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石油金融化效应的经济学解释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二)石油基金的规模不断增大。石油金融市场在吸引了大量资金聚集的同时,石油行业也有来自政府、商业行会、机构投资者等在内的提供专项基金的支持,其目的是获取油源、进行重大项目投资、提高竞争力,直接的结果是石油基金大批涌现。另外,为鼓励和帮助石油产业在实践与学术研究等方面的发展,许多国家还纷纷设立国家石油基金[6]。目前国际上运作较为成功,管理制度较为健全的石油基金有:挪威国家石油基金,韩国石油基金,规模达100亿美元,新加坡石油基金,规模达2000亿美元;俄罗斯稳定基金,规模达1630亿美元;中国台湾石油基金,英国石油基金等。挪威等石油强国十分重视基础性、公益性石油地质工作,重视学术研究工作及与国外合作。为此特别设立“石油基金”,经过多年的积累,挪威石油基金已经数目可观,规模已达4000多亿美元。其主要来源是境内的石油公司等,主要用于资助一些基础性、公益性、前瞻性的石油地质调查,一些非赢利性的石油地质活动,以及一些风险较高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包括国外的勘探开发。以韩国石油基金为首的石油消费国则通过建立石油基金来增强本国石油企业的技术与资本实力。鼓励研发,帮助企业并购外国石油企业或直接购买油田。石油消费国国家石油基金通过这些操作来提高其石油自己率,规避石油价格风险。国家石油基金通过投资各种金融市场和参与海外石油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在本国的石油产业中已经成为了核心和领导部门,其对石油价格也有着超强的控制力。在国际上,石油基金不仅成为个人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而且也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组合资产。

四、石油金融化的风险放大效应

现今国际石油市场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石油期货交易量也已完全脱离了实物供给量与需求量,石油场外交易也涌入大量资金,国际油市的操作实际上已经变成了金融化操作。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价格是在石油交易市场以投机下赌注方式决定的。这无疑会加大投资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一个案例。尽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拥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顿、斯科尔斯和许多理财专家等“梦幻”人才组合,有复杂的数量模型准确预测市场,但是,公司最后还是因为承担了巨额风险而濒临破产的边缘。与此相似的安然事件是一个金融与能源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当美国最大的天然气和能源批发交易商、资产规模达498亿美元的安然公司宣告破产时,人们发现,其投资的衍生工具的身影随处可见[7]。虽然安然拥有天然气管道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能源业务,但其业绩增长更多的是来源于能源现货、能源期货甚至衍生金融产品交易,当时安然收入的95%来自能源金融交易。安然为能源产品(包括天然气、电力和各类石油产品)开辟期货、期权和其他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并研制出一套为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的系统,使自己从一个天然气、石油传输公司变成一个与美林、高盛相类似的金融公司。安然破产与其故意利用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放纵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过度的能源衍生品投机交易,积累无法自我控制的经营风险有关。后来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也开始从事油品套期保值业务,并擅自扩大业务范围,后由于公司错误判断石油价格并进行一系列错误操作,在期权、期货市场的投机操作遭受双重损失,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达5.5亿美元。

这些油事件再次说明,石油期货投机存在巨大的风险,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在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过度的投机使得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大打折扣。因此,要辩证地认识和客观评估石油衍生品市场的避险功能及其在保证石油安全上的作用。

五、石油金融化的石油安全效应

人类在享受石油商品效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石油安全问题。论文发表,石油安全。石油安全保障概念深刻反映了石油政策的理念,石油安全问题不再是简单的石油供求问题,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数,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福利。论文发表,石油安全。在我们的视野中常把石油安全保障理解为石油安全供给的保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石油依赖度高的国家,石油供给减少或中断的一旦发生,尽力使国民经济和国民生活受到的影响达到最小,这主要是从应急或短期的石油供给安全考虑。一般采取的是战略石油储备的应对措施;二是从长远角度考虑,面对石油枯竭的长期稳定供给的石油安全保障,应对措施就是替代能源的开发。

然而,从国际油价的巨大波动中,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是原油供求关系并没有出现重大变化,不论国际油价是在147美元,还是30美元时,世界原油供求总体上还维持着供求平衡格局,当今并不存在严重的石油资源短缺问题。在未来数十年里,石油安全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不是石油供给安全,而是石油价格的安全,即石油需求者面临的石油安全问题主要不是能不能买到油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的价格买到油的问题。石油安全保障的内涵也已经向以“价格一金融”为主的多元安全体系转变[8]。在新石油安全观下可以考虑的应对措施是多方面的,如石油衍生品市场的建立,贷款换石油的安排,外汇储备与石油储备合理转化机制的建立等。


参考文献:
[1]佘升翔,马超群,王振红,刘岚.能源金融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石油经济,2007,(08):2-8.
[2]范英,焦建玲.石油价格理论与实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34-41.
[3]李畅,杨再斌.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资源科学,2007,(01):178-183.
[4]彭民,孙彦彬.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与美元指数动态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3):1-4.
[5]杨志,白泽生.石油问题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131-138;195-212.
[6]胡月晓.石油基金:油价长期高企的决定因素[N].经济参考报,2006-04-22(A5).
[7]孙竹.安然破产与我国石油金融安全[J].国际石油经济,2004,(12):37-40.
[8]张宏民.石油市场与石油金融[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54-73;171-17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浅谈影响中国房价的因素分析
下一篇论文:体育经济与北京奥运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