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由于活塞气体压力及惯性力对气缸套产生的侧压力,使得当活塞与气缸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对气缸套内壁造成磨损,此外柴油、机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微粒,金属件表面摩擦而擦落下的金属粉末以及随空气带入气缸内的灰尘等,都会造成气缸套磨损,同时柴油和机油中含有腐蚀性物质,对气缸套产生化学腐蚀作用,特别是柴油机长期在低温下(指水温低于70~80℃)工作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容易凝结成碳酸,燃油中的硫燃烧后生成的硫化物,与水汽化合成硫酸及亚硫酸,低温时对机件腐蚀很严重。在每种工作条件下都有一种因素主导着气缸套的磨损。综上所述,气缸套的磨损规律大致是气缸套上部内壁,磨损较严重,而下部较少。
关键词:柴油机,气缸套,磨损规律
0.引言
由于活塞气体压力及惯性力对气缸套产生的侧压力,使得当活塞与气缸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摩擦对气缸套内壁造成磨损,此外柴油、机油燃烧后所产生的固体微粒,金属件表面摩擦而擦落下的金属粉末以及随空气带入气缸内的灰尘等,都会造成气缸套磨损,同时柴油和机油中含有腐蚀性物质,对气缸套产生化学腐蚀作用,特别是柴油机长期在低温下(指水温低于70~80℃)工作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容易凝结成碳酸,燃油中的硫燃烧后生成的硫化物,与水汽化合成硫酸及亚硫酸,低温时对机件腐蚀很严重。
1.气缸套磨损规律
柴油机在不同的外界环境和不同工况下,会处于不同的工作条件。在每种工作条件下都有一种因素主导着气缸套的磨损。
图1-1 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气缸套磨损情况
正常情况下,气缸套最大磨损位置在活塞处于上止点时第一道气环附近,因为在这里做功及压缩行程时,活塞对缸壁压力最大,温度又高,金属抗磨性差,磨料积存也较多。气缸中部由于润滑条件较好,因而磨损较小而均匀。下止点位置处,运动速度逐渐为零,由于速度太低时油膜也不易形成,因而磨损略大于中部。免费论文。正常情况下的气缸套磨损状况,如图1-1中a所示。
若柴油机吸入尘土较多,或严重积炭(压缩压力过小,气缸内温度不够,燃烧不完全而引起),尘土随空气从上部吸入粘附于缸壁上部,积炭也在上部产生,使缸套上部磨损严重,此时的气缸套磨损状况,见图1-2中的b。
若机油污染而含有大量硬颗粒,由于机油是从下向上送到缸套内壁,且硬质颗粒较重,多附着于气缸套下部,使缸套下部磨损严重。如图1-1中b,c两种磨损为磨料磨损。柴油机在高负荷运转条件下,在高温润滑不良的情况下气缸套与活塞环相对滑动,产生局部金属直接接触、摩擦,形成局部高热,发生熔融粘着、脱落,并逐步扩大,即产生粘附磨损。免费论文。这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磨损。一旦产生,活塞与气缸套很快报废。通常所说的“抱缸”多指这种情况。免费论文。如图1-2中的d,靠第一道活塞环上止点附近磨损严重。由于低温启动频繁或柴油含硫量过高造成的腐蚀磨损,见图1-2中的e。第一环上止点处由于受到强烈的酸蚀,磨损量比正常大1~2倍。由于腐蚀作用,剥落的金属颗粒在中部造成磨料磨损,使中部磨损量增加4~6倍。腐蚀磨损可由缸套上部疏松的细小孔来识别。低温下长期运行的磨损状况,见图1-2中的f。冷却水温太低,使最大磨损位置下移。沿轴线方向磨损因素是同时存在又相互影响的,其共同的规律是磨损后在沿气缸轴线方向磨损量不均匀,而气缸上部与活塞环不接触的部位磨损很小,磨损严重时总可用手在气缸上部摸到“缸肩”。沿圆周方向的磨损也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工作冲程和压缩冲程侧面压力不一致造成的。在正常情况下,磨损量以低温起动和低温工作是最为严重。因为低温时,机油变厚,难以进入摩擦表面之间,柴油雾化不好,凝结在气缸壁上,破坏了油膜,而燃烧产物低温时对缸壁又有酸蚀作用。
综上所述,气缸套的磨损规律大致是气缸套上部内壁,磨损较严重,而下部较少。沿着气缸套轴向呈现一个上大下小的锥形体,而沿着气缸套径向的任何截面都呈椭圆形,这是因为与曲轴中心线平行方向的磨损量比垂直曲轴中心线方向的磨损量来得少,其原因是在与曲轴垂直的方向上受到活塞的侧压力作用。
2.减少气缸套磨损的措施
根据气缸套的磨损规律,为了减少气缸套的磨损,应采取以下措施:① 尽量使柴油机保持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工作(一般水温应为65~75℃);② 按规定选用机油,注意保持存放机油的清洁,经常检查油位和油质,及时清洗滤清器;③ 定期清扫或更换柴油机空气滤芯;④ 使用新缸套或更换活塞环时,一定要按磨合规范进行磨合,不要一开始就进入高转速、大负荷工况。
3.结语
本文通过对气缸套的磨损原因的规律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气缸套磨损的几项措施,对内燃机检修及运用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连森.内燃机车检修.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2] 华道生主编.柴油机.
[3] 蒋德明主编.内燃机燃烧与排放学.
[4] 陆耀祖主编.内燃机构造与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