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一体化论文

合成氨四大离心压缩机组蓄能器的改造及应用_改进

时间:2011-07-02  作者:秩名
由于蓄能器壳体限制最大体积即为蓄能器壳体体积38.75L,那么补充到系统的油量:V补1=38.75-20.22=18.53L

那么保证油压不降低的时间为:t=V补1÷Q=1.89S

从计算结果来看,即使102J蓄能器完好,充压压力达到0.6 MPa,也不能满足API 614中1.8.2的要求,也达不到1.1中3.3S的控制油恢复时间,也就是说主泵跳车后辅泵启动期间,蓄能器不能保证足够的时间内控制油的压力高于0.566 MPa,从而导致控制油达到跳车值,机组跳车。

4改进措施

目前四大机组使用的蓄能器存在内部密封胶垫不严漏油的问题,而且平时检查和检修时发现内部胶囊损坏的情况,平时不易检查,导致蓄能器失去在油压波动时,联锁动作,油压跟不上,导致停车。而且能力不足。故对其改进。

使用气液直接接触式蓄能器充入惰性气体论文提纲怎么写。优点是容量大、反应灵敏,运动部分惯性小,没有机械磨损。如下图,平时检查方便。

改进

4.1 容积计算

根据查引进“大化肥装置【美、日型】离心压缩机资料汇编目录第一篇美国型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第一研究室编”,101J目前蓄能器所在的管线,流量正常280GPM=1059.8升/分,最大308GPM=1165.78升/分;101J油泵出口流量370GPM=1400.45升/分,主油泵出口压力整定值1.23MPa;102J目前蓄能器所在的管线,流量正常465.6升/分,最大560.2升/分,油泵出口流量586.7升/分;103J目前蓄能器所在的管线的数据没有查到,只有润滑油泵流量663 升/分,密封油泵流量88.5升/分。

4.2 101J油泵出口压力9-11kg/cm2,最低控制油压力4.5 kg/cm2,备用泵启动压力8.8kg/cm2,需要的正常油量1059.8升/分,原先的密封油量分掉一部份,现在改成干气密封,不需要了,现在需要的油量1000升/分,按照4秒的反应时间算,正常需要V=67升。

充氮气压力P1 =0.8 P2 =3.6+1=4.6(kg/cm2A)

最低控制压力P2 =4.5+1=5.5(kg/cm2A)

备用泵启动压力P3 = 8.8+1=9.8(kg/cm2A)

氮气瓶体积V1==258升

4.3 102J最低控制油压力4.5 kg/cm2,备用泵启动压力7.74kg/cm2,需要的正常油量465.6升/分,按照4秒的反应时间算改进,正常需要V=31.04升。

充氮气压力P1 =0.8 P2 =3.6+1=4.6(kg/cm2A)

最低控制压力P2 =4.5+1=5.5(kg/cm2A)

备用泵启动压力P3 = 7.74+1=8.74(kg/cm2A)

氮气瓶体积V1==138升

4.4 103J最低控制油压力4.5 kg/cm2,备用泵启动压力7.74kg/cm2,需要的正常油量663升/分,按照4秒的反应时间算,正常需要V=44.2升。

充氮气压力P1 =0.8 P2 =3.6+1=4.6(kg/cm2A)

最低控制压力P2 =4.5+1=5.5(kg/cm2A)

备用泵启动压力P3 = 7.5+1=8.5(kg/cm2A)

氮气瓶体积V1==196升

根据以上核算得出各蓄能器规格如下:

101J/105J控制油蓄能器尺寸为:Φ500×1300

102J控制油蓄能器尺寸为:Φ426×Φ1200

103J控制油蓄能器尺寸为:Φ500×1300

实际工艺操作参数:温度在38℃-50℃之间;密度0.87×103kg/m3; 正常操作压力1.2Mpa,最高2.0MPa。

于2010年7月份检修期间安装就位,接口安在原蓄能器接头处,管线焊接用氩弧气体保护焊,经过酸洗和油洗,最终连入油系统。

5结论及注意事项

5.1 检修完毕后蓄能器的实验数据及情况

102J蓄能器投用,先充氮气0.55MPa,蓄能器联锁投用,LV102控制阀关,充油液位到47%,现场液位62%,蓄能器压力上升到0.95MPa。

试验过程:润滑油压联锁,LP油气压差联锁,主油泵低辅油泵联锁投用;主油泵打闸,辅油泵启动,主机没跳车,润滑油压力、油气压差,没有大的变化。氮气压力下降到0.8MPa,液位下降到37%,现场液位55%,双泵运行时,氮气压力涨到1.5MPa,液位上升到80%,现场液位为90%。

经过实验101J蓄能器、103J蓄能器也满足要求。

5.2 平时注意观察氮气压力和蓄能器液位在正常范围。通过这次改造,解决了四大机组蓄能器能力不足的问题,为机组的稳定运行消除了隐患。


参考文献
[1]设备维护检修规程: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2]API 614《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用润滑、轴密封和控制油系统及辅助设备》
[3]大化肥装置【美、日型】离心压缩机资料汇编目录第一篇美国型;化工部化工机械研究院第一研究室编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可视化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单片机
下一篇论文: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_设计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机电一体化论文
最新机电一体化论文
读者推荐的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