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机电一体化论文

京沪高铁无锡东站站区雨水泵站工艺设计_隐蔽化设计

时间:2011-06-04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雨水收集汇总后经雨水泵站提升。大雨蓬屋面雨水初期弃流、末端利用。
论文关键词:雨水泵站,雨水初期弃流,隐蔽化设计
 

1 概况

京沪高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北起北京南站,南至上海虹桥站,沿线共设21个车站,连接环渤海经济带和沪宁杭长江三角洲经济带,沿线人口占全国人口四分之一以上。无锡东站规划红线30.49公顷,以高铁站房为核心,建设内容包括交通接驳、商业、市政配套等综合设施。无锡地铁2#线垂直下穿京沪高铁,地铁出入口设置于高铁出站厅的下方;高铁站区设下沉式广场,经高铁底部连通,同时整合地铁站点功能。站区平面如图1所示。

高铁站区内交通综合体、停车楼、公交站场、2个小雨蓬及其它建/构筑物雨水直接排入周边市政雨水管网。南北下沉广场及高铁大雨蓬的雨水无法直接排入市政管网,雨水收集汇总后经雨水泵站提升,由压力管输送至站区外河道。

2 泵站总体布置

雨水泵站共设4座,分别服务于高铁、地铁将整个下沉式广场及高铁大雨蓬划分的4个象限,对应为1#、2#、3#、4#雨水泵站。

在泵站总体布置上,综合考虑雨水泵站、匝道桥、广场、道路等相关位置关系,合理整合各空间隐蔽化设计

图1 雨水泵站位置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ump stationlayout

位置及平面布局,将泵站设置在匝道桥、道路的下方,出入口设置在下沉广场角落区域隐蔽化设计,降低环境影响,节省土地,最大化利用土地的立体空间,实现了雨水泵站的“隐蔽化”[1]

2.1 1#雨水泵站总体布置

1#雨水泵站位于站区西北方向,平面尺寸13.00×9.00m,规划匝道桥正下方,宽度9.00m方向与规划匝道桥宽度相同,泵站结构强度考虑将来的车行荷载,泵站顶标高与规划匝道桥标高一致,预留铺装高度。出入口设置于北侧13.00m长度方向右侧,朝向下沉广场,室内地坪标高与下沉广场标高一致,净高4.00m。

2.2 2#雨水泵站总体布置

2#雨水泵站位于站区东北方向,平面尺寸13.80×9.10m,毗邻公交站场,泵站位置处为人行道,无车行荷载,西侧宽度9.10m方向与连接该处地面与下沉广场的楼梯、扶梯宽度一致,统一设计,泵站边缘作为楼扶梯结构支撑点,泵站顶部为下沉广场与公交站场之间的人行通道。出入口设置于北侧13.80m长度方向中部,朝向下沉广场,顶部设栏杆,室内地坪标高与下沉广场标高一致,净高4.00m。

2.3 3#雨水泵站总体布置

3#雨水泵站位于站区西南方向,平面尺寸16.80×9.00m,高铁落客平台与市政道路的连接匝道桥下方,宽度9.00m方向与匝道桥宽度相同。为利用立体空间,匝道由原设计的挡土墙结构优化为桥梁形式,桥梁下部空间供泵站使用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出入口设置于东侧9.00m方向中部,朝向下沉广场,室内地坪标高与下沉广场一致,净高4.30m。

2.4 4#雨水泵站总体布置

4#雨水泵站位于站区东南方向,平面尺寸16.80×9.00m,位置与3#雨水泵站沿地铁2#线轴线对称,顶部为高铁落客平台与市政道路的连接匝道,泵站设计、空间布局与3#雨水泵站类似。

3 泵站设计规模

本工程雨水泵站的水量主要来自于南北下沉广场地面雨水、高铁大雨蓬屋面雨水和站区地下水三部分;其中,下沉广场地面雨水与大雨蓬屋面雨水统一考虑,设计重现期50年隐蔽化设计,地下水量单独计算。

3.1 雨水量[2]

无锡地区暴雨强度公式(P=50a):

L/(s·ha)

雨水总量计算:

Q=ψ×F×I ( L/s )

式中:P—设计重现期,按50年取值;t—降雨历时,下沉广场16.40 min,高铁大雨蓬11.50min;ψ—径流系数,下沉广场0.9,高铁大雨蓬0.95;F—汇水面积,下沉广场6.52ha,高铁大雨蓬2.30ha;计算得:Q下沉广场=2209.20 L/s,Q大雨蓬=886.00 L/s,Q = 3095.20 L/s,合11143 m3/h。

3.2 地下水渗入量

本工程站区地下水采用盲管导排的方式,降低地下水水位,保证各建(构)筑物的结构稳定性,在整个下沉广场结构底部,敷设土工布、碎石导排层,导排层内设地下水导排管,呈“枝”状布置,支管接入主管,主管最后汇入雨水泵站。

根据计算,整个下沉广场地下水渗入量为240m3/d,部分作为站区内雨水回用系统的水源水,其余由泵站排出广场范围。

3.3 各泵站设计规模

雨水泵站的排水能力需满足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的排水要求,计算得11153 m3/h;根据4个雨水泵站服务范围的分析,各泵站需要的排水能力为:1#泵站2801.5m3/h、2#泵站2795.8m3/h、3#泵站2825.3 m3/h、4#泵站2730.4m3/h,相差很小,为方便项目建设及后续的运行管理,4个泵站设计规模均取整数值:2800 m3/h。

4 泵站工艺设计

4.1 工艺流程

由前述,该工程雨水泵站的来水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南北下沉广场地面雨水、高铁大雨蓬屋面雨水和站区地下水。另一方面,泵站的出水除排放至外围河道外,还需提供高铁站区雨水回用系统的水源水,处理后的雨水回用于站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等。因此,针对不同的来水分别考虑流程如下:①下沉广场地面雨水由于地表径流,水质较差且含有部分大块杂质,因此经格栅拦截后通过泵提升后全部排放。②高铁大雨蓬屋面雨水,接入泵站后,首先进行初期雨水的弃流,后期雨水提升后储存于雨水回用系统前端的蓄水池中,作为其水源补充水隐蔽化设计,多余的雨水通过水泵提升排放。③地下水经收集总管接入泵站,在泵站内部,地下水与地面及屋面雨水隔离,以避免地面雨水倒灌污染地下水导排收集系统。一部分地下水通过水泵提升至站区内的雨水回用系统,作为水源水,水质清洁,易于回用处理,多余的地下水通过水泵提升排放。

从工艺流程上,该雨水泵站分为收集、回用和排放三个方面。从功能上,该雨水泵站实现了广场地面雨水提升、排放;大雨蓬屋面雨水初期弃流、末端利用;地下水隔离、回用的功能。

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隐蔽化设计

图2 工艺流程图

Fig.2 Flow chart

4.2 水泵选型[3]

1#、2#雨水泵站水泵选型相同,如表1所示,

表1 1#、2#泵站水泵配置表[2]

Tab.1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umps for 1#、2# station

 

序号

流量

(m3/h)

扬程

(m)

功率

(kW)

数量

备注

I

1400

9

55

2

1用1备

II

700

9

30

2

 

 

III

3.0

5

0.75

2

1用1备

3#、4#雨水泵站水泵选型相同,如表2所示,

表2 3#、4#泵站水泵配置表

.Tab.2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pumps for3#、4# station

 

序号

流量

(m3/h)

扬程

(m)

功率

(kW)

数量

备注

I

1400

9

55

2

1用1备

II

700

9

30

2

 

 

III

70

15

7.5

2

1用1备

水泵均为3种规格,每个泵站的I、II两种水泵选型相同,用于雨水的排放,水泵采用大小搭配的形式,即满足了小雨量条件下,雨水的顺利排放,避免水泵频繁启动,又保证极端暴雨条件下,雨水的及时排出;其中1台I型大水泵备用,以提高排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2#雨水泵站中,III型小水泵用于将地下水经隔离提升排放至雨水泵站的主集水池。3#、4#雨水泵站中,III型小水泵用于将地下水和经初期弃流后的大雨蓬屋面雨水提升至雨水回用系统。

4.3 单体设计

4.3.1进水系统

每个泵站均包括三根进水管,地面雨水总管D820×10,接自下沉广场雨水明沟,重力排水;大雨篷雨水管D530×10,接自大雨篷雨水立管,虹吸排水;地下水导排管DN300,接自下沉广场地下水导排收集系统总管。

4.3.2格栅

泵站进水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地面雨水可能含有浮渣等污染物,在接入泵站前最后一个雨水井内,设置人工格栅一座,用于拦截大块污物,人工定期清理;大雨蓬雨水在进入虹吸管之前,虹吸口处设拦渣篦;地下水经过导排层(主要由土工布和碎石构成)收集,水质较为清洁,不需设格栅。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一种基于锥体控制等截流量截流井的设计_机电一体化论文
下一篇论文: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分析及其控制方法_影响因素控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机电一体化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机电一体化论文
读者推荐的机电一体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