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在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施工中的软岩支护探索_卸压-论文网

时间:2015-01-24  作者:杨惠元

论文摘要: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受软岩影响,巷道在开挖后短期内出现明显变形,造成巷道顶板下沉及底臌,严重影响巷道成形及使用。经专家研讨后认为先对变形巷道卸压,然后再采用锚注支护,经有限卸压二次支护后巷道支护强度达到预期效果。
论文关键词:软岩,卸压,变形余量,二次支护

1.工程概况

一直有一个困扰着清水营煤矿建设的难题,就是软岩支护。清水营煤矿自2004年4月开工建设至今,在巷道开挖一段时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巷道受压变形。巷道反复维修已严重影响到施工进度及经济效益,后期施工需有更加科学、经济的支护方案。

清水营煤矿+786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绝大部分位于二煤底板,岩层为成岩地质年代较晚的侏罗纪泥岩、粉砂岩层,属于软岩,巷道受压、遇水、风化后巷道变形尤为突出(详见二煤顶底板柱状图1)。+786m水平井底车场巷道施工于2009年5月开始施工了巷道为医疗等候硐室及通道,医疗等候硐室及通道在施工完7~15天后,由于巷道受围岩压力影响,局部巷道发生不同程度挤压变形和底臌。巷道变形主要表现在:巷道拱部浆皮开裂、脱落,支护材料钢带受压弯曲;巷道底板遇水后膨胀将临时轨道掀倾斜。经过现场长期的观测巷道底板变形

图1趋势如图2所示(以车场北翼观测数据为例)。结合现场施工及由矿压观测曲线图可以看出,巷道在开挖7-10天后巷道围岩出现明显变形,当开挖15天后,巷道顶板变形急剧加大,甚至出现顶板脱层现象,因为1号观测点位于马头门2米处,靠近马头门钢筋混凝土现浇支护最近,受围岩应力影响最小,其他三个观测点在开挖15天后

图2

原支护已基本遭到破坏,实际情况证明原支护方式已不能满足支护要求。经矿技术人员及山东科技大学专家现场研究之后,提出了锚注加强支护方案,经施工证明支护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软岩支护破坏机理分析:

2.1软岩支护机理

(1)稳定性指数

影响巷道稳定的因素很多,理论研究认为:巷道的稳定性可用围岩稳定性指数表示,指数越小巷道的稳定性越好。

(1)

式中S——围岩稳定性指数;R——岩石单向抗压强度,MPa。

从式(1)看出,影响影响巷道稳定的主要因素是H、R值。

(2)极限平衡理论

巷道开挖后之所以遭到破坏是支护应力小于围岩压力,即极限平衡深入巷道围岩深度和巷道周边位移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巷道围岩稳定和矿压显现的表现形式。极限平衡半径及周边位移表示为:

(2)

式中rH——自重应力,MPa;r——上覆岩层体积质量,kg;

H——巷道埋深,m;Pi——支护阻力,N;

R——极限平衡区半径,m;C——粘结力,N;

φ——内摩擦角,°;K1——影响系数;

K2——煤岩体力学参数修正系数。

(3)

式中a——巷道理论半径,mm;u——巷道周边位移,mm;

G——剪切弹性模量。

(4)

由式(2)、式(3)可确定极限平衡区深入巷道围岩的深度为:

(5)

式中Δ——极限平衡区深入围岩的深度,m。

2.2原因分析

经过对已完成施工的巷道的长期观察发现,巷道变形情况有以下两点:

⑴变形点多在巷道出水点,主要是巷道布置在二煤底板,二煤底板属粉砂岩层,遇水后易膨胀,围岩强度急剧降低,甚至遇水泥化。具有膨胀性围岩在遇水膨胀前后其自身颗粒为发生变化,但内部结构发生改变,颗粒之间连接结构被破坏,孔隙数量和孔距均有所增加,而颗粒之间的亲和力也相应减小,造成围岩强度下降,如3所示。图3

⑵变形严重点多在新掘巷道及交叉点处。在巷道开挖前,岩体处于三向应力平衡状态,开巷后,破坏了围岩原有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使应力重新分布。因为围岩受力状态的改变,岩石强度下降,如果集中应力值小于下降后的岩石强度,围岩将处于弹塑性状态,围岩可自稳,不存在巷道支护破坏问题。但由于集中应力值大于下降后的岩石强度,围岩将发生破坏,这种破坏将从周边开始逐渐向深部扩展,直至达到另一新的三向应力平衡状态为止,此时围岩中出现一个破裂带,这个破裂带成为围岩松动圈。同时交叉点巷道施工时互相之间爆破产生的扰动,对巷道围岩稳定也产生影响。新掘巷道围岩应力的重新分布平衡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蠕变过程,当围岩自身强度不足以抵抗应力重新分布,从而造成巷道围岩发生位移变。而巷道在支护时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尚未达到平衡就采取永久支护,必然支护承担一部分围岩应力,在缓慢的应力作用下巷道支护遭到破坏。所以说巷道的支护绝大部分取决于围岩的自稳,有了围岩好的自稳性支护是不会出现严重破坏的。

3.软岩支护方案实施

目标是使支护结构与围岩匹配而达到巷道稳定。主要是避开了强应力场,提高围岩支撑能力。技术措施有:降低外部荷载、优选岩层位置、合理确定支护参数、优化施工工艺、改善工程布置及尺寸。软岩巷道治理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使复杂的软岩问题优化为简单的施工方法处理。在分析并总结了医疗等候硐室加强支护施工后认为:由于巷道布置在软弱岩层中,围岩具有遇水后易膨胀、泥化等特性,在后期的巷道施工中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其次就是释放围岩膨胀带来的压力,是巷道围岩的压力重新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确保围岩的稳定性。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处理办法_钻机-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水力脉冲式振动的套管纵向振动理论分析-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建筑工程论文
最新建筑工程论文
读者推荐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