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水泥基材料在宽围压范围的本构模型_本构关系-论文网

时间:2013-09-15  作者:张研,邵建富
22个参数的本构模型很难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回复:本文对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力学特征,提出了一套集合孔隙塑性机理、剪切塑性机理和破坏准则共同作用的本构理论。本理论中多达22个材料参数和模型参数。这些参数均通过三轴试验和静水压力试验可以得到确定,利用有限元方法实现本构理论的数值模拟,这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数值分析手段。其次,对于一些实际情况,如不考虑材料的峰后软化,则模型参数可以忽略不做要求;如材料不处于高压应力状态时,孔隙塑性机理不会被激发,则模型参数可以忽略不做要求。因此,本构理论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适用于剪切塑性的材料、剪切塑性损伤的材料、弹性损伤的材料、孔隙塑性的材料、剪切塑性与孔隙塑性的材料等等;同时,对于不同应力状态下性能发生变化的材料,本构模型也能较好的反映出不同塑性机理与损伤机理对材料性能特征的影响。

(2)剪切塑性与孔隙塑性描述过程中,分别采用不同学者提出的屈服函数、流动法则及硬化规律,协调性如何?能否这样组合值得深入论证。

回复:本构模型中,在已有试验研究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吸收采用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如孔隙塑性的屈服函数与流动法则,剪切塑性的流动法则;同时创新的提出了一些与复杂应力状态相关联的表达形式,如多次方形式的剪切塑性屈服函数和与应力状态相关联的损伤发展的等效损伤量的表达形式。这些新提出的表达形式可以较好的反映不同应力状态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同时,与他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好的协调性,第二部分最后加入了一段和图1用来说明这个问题。

(3)为什么剪切塑性采用非关联流动法则,而孔隙塑性采用关联流动法则。

回复:采用关联或非关联的流动法则的依据是:如采用关联流动法则,通过数值模拟得到的塑性增长结果与试验结果规律性不好,则一般另外选用非关联的流动法则。本文中,在低围压状态下的三轴试验结果表明(低围压下只有剪切塑性机理发生),塑性的增长不适合用关联的流动法则,因此,文中采用Pietruszczak等的提出的非关联剪切塑性流动法则,并获得较好的塑性增长结果;对于孔隙塑性,数值仿真得到的结果得出孔隙塑性采用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已经可以较好的反映孔隙塑性的增长。

(4)图2给出了围压7.5MPa时的三轴试验和模型计算比较,图中第3主应变试验值为正,计算值为负,应变的符号相反,显然模型仍然有待改进。

回复:对于围压7.5MPa时的三轴试验,第三主应变试验值为正(开始阶段),一般认为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对于压缩试验的材料的轴向应变与环向应变,存在正负相反的情况。而此处出现的问题,分析认为此试验结果的初始段可能受到试验仪器的影响,随着试验的进行,仪器影响减少。

修改清单:

1.第2页第6行,添加文献引用。

2.第2页倒数第2行,添加了一个定义的介绍。

3.第3页第13行,对文字进行了修改。

4.第6页增加一段,用来介绍剪切塑性与孔隙塑性共同作用的协调性。

5.第6页增加图一张,用来示意剪切塑性与孔隙塑性共同作用。

6.第7页第8行,加入一段文字用来解释试验与模型计算比较不一致的原因。

7.第7页倒数5行,加入一段文字用来解释本构模型的广泛适用性。

8.第9页第5行,加入一段文字用来对本文提出的一些表达形式的意义进行概括。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鞭梢效应的设备房标识系统管理流程设计_论文格式
下一篇论文:浅谈地铁设备房标识系统的设计_文字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建筑工程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建筑工程论文
读者推荐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