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A组入院后即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1]:从仰卧到侧卧,由侧卧到坐起和坐的平衡,再由坐到站和站的平衡,最后练习行走,训练上肢和口面部功能要贯穿其中。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疗法,康复护理,脑卒中
脑卒中急性期在综合医院多以药物治疗为主,早期康复治疗常被忽略,为以后的康复工作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不可逾越的障碍,目前我院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组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5岁。B组患者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8岁。住院时ADL评分及住院天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经CT确诊。
1.2方法[1]
A组入院后即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1]:从仰卧到侧卧,由侧卧到坐起和坐的平衡,再由坐到站和站的平衡,最后练习行走,训练上肢和口面部功能要贯穿其中。B组采用内科一般疗法。论文参考。
1.3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秩和检验。
1.5疗效评价
所有病例在入院及出院时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判(ADL-Barthel指数),ADL1良好,ADL2轻残,ADL3中残,ADL4重残,ADL5植物生存。
2结果
A组AD L1~334例,B组ADL1~318例,两组生存质量间差异有显著性(u=7.07, P<0.05) .说明早期开展运动康复疗法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出院时的ADL 评分结果(例)
组别 例数 ADL1 ADL2 ADL3 ADL4 ADL5 |
A 44 12 15 7 10 0 B 38 0 12 6 20 0 |
A组:42≠12+15+7+10
3 护理
3.1 保持良肢位
3.1.1仰卧位仰卧位是急性期最常采用的卧位,但易张化上肢屈肌、下肢伸肌优势的病态模式,故仰卧时间应短,或仅作为体位变换时的过度体位。
3.1.2患侧卧位可使患者更注意患侧肢体及增加触感。论文参考。
3.1.3健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的痉挛,预防患侧水肿,属最好的体位,患侧手臂及手部用枕头承托,尽量向前伸,手肘保持伸直,手部不可垂出枕边;患髋部保持伸直,膝部微曲,用枕头承托。
3.2主动与被动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
3.2.1方法: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尤其是肩、肘、指关节应早期个范围活动,以防出现指肩关节活动疼痛、手部水肿、痉挛等肩平综合征。
3.2.2给予按摩治疗,预防肢体孪缩和畸形,促进瘫肢功能恢复。
3.2.3早期患肢无随意运动,可利用联合反应通过健肢运动引起患肢肌肉收缩,诱发患肢活动,促进康复[2] 。
3.3 翻身
翻身能刺激全身反应和活动性,是主要的治疗性动作,先被动翻身,再逐渐过渡到主动翻身。论文参考。被动翻身前要求患者用健腿勾住患腿以协助翻身;并在健腿帮助下把患腿摆正,无论向健侧还是向患侧翻身,都应注意教患者将患侧肩散放在不引起痉挛的体位。
3.3.1翻向健侧患者用健手将患肢放在胸前,健脚插到患腿下而,把患腿放在健侧小腿上,在转颈及肩的同时,用健脚向患侧用力蹬床,身体跟着转过来。
3.3.2 翻向患侧将患臂挪向身体外侧,拇指指向床头,并使健腿膝部立起,抬头颈前曲、转上半身同时将健脚稍向外挪,然后向外侧蹬床,身子随着转过来。
3.4 坐位训练
3.4.1 坐起动作健手握住患手于胸前,健腿伸于患腿之下,以健肘为支点,用键腿着力蹬床的同时转上半身至健侧卧位,患肢朝上身体前屈,用力坐起,即完成整套动作。
3.4.2坐位平衡训练患者坐起后体疗师用手向前、后、左、右方向摇晃患者,嘱患者用力对抗不倒紧接可练习坐床边、坐椅凳。
3.4.3 痉孪期为了对抗痉孪在下肢应以屈髋、屈膝、踝背屈的训练为主,在上肢最常用的方法是坐位时把手掌向侧后方平伸于床而或椅而上,手指向外后方45°,使手掌跟着肘部伸展,身体向患侧稍倾斜。
3.5 站立及步行训练
站立训练:先在帮助下手扶支撑物站立,多次重复直至徒手站立。先健侧后患侧,轮流支持体重,基本稳定后,体疗师用手前后、左右摇晃患者,如能保持不倒状态即可进入步行训练,先进健侧,后进患侧,最后独立步行练习,当独立步行稳定后要及时进行复步训练,如上下楼梯等。
4、讨论
运动再学习方法是遵循人类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按照正常的运动模式科学地抑制脑卒中偏瘫的异常运动模式。康复治疗在急性期就立即开始,因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头3个月功能改善最快[3,4],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得越好[5,6]。出院后回到社区应继续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朱墉连,神经康复中的运动疗法及其现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1.
[2] 牟利凤.涂涛,脑梗塞患者住院及社区运动功能康复的连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59.
[3] 王俊红,康捷,康复早期介入对脑卒中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5):158.
[4] 高丽萍,霍春暖,张雅静,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护理杂志,1999,34(7),393.
[5] 吕东,高凤霞,早期康复治疗对脑中卒中患者偏瘫预后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4,130.
[6] 曾丽,贾秀萍,马淙,等.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1):6-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