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即要在开发水资源过程中做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加强岩溶水资源保护。可持续,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关键词:枣庄十里泉,岩溶水,保护,可持续
 

1概述

在我国北方,近70万km2的碳酸盐岩中蕴藏有108.8×108m3/a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并以相对独立的泉域水资源系统进行循环[1]。我国北方岩溶水资源对城市供水、工农业生产,特别是能源基地建设发挥着支撑性作用。枣庄十里泉是我国北方典型岩溶泉之一,近年来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系统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长期处于循环失衡状态。本区地处市中区和峄城区人口密集地带,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道,河道水为V类水,局部河段达到了劣V类水[2]。这不仅影响了水源地的正常供水,同时又使泉域岩溶含水层调蓄功能降低,诱发岩溶塌陷,十里泉和丁庄水源地区是枣庄市岩溶地面塌陷地的主要分布区和典型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岩溶水资源问题对人民健康,供水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乃至社会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研究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问题及其保护对策,对指导枣庄十里泉乃至中国北方岩溶泉地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岩溶泉系统有重要的作用。

2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问题

2.1水资源短缺,存在地下水超采漏斗

十里泉地区于1976年开始形成降落漏斗,1981年丰水期漏斗西部边界在黑石岭至北于一带, 1985年后,西部边界稳定在张范至北于之间,形成以十里泉为中心长轴呈东西向的漏斗区[3]。漏斗形态东陡西缓,呈北西高、南东低的簸箕状;中心平均水位1986年为46.957m,1990年为38.524m,漏斗范围东西半径14km。经1990年和1991年两年丰水期的强烈补给,漏斗形态有所减缓,以后随着降水量减少和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转入下降,至1995年漏斗中心年均水位下降到40.07m,面积达51.2km2。

丁庄—东王庄水源地开始启用后,最初形成以丁庄、东王庄为中心的两个局部小漏斗,随着开采量的逐年增加,逐步形成了以丁庄、东王庄两个漏斗为中心的长轴呈东西向的大降落漏斗区,形态为近椭圆形。漏斗中心年均水位自1986年的45.339m下降到1990年的38.433m,年均下降1.381m,1989年漏斗面积为53.2km2,1990年缩小为36.4km2,1995年又增至39.6km2。

为此,当地政府决定减少开采量,力争将开采量控制在允许开采量范围内;调整开采井布局,将集中开采调整为相对分散开采。1998年后两水源地开采量大幅度减少,降落漏斗基本消失。但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水开采量有增无减,仍需加强控制。

2.2水质恶化

1959年的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显示,枣庄市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水质是优良的,各项化学组份及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硕士论文,可持续。但在人类经济活动影响下,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表现为离子含量增高,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升高(表1),菌类指数上升,很多组份含量超过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甚至出现挥发性酚、氰化物等工业有毒物质超标。

十里泉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差,主要表现为水化学组份含量大幅度增高,根据2007年枣庄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监测资料[4],NO3-由1959年的0.1mg/l增加到2007年的61.75mg/l,是1959年的600多倍。2007年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分别是1959年的2.7倍和3.0倍。地下水化学组份含量增加幅度与地下水开发强度有关。1976年以前, SO42-、Cl-和溶解性总固体增加速度分别为每年4.8mg、0.07mg和5.98mg。1977年后,伴随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增强,各离子增加速度相对加快,SO42-、Cl-、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增加速度分别为每年11.98mg、2.75mg、47.64mg和10.25mg,其中总硬度、SO42-、菌类和挥发性酚等指标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图1)。

丁庄地区地下水质变差,也主要表现为水化学组份含量大幅度增高。硕士论文,可持续。NO3-由1959年的7.28mg/l增加到2007年的59.25mg/l,是1959年的8倍多,SO42-由1959年的6.55mg/l增加到2007年的292.9mg/l,是1959年的近45倍,2007年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分别是1959年的3.9倍和4.9倍。硕士论文,可持续。

渴口地区短短20年时间,地下水质急剧变化,与1988年相比,2007年NO3-含量增加了5.7倍,SO42-由1988年的55mg/l增加到2007年的135.4mg/l,是1988年的2.5倍,2007年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分别是1988年的1.5倍和1.4倍。

表1 枣庄市主要地段地下水水化学组份含量统计表(单位:mg/l)

 

化学组份 年份 十里泉 丁庄 渴口
NO3- 1959 0.10 7.28

 

 

1988 12.01 7.80 10.0
1995 42.20 22.0 32.0
2000 69.58 50.51 17.55
2007 61.75 59.25 67.75
SO42- 1959 23.53 6.55

 

 

1988 243.4 169.90 55.00
1995 332.30 129.30 89.10
2000 284.57 160.89 124.69
2007 254.21 292.90 135.40
溶解性 总固体 1959 284.3 192.0

 

 

1988 547 497 357.8
1995 580.7 259.4 217.5
2000 837.22 547.34 531.21
2007 777.75 753.64 534.71
总 硬 度 1959 182.7 149.9

 

 

1988 341.8 330.8 281.0
1995 1008.8 445.7 374.4
2000 579.34 408.58 423.25
2007 548.84 734.73 394.00

图1 十里泉水源地主要离子多年变化曲线图[4]

3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水资源是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保护应坚持以下原则:

1)开发利用和保护相结合

即要在开发水资源过程中做好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不能只强调开发利用,而不注意保护;也不能片面强调保护,而不把水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结合起来。根据水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和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讲求效益

在编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防治水害规划时,应当从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兼顾各地区、部门的利益,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同时还要做到一水多用,变水害为水利,最大限度地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

3)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统一规划调度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的两个组成部分,具有互补转化和相互影响的关系,水资源包含水量与水质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和影响水资源的存在和开发利用潜力,具有密切的依存关系。开发利用任何一部分都会引起水资源量和质的变化及时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动性和储存条件,联合调度,统一配置和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6],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坚持上述原则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合理开发新水源,适当引用客水资源。以开发地表水为主,适度开采地下水。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的方针,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开发等各项措施,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形成优水优用、一水多用的水循环系统。

2)重视地下水源保护工作。严格控制水源水质,做好十里泉、丁庄、渴口等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对地下水取水井和水厂周围,按国家规定要求划定地下水源保护区,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硕士论文,可持续。严格控制地下水的超采,多途径涵养地下水,有计划地进行地下水回灌。加强对非饮用地表水环境功能的保护,保证非饮用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满足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

3)加快重点治污项目的建设步伐,全面实施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完成峄城沙河等主要河流的截污导流工程。按照新颁布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依法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确保工业企业污染物的全面达标排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切实做好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突出流域污染治理,确保水环境安全。硕士论文,可持续。硕士论文,可持续。

4)贯彻实施新水法,做到依法治水管水。城市建设应按照建设节水型城市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水措施。在坚持开源节流并重、节流优先的前提下,发展节水型农业和生态农业。大力发展节水型工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禁新上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大力开展节水宣传工作,增强城市居民的水患意识和水法制观念,提倡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良好社会风尚。

结论

我国北方岩溶地下水资源十分短缺。我们必须加强岩溶水资源保护,有效保护水资源,依据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遵循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自然循环功能,全面系统规划水资源保护区,优化配置水资源,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道先.中国岩溶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2]许公瞻等.枣庄市岩溶地下水水质特征与评价[J].枣庄学院院报,2005,22(5):94-97
[3]枣庄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规划报告[R],1996
[4]枣庄市地质环境监测站.山东省枣庄市地质环境监测站2007年监测资料[R],2007
[5]刘满平等.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工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8
[6]陈鸿汉等.中国北方岩溶地区地下岩溶水库地表水库联合调蓄[J],地学前缘,20018(1):185-19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巡司河水污染初探
下一篇论文:管线钢板X70的开发与生产(图文)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