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化学论文

巡司河水污染初探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巡司河污染有关情况,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巡司河水污染的情况与原因进行了调查与了解。
关键词:水污染,问卷调查,水质监测,环境评价
 

1 绪论

巡司河位于武昌南部,南北走向,南连汤逊湖,北通长江,全长17.05公里,河面宽50-70米,河道比降为1/5000-1/10000。巡司河是武汉市主城武昌东南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该河与青菱河、南湖连通渠、南湖、汤逊湖等组成地区排水水系。巡司河每到长江汛期,江水经巡司河南流进各湖,并汇入汤逊湖。梁子湖至长江下游的樊口入注。冬春江水下落,湖水通过巡司河返向流入长江。

巡司河现接纳了武汉市主城9.9%人口产生的污水排入。但现由于现代武纸公路及京广铁路的修建,及一些单位及居民恣意将垃圾全部倒入巡司河中,湖泊发黑变臭,垃圾堆积,天稍热便引来大量蚊虫肆虐,臭气熏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危害人们生活健康。本文对巡司河流域环境进行相关调查,监测和评价,为改善巡司河流域环境提供依据。

2 巡司河水污染情况问卷调查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巡司河污染有关情况,笔者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巡司河水污染的情况与原因进行了调查与了解。

在收回的100多份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分别对巡司河的红旗村菜农,湖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学生及居民,汤逊湖渔农三段主要区域的生产生活者进行访问与调查。

2.1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有菜农、渔农、个体户和学生,他们的年龄有10~60岁不等。调查对象具体的职业和年龄结构可见图1。

 

 
 

 

图1 调查对象身份与年龄结构图

2. 2 河流污染情况

在三地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巡司河是为长江及周边河流的汛期防洪而开凿的支流,据当地居民说河水30年前还十分清澈可用于日常生活,但之后由于众多工厂及居民区污水的直接排入,水质日益恶劣。

 

 
 

 

图2 巡司河水体清洁情况调查结果

作为排洪支流,夏季时长江水量充沛时,武泰闸就开放江河水灌入巡司河,因此,若当年降雨量较多时巡司河水质较为干净,但这些年来由于长江水量不断减少,夏季里武泰闸很少打开,而沿岸怕排污管道不断将污水排进加上夏季高温影响就使得5-9月份的巡司河特别发黑发臭。当冬季到来时,长江水量严重缺少,武泰闸打开使汤逊湖水通过巡司河流入长江,从而净化巡司河水质使之干净。这时,靠近汤逊湖的居民还可以直接使用河水洗衣等。

图3 巡司河水体随季节变化情况

在调查中,巡司河常常被被居民称之为“排污沟”,两岸数不清的众多排污口将武昌洪山区的许多污水排入其中,特别是工业性的排污口,据红旗村段居民表示原先一些化工厂虽已关闭,但的因其排污口常年积累下的污染物太多并渗入土壤中,使得现在的一般性生活废水流出也将其冲出而呈现黄灰等颜色。同时,两岸生活居民的垃圾外,不远处的住宅小区很多,例如南湖花园等的生活污水也直接引入也大大加重了巡司河的负担。

图4 巡司河水污染源调查结果图

2.3当地居民对巡司河的态度

巡司河的水质变化对红旗村菜农及汤逊湖的渔民影响较大,蔬菜及岸边鱼网的鱼苗的长势都因河水发黑发臭而出现死苗的情况。同时,水污染引起的难闻气味给人带来的不适感觉是被调查居民反映的最大问题之一,但因为这些对蔬菜的收成并无太大影响,而渔民的都在汤逊湖内养鱼,汤逊湖的水质较好,养鱼时也无需施加化肥与养料,所以河水的情况对他们的经济生活也影响不大。同时政府对此多年无举动的态度,使大家对此虽然都十分不满但又非常无奈。

3 巡司河水质污染现状监测及评价

3.1 实验部分

笔者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巡司河湖工段,对巡司河水质进行了监测。选取四个采样点进行了水样采集,分别是:华科武昌分校北门上游,华科武昌分校正大门,湖北工业大学南门,湖北工业大学南门的下游。

在采集深水处的水样时采用了自制的采样瓶,用绳系上负重物,缓缓沉入水下0.5米处进行水样的收集。在浅水采集时则直接在水深1/2处,用采样瓶进行采集。采样瓶由普通聚乙烯瓶制成。采样完成后,将四个点的水样混合均匀,以备监测的时候用。

本次水质监的对象是巡司河的污水,水样采集后将其放在冰箱中保存,温度保持在3度左右。

3.2 监测结果与评价

3. 2.1 pH值的监测

采用二标法测定巡司河水样pH值的为8.0。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表可得:五类水体pH的上限为9 。则:

S=(8-7) / (9-7)=0.5 <1

故巡司河中水的pH 值符合五类水体。

3.2.2悬浮固体量的监测

SS的测定采用重量法测定。故水样的悬浮物固体量为71mg/L。

地面水中存在悬浮物,使水体浑浊,透明度降低,影响水生生物呼吸和代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含大量无机和有机悬浮物,易堵塞管道且污染环境。论文参考网。实验测得巡司河的SS为71mg/l,其值并不大,说明巡司河的水不是很浑浊,透明度也不是很低。

3.2.3化学需氧量的监测

COD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即在强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铬酸钾氧化水中还原物质,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根据用量算出水样中的还原物质消耗氧的量。测得水样中COD的含量为68mg.L-1。

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表可得:五类水体化学需氧量要求小于40mg/l 。由下式可得:S=C/Cs=68/40=1.7>1,故化学需氧量超过五类水体。

3.2.4 凯氏氮的监测

N的测定采用凯氏法测定凯氏氮。即水样中加入硫酸并加热消解,使有机物中的氨基氮转变成硫酸氢铵,游离氨和铵盐也转为硫酸氢铵。消解时加入适量硫酸钾以提高沸腾温度,增加消解速度并加硫酸铜为催化剂,以缩短消解时间。论文参考网。消解后的液体,使成碱性蒸馏出氨,吸收于硼酸溶液中,然后以滴定法测定氨氮的含量。测得水样中凯氏氮的含量为:7.5mg/L。

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表可得:五类水体凯氏氮的含量要求小于3mg/l。由下式可得:S=C/Cs=7.5/3=2.5>1,故凯氏氮的含量超过五类水体。

3.2.5磷的监测

P的测定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即在酸性条件下,正磷酸盐与钼酸铵,酒石酸锑氧钾反应,生成磷钼杂多酸,被还原剂抗坏血酸还原,则变成蓝色络合物,然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故P=m/v=2.11/10=0.222 mg/L。

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表可得:五类水体的P的含量要求小于0.2mg/l 。由下式可得:S=C/Cs=0.222/0.2=1.11>1,所以P的含量超过五类水体。

3.2.6 六价铬的监测

六价铬的测定:在酸性介质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DPC)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540nm波长处进行比色测定。故水样的铬的含量为:P=m/v=1.03/10=0.103mg/l。

由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表可得:五类水体六价铬的含量要求小于0.1mg/l 。由下式可得:S=C/Cs=0.103/0.1=1.03>1,铬的含量超过五类水体。

3.2.7 综合评价

对巡司河水质进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由于SS为感观值,所以不参与综合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P=(1.11+1.03+1.7+2.5+0.5)/ 5=1.37,

通过查水环境质量分级标准:巡司河的水质属于重污染,相当一部分检出值超过五类水体标准。

综上可得,巡司河水中凯氏氮,磷的含量,化学需氧量和六价铬的含量都超过五类水体标准,pH符合五类水体的要求。氮,磷的含量的超标是周围大量上火废水的排放,铬的超标是因为工厂含重金属废水的大量排放,化学需氧量的超标是因为含有机物废水的大量排放。巡司河的水质属于重污染,相当一部分检出值超过五类水体标准。

4 巡司河污染治理建议

巡司河对长江防汛防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汤逊湖水系及武昌城区山南的湖水汇入长江的主要通道,由于周围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工厂废水都排到巡司河里,引起河道严重堵塞,并且河水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论文参考网。因此,巡司河急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理。

(1)减少生活废水和工厂废水的排放,所以在适合的地点建造一座大型污水处理厂,主要是收集巡司河周边地区的污水,将其集中起来进行治理,处理后的追不用再排入巡司河,而直接可以排入长江。

(2)从清除严重阻水物入手,畅通主排水通道。对巡司河全线进行实地勘察、调研,清除巡司河面的严重阻水物,使河道水位下降,流速加快,改善排水状况。

(3)从严执法,控制源头。规范排水行为,加强依法管理,武汉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应按照《武汉市排水条例》,对巡司河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随时掌握沿线水质变化情况,监控周边地区工矿企业排放污水是否超标。

(4)加强沿岸居民科学种植,养殖等的科普教育。有了改善的经济生活为基础,并使他们了解到保护河流对其经济生活的重大意义,我们才能对流域居民更好的进行巡司河环境保护宣传,倡议等。这样,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控制巡司河里垃圾堵塞的严重问题。


参考文献
[1] 奚旦立,孙裕生,刘秀英. 环境监测[M] . 1995:305-307 .
[2] 谢新民,张海庆等 . 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M] . 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3]毛剑英,肖建军,朱建平 .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M] . 中国环境监测, 2005,1:70-74.
[4]郦桂芬编著 . 环境质量评价 .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32-80.
[5]TANNERERTAL R.Food chain organisms in hyper saline industrial evaporation ponds[J]. WaterEnviron Research, 1999, 71(4) : 494-501 .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污泥在水泥混凝土工业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文:枣庄十里泉域岩溶水资源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化学论文
最新化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