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俄罗斯为“入世”而修改海关制度并整顿贸易秩序,给中国边境口岸带来“前期阵痛”
我省的边境市(县)虽与俄罗斯进行了多年的经贸合作,但对俄出口的各类产品中,本地生产的比例很小,仍属于中介型的低层次贸易形式。近几年随着俄罗斯海关政策调整,边境口岸“中间商”的功能有弱化的趋势。自2006年俄海关对俄自然人免税携带商品入境限重、限次以来,各边境口岸的俄公民入境“购物游”严重受挫,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地的旅游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对俄民贸市场惨淡经营,有的地方曾连续一年多为民贸业户减免税负以维持运营。
另外,俄政府大幅度提高了原木出口关税,使我进口木材的成本提高,价格上扬,这对边境口岸的木材进口贸易及木材加工业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引发原木进口量减少和木材加工厂不景气,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木材加工企业,因无法消化涨价因素而减产、停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口岸加工业的发展。
三、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思想理念和政府职能
为适应俄入世,需要中俄两国政府和企业从过去片面追求双边贸易增长速度向质量、效益同步增长转变;从过去的“短平快”做法向协调、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转变;从过去单一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投资合作全方位发展的态势转变;从过去粗放型经营管理模式向创新型、集约型发展轨道转变;从过去贸易投资活动的自发无序性向规范化方向转变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范文。
中俄两国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改善双边贸易、促进相互投资的政策法规,进一步修订《中俄政府间投资保护协定》,使中俄两国经贸法规调节体系更加完善;应尽量简化双边贸易、投资的行政审批程序,将必要的跨境运输、金融服务、安全检验、卫生检疫、报关报检等职能部门进行必要的整合,组成协调统一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构,为中俄两国贸易投资便利化创造良好环境,为双方企业提供一站式快捷高效的服务。
(二)发挥现有比较优势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促进产业升级与项目合作
1、借助边境口岸特殊功能区的政策优势,打造对俄合作的产业基地
发挥中俄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外向型产业园区、综合保税区的优势打造我国东北地区对俄出口加工贸易中心、高科技产品研发制造中心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外向型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牡丹江市应大力推进“绥东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整合绥芬河、东宁、穆棱的资源,联手建立对俄粮食生产基地、果菜种植出口基地和食品加工基地等。
2、努力成为中俄大项目合作基地
2009年10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2009-2018年《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按照该纲要的规划,中俄要在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其中重大项目就有250多个,而中俄边境地区是大项目合作的主要区域,因此,应积极展开项目考察、调研和论证工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创造条件进行项目对接和项目启动,如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口岸物流通道建设项目等。
3、加速境外园区的发展与建设
近年来,我省在俄罗斯毗邻州区建立了多个组装加工园区,但目前这些境外园区还都处于初创阶段,其规模有限,入区企业有限,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与境内园区的互动效果不明显,对全省外贸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各方面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境外园区入区企业的档次和效益。
(三)创新合作机制,促进中俄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1、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中俄贸易协调机制
建议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下增设中俄合作协调分委会,建立我国与毗邻俄罗斯远东各州、区行政长官定期会晤机制,在定期会晤机制下设立对应政府部门的有关经贸、林业、科技、矿产开发等相关领域合作推进工作小组,形成双边不同层次的沟通协调机制,统一组织、统筹安排合作事宜,在解决两国地区间合作的重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节约资源、提高合作效率。还应该加强两国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的参与、交流、互动,为中俄经贸合作营造良好适宜的舆论环境、人文环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协会和民间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借助各种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投资会、联谊会增进彼此了解,拓宽沟通渠道,搭建中俄产业链接、项目对接的平台。
2、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俄投资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减少境外投资的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放宽境外投资条件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研究制定具体政策,在税收、外汇审批、融资、专项资金支持、海外保险、人员出入境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境外投资者解决“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疏通渠道,获取信息,确定投资方向,根据俄罗斯市场特点转变营销策略等。
3、积极谋划和推进中俄“绥—波自由贸易区”建设
按照国际上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惯例衡量,绥芬河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有利的市场和资源条件(绥芬河地处中俄边境,面对国内外两个市场,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便捷的交通,完备的口岸基础设施,多元的对外开放平台(边境经济技术合作区、跨境经贸合作区、境外工业园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正在谋划推进的国家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以及悠久的商贸历史和良好的综合环境等。建立中俄“绥(绥芬河)——波(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区”已经具备了多方面的基础条件,我省应积极地“跑外促上”,敦促中俄双方高层从战略角度、全局角度、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互利双赢的角度,认真考虑、研究、推进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事宜。
(四)构建优良的服务保障体系
1、强化政策保障体系,提升边境口岸集聚经济要素的能力
从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要求的长期、稳定、统一、规范的边境贸易政策及具体的管理办法,加大对木材、矿产等资源类进口商品的政策倾斜,鼓励中国企业同俄罗斯伙伴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往来,增加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商品的出口;从地方来说,要用好用足国家已经出台的支持边境地区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做好配套落实工作,吸引全国各地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对俄经贸合作。
2、打造快捷高效的跨境运输体系,提高口岸吞吐量
加快完善边境口岸与内地通道建设,大力推进高等级公路和快速铁路建设,构建现代化的跨境立体交通网络,大幅度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及韩国和日本港口群的合作,早日畅通经由绥芬河的陆海联运大通道。
3、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积极向国家争取对俄合作项目的专项扶持资金;二是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积极试点私募股权基金、地方政府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扶持符合条件的各类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在国内外上市融资;三是推进金融创新,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拓宽贷款抵押范围,丰富担保措施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增加贷款规模;四是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通过政策性贷款、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支持对俄产业合作项目;五是遵循国际惯例谋划包装项目,更多的使用世界银行、亚州开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六是建立和完善中俄跨国结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跨境贸易本币结算机制。
4、建立健全法律服务体系,防范对俄投资风险
着力培养精通俄语的律师,组建对俄投资法律顾问队伍,设立对俄投资专业法律咨询机构,为对俄投资企业的重大决策和项目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可行性论证,或参与合同的起草和项目的谈判,为经营中产生的纠纷代理诉讼或申请仲裁;注重收集、翻译、整理、编辑俄罗斯法律法规中与中国对俄合作有关的条款,编发《实用俄罗斯法律法规简报》提供企业参考;及时总结赴俄投资企业的经验教训,通过案例分析给企业以警示与启迪。
5、建立人才智力保障体系,增强发展后劲
通过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和企业“领军”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精通外语、掌握国际经贸知识、熟悉俄罗斯自然人文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通过招商引资、国内外大企业落地生根,集聚一批擅长经营、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急需的高科技人才。
6、丰富信息交流体系,打造国际化信息共享平台
强化调研工作,加大境外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和情况反馈,跟踪研究俄罗斯的政策、法规及其变动趋势,密切关注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为企业发展当好参谋。要建立中俄经贸合作信息互通平台,与俄方形成固定的信息沟通渠道,逐步建立全方位、统一的中俄经贸合作服务平台和中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论文发表毕业论文范文。
(五)重新审视俄罗斯市场,调整对俄合作策略
1、充分发挥中俄产业领域互补性强的独特优势,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结构的转型
俄罗斯在能源核能类、生产消费资料类、航空航天飞行器等方面拥有强大的基础研发优势,中国在民用家电制造领域、通信基础设施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汽车生产制造等领域具有相对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双方应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未来俄罗斯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国内服务业市场,应该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企业的跨国并购,纵向推进中俄两国企业间的战略性合作,在应对全球经济动态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双边投资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和战略性支撑。
中国企业还应抓住俄罗斯对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实施经济特区政策的机遇,将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俄罗斯经济特区,既实现了我国产业梯度链条的区域战略调整国际贸易论文国际贸易论文,又能有效避免世界市场中其他进口国对中国原产地产品提请的反倾销诉求。
2、培育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经营的新主体
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引导中小企业逐步实现规范化经营,使其做强做大;同时,还要鼓励大中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双边经贸往来。两国双向投资和技术合作既要继续发挥中小企业的灵活、创新与补充作用,更要吸引大企业、跨国公司等参与其中,形成由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梯次结构,以促进未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密切发展,实现双边贸易关系的正规化与灵活性的有机融合。
3、主动出击,以质取胜
实施名牌战略,在俄罗斯辟建中国名牌产品商店和精品店,使我国质量好、价格合理的商品从地摊走进商店,与其它国家商品平等竞争。积极研究探索向俄出口精深加工产品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抓住俄罗斯水果、蔬菜、肉类、日用消费品自给率低的契机,抢先占领俄罗斯食品和日用品市场。积极与国内果莱生产地企业联营、联合,共同推进对俄出口贸易。在注重商品质量的同时,完善售后眼务等出口配套措施,提高中国商品的诚信度和竞争力。
4、注意开发符合俄市场不同需求层次的新产品
中国企业要根据俄罗斯消费市场变化的特点,不断推出符合俄罗斯市场消费群体特征和适合不同阶层需求的新产品。提高中国自主研发制造的汽车、IT产品、新型民用家电产品及其他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销售份额。增加中国产品个性化服务,推进在俄罗斯境内农产品、林木产品、海洋渔业产品及其加工业的深度开发与加工。
5、加强各种形式的人文情感交流,以“文”促“经”
将中俄两国举办的国家文化年、国家语言年、国家社会各领域的杰出成果展览、两国投资促进会、两国高层工商论坛等活动机制化、多样化、长期化,增进两国民众的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和传统友谊,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内在动力,促进双边经贸合作提档升级。
参考文献:
[1]李传勋,俄罗斯“入世”对中俄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6(10)。
[2]赵传军,推进黑龙江沿边开放的新思路,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
[3]程亦军,对促进中俄边境地区经贸合作的几点政策建议,西伯利亚研究,2011(1)。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