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越来越重视本国核能的发展,为此制定了本国的《2004-2015年哈萨克斯坦铀工业发展纲要》。根据此纲要哈萨克斯坦政府目前主要任务是提高铀产量、增加铀矿产品种类。为实现这一目标,哈萨克斯坦政府采访一系列刺激本国铀矿开采的措施,如扩大现有铀矿开采和加工的规模并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建设新的精炼厂。此外,哈萨克斯坦还积极开发建设新铀矿,利用自筹资金、收取购铀预付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国际投资作为本国开发铀矿的资金来源。
为此哈萨克斯坦政府将提供每年2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发展本国核工业。该战略的目的就在于把哈萨克斯坦打造成为拥有高技术的核产业,形成哈萨克斯坦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工业战略,预计将创造85亿美元的年度产值。哈萨克斯坦原子能工业公司作为本国最重要的核工业公司论文格式模板,是哈萨克斯坦《2004-2015年哈萨克斯坦铀工业发展纲要》的重要执行者。
世界头号“铀大国”的称号不仅将为哈萨克斯坦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这一地位同时也为哈萨克斯坦推行更加积极的“铀外交”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现阶段哈萨克斯坦核能产业处于高速发展的初期,而最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的中国适时加快、加紧、加强与哈萨克斯坦的核能合作,是促进中哈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也是保障我国未来的核电原料需求。目前,双方在能源领域中的合作中,石油和天然气占大头,双方在核能领域的能源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在哈萨克斯坦的核工业领域的投资在逐步增加,积极探索中哈核能深入合作的多方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趋势。
五、纺织等轻工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轻工业主要是指生产消费资料的工业部门。如:食品、纺织、皮革、造纸、日用化工、文教艺术体育用品工业等。哈萨克斯坦是前苏联纺织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前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的纺织业呈逐年萎缩的趋势,与其近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国民经济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在轻纺产品的出口量大幅减少,占外贸总额的1%,其中原材料出口占大部分,成品出口几乎为零;19个棉花清理厂的棉花绝大部分出口,只有4%用于哈萨克斯坦国内纺织厂。
由于缺乏竞争力,哈萨克斯坦大量的针织、纺纱、毛呢等企业相继停产或破产,产量大幅下降。目前,在鞋业市场中哈国本国企业产品占不到1%的份额,。随着产量的萎缩,企业的利润率也急剧下滑。2003年至2008年,哈萨克斯坦注册的1367家轻纺企业中仅164家正常运转,其它企业长期停产或改项经营。目前,哈萨克斯坦轻工业产品论文格式模板,尤其是纺织品正在被逐渐“挤出”本国市场。可见,哈萨克斯坦的纺织工业等轻工业是工业领域中基础相对薄弱的行业。
生产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是1996年,产值下降了近85.7%,60%多的轻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999年后,哈萨克斯坦政府采取了扶持措施,通过修订税法,取消了罚金,延长了缴税期限,实行零增值税税率,并免除了原料进口关税,对恢复生产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随着2002年国家扶持措施的取消,轻工业重新走上了下坡路。至2007年,纺织和服装业在工业总量中的比重从2%降到了0.6%。2007年哈萨克斯坦纺织和服装业产值为355亿坚戈,比2006年下降了15.3%。
表6:2003-2008年纺织工业主要数据
|
产品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粗梳和精梳棉纤维(吨)
|
132638
|
140070
|
156270
|
145018
|
110471
|
133348
|
非分包零售的粗梳和精梳毛纱线(吨)
|
367
|
269
|
350
|
195
|
148
|
79
|
非分包零售的精梳和非精梳棉纱(吨)
|
3759
|
4219
|
8717
|
13391
|
11578
|
12661
|
布(千平方米)
|
25593
|
20302
|
35530
|
56460
|
43325
|
43480
|
除特殊布外的棉布(千平方米)
|
19979
|
16401
|
30441
|
47639
|
42423
|
42014
|
除特殊布外,化学纤维做的布(千平方米)
|
3791
|
4914
|
8706
|
460
|
396
|
3791
|
机器和手工编织的针织短袜(千双)
|
2535
|
2560
|
1935
|
2349
|
1911
|
1847
|
针织的、机器和手工编织的有领绒线衫、无领绒线衫、圆领衫、背心和类似制品(千件)
|
70
|
158
|
162
|
146
|
207
|
223
|
资料来源: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
制约哈萨克斯坦纺织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问题包括:生产设备损耗率高,资金消耗大,产品竞争力低;劳动力成本高;原料基础不发达;缺少投资积极性等。目前,哈萨克斯坦纺织企业生产设备的人为和物理损耗率约为60-80%,设备老化严重。在国外产品竞争能力日益加大的形势下,哈萨克斯坦纺织业无论在资源,还是在技术方面的落后地位越来越突出。
哈萨克斯坦政府通过了健康发展轻工行业的决议,推动棉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在纺织业的下游,棉花种植业呈现出良好态势。自2002年起,籽棉生产逐步扩大。2007年,棉花播种面积较2002年扩大了20.5%论文格式模板,棉产量增加22.4%。并利用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对轻工行业的资金支持,约1.96亿美元,支持棉纺织业的发展。同时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下属的租赁公司向棉纺织业等租赁项目融资,总金额为1.25亿美元。哈萨克斯坦轻工业协会积极向世界银行寻求资金支持。在哈萨克斯坦棉花-纺织业发展项目框架下,世界银行给了300万美元支持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业。同时哈萨克斯坦本国“萨姆鲁克-卡泽纳”基金也准备对此领域提供协助。哈萨克斯坦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税收政策,扶持本国棉纺织业的材料和加工设备的进口,其中包括下调印染材料和纺织辅料关税。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实施税收激励;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予以资金保证,即通过新的轻工业租赁融资方案。此外,还应对棉纺织等轻工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贷款。最后,应取消籽棉和皮棉初加工的许可证制度,建立一个消除行业障碍的法规,等措施提高棉纺织等轻工行业的引资能力,大规模更新现有的固定资产,推动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业的发展。
在哈萨克斯坦作为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时,轻工业占预算投入的三分之一。而现在哈萨克斯坦的GDP中,轻工业的预算投入不足百分之一。要为哈萨克斯坦轻工业发展提供新动力,唯一希望就是政府的大规模投入,不仅包括资金,更应该有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根据《哈萨克斯坦2010年—2014年轻工业发展规划》,哈萨克斯坦政府将加大力度解决目前轻工业领域存在的诸如固定资产折旧、国产轻工业产品出口和消费比重偏低,以及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实施包括加快产业升级、通过创新提高行业生产率等措施。同时在轻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建立产品中期采购机制,促进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2015年前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为轻工行业制定并实施两类技术规范和50种国家标准;在希姆肯特地区建立容纳700人的跨区域干部培训中心;争取在2014年前,将目前哈萨克斯坦全国轻工企业在职员工总数1.37万人增加到1.5万人。哈萨克斯坦政府已经在整个纺织价值链执行一系列的工程,投资约3.74亿美元,发展新的棉种、棉花轧棉厂、纺纱厂、和成衣服装厂论文格式模板,欲打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这些单位有望帮助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在全面执行的时候,将帮助产生2200个就业岗位。
这些纺织相关的企业将建立在哈萨克斯坦南部。哈萨克斯坦政府希望随着《哈萨克斯坦2010年—2014年轻工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将实现本国轻工业附加值提升50%、国产轻工产品市场份额达30%的预计局面。目前哈萨克斯坦全国有4个轻工产业在建项目,工程投资金额为2.31亿美元。
六、哈萨克斯坦非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纺织等轻工业为例
哈萨克斯坦纺织等轻工业与其他国家先进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是:
1、发展水平低,经济总量小
由于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自身的特点,尽管哈萨克斯坦在纺织领域有比较优势的原材料资源,如棉花、羊毛等,但是在人口数量不足3000万和在哈萨克斯坦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等巨额利益的大背景下,纺织业先天发展的土壤不足。加之哈萨克斯坦轻工企业80%以上为中小企业,企业群体小、散、弱现象普遍,不像在石油、天然气、核工业等领域拥有政府强力支持的纺织龙头企业。不大不强、带动能力差,历史包袱沉重,产品升级换代慢;粮食行业产品多为同质化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食品安全保障程度低,产业聚集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纺织行业主要生产坯布产品,印染等后续加工能力不强,长期在困境中徘徊,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较强的经济实力,都制约哈萨克斯坦棉纺织企业的发展。
2、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缺乏后劲
哈萨克斯坦轻工业基础较差,企业自筹资金的能力有限,全国75%的轻工企业资金紧张,82%的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紧张。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持,繁重的税负是哈萨克斯坦纺织等轻工业发展的主要羁绊。受资金困扰,一些企业只能忙于维持简单地再生产,对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等所需资金无力筹措,发展无从谈起。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出台了一些金融等政策支持轻工业的发展论文格式模板,但是事实上对轻工企业的贷款非常有限,好的项目也因资金问题而无法实现。多年来,哈萨克斯坦轻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偏小,而重工业和能源产业占工业投资的94.15%。轻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4.26%。资金不足,特别是哈萨克斯坦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及其导向作用的乏力,严重制约着哈萨克斯坦本国轻工业的正常生产与经营,是哈萨克斯坦轻工业缺乏发展后劲的重要原因。
3、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普遍
哈萨克斯坦对轻工业研发投入年平均不足销售收入的2%,远不及重工业和能源产业企业5%以上的水平,与世界8%的水平差距更大。投入上的“杯水车薪”,使大多数轻工企业无力开展真正意义上的新产品研发工作,导致产品结构不合理,形成了普遍产品多,名牌产品少;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少;仿制产品多,创新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的局面。纺织行业多数企业产品为更新换代缓慢的棉匹布,新产品开发几乎没出现过太多亮点;人才流失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匮乏。
4、纺织等轻工业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弱
哈萨克斯坦纺织企业自前苏联解体后迅速崩溃,原有的所有制体系和管理运营体系破产,在哈萨克斯坦私有化改革的浪潮中,大量纺织企业因缺乏竞争力和新产品,设备老化,工艺落后而走向破产。据统计,目前哈萨克斯坦轻纺企业设备老化程度高达80%,大部分设备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产品,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造。由于设备陈旧论文格式模板,又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代化的管理人才,哈国本国生产的纺织产品无论在品种种类、工艺技术还是在价格方面都无法与进口商品竞争。加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需求急速下降,同时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贬值,哈萨克斯坦的纺织等轻工业受冲击巨大,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
5、受进口商品的冲击严重
在哈萨克斯坦轻纺工业不断萎缩的状况下,随着国家整体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居民对服装、鞋等轻纺产品的购买力却不断上涨。哈萨克斯坦纺织和成衣市场年消费量达8亿—10亿美元,大量国外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其中大部分纺织商品从周边国家如中国、土耳其、俄罗斯等流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且这些进口商品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制式方面都优于哈萨克斯坦国产的商品,使得哈萨克斯坦本国的纺织业受到严重的冲击。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