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形成机制及创新能力分析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这种基本竞争力是建立在先动优势基础上的,企业最终应当形成能对内外部竞争能力整合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动态能力。总之,创新机制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基于时间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模式,表1总结了创新机制形成过程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总体演进过程。

表1 自主创新机制及创新能力互动的演进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创新变迁 突破型创新、或者技术引进及模仿创新

 

 

改进型创新 (面向市场改进产品和技术,形成产品概念)

 

 

支持型创新 (局部调整技术,拓展细分市场形成多样化产品系列) 渗透型创新 (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巩固核心技术) 集成型创新 (平衡各种技术方案,有效吸收外部资源,实现优化整合)
能力变化

 



 

核心技术 (只是单个技术或技能,未形成规模生产和相应的产品系列) 产品能力 (围绕技术形成产品概念,面向市场进行产品改进,培养相应技术能力) 运作能力 (是企业得以良性运行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投资互补资产) 核心能力 (纵向延伸创新和横向拓展创新,形成多种技术和互补性技能的集合) 动态能力 (不断更新和自我超越,是更新能力的能力,以快速适应外界环境)

此外,值得重视的是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包括R&D(研究与开发)投入和非R&D投入。R&D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其中的经费投入能力通常用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测度;人员投入能力通常用人员数量和素质来衡量。非R&D投入能力在广义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创新活动中除R&D经费之外的其它部分,如市场研究、设计工艺和材料准备、试制、试销、聘请顾问和广告活动等的经费;二是指引进和改造的投资。可见,旨在推动和实现创新的这些投入都可归属于非R&D投入。

最后,还有增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为创新提供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4.结论与展望

通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学者和企业都已经意识到自主创新并不是从零开始,也不仅仅指技术创新。企业可以通过模仿创新为企业自主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自主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在持续成长的理念之下,把自主创新看作“事业(career)”而非“事情(thing)”,自主创新也就自然成为企业肌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坚持自主创新所带来的是长期回报,是很难用经济效益或成本来衡量的,它帮助企业摆脱了缺少某种特定资源的制约,帮助企业把握了最具活力的市场,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之间实现最佳组合,帮助企业深刻理解了各种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在传统技术和新兴技术之间实现有效过渡和成熟取舍。因此,在很多企业仍然认为自主创新是国家事情、宏观决策,而非“一己之事”的时候,自主创新成功企业的经验和逃避创新企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的教训从正反两面告诉我们,自主创新才是实现企业“基业常青”的必由之路,而对“基业常青”的渴望反过来又成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追求目标和驱动力之一。

在实践中,企业创新各个阶段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楚的界线来划分,也没有明确的模型能充分解释企业在创新阶段转型期间的各种内外部影响因素,但也许正是这些被忽视的因素决定了阶段之间能否成功过渡,在以后的研究中,会通过实证研究挖掘这些因素,并验证其对自主创新路径实现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 财经问题研究,2006.6,第6期(总第271期).
[2] 秦颖.自主创新的主体再界定[J].经济问题,2007,12.
[3]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J].管理世界,2003,第12期.
[4] 高粱.跟踪模仿和自主创新[J].宏观经济研究,2004,第4期.
[5] 秦军.自主创新与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12,第6期,第24卷.
[6] 韵江,刘立.创新变迁与能力演化:企业自主创新战略——以中国路明集团为案例[J]. 管理世界,2006,第12期.
[7] 毛蕴诗,汪建成.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路径研究[J].管理世界,2006,第5期.
[10] 谢燮正.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程师,1995,第5期.
[11] 朱孔来.自主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测度指标体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7,第2期.
[12] Teece,D.J,Pisano G,Shuen,A.,1997,“Dynamic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18(7),pp.509—533.
[13] Teece,D.J.,1986,“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sfor 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and Public Policy”,Research Policy,15,pp.285—305.
[14] Helfat,C.E,Peteraf,M.A.,2003,“TheDynamic Resource-based View:Capability Lifecycles”,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4(SpecialIssue),pp.997—1010.
[15] Kim Linsu,1997,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6] Nonaka,I.,1994,“A Dynamic Theory of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Creation”,Organization Science,5(1),pp.14~37
[17] Zollo,M,Winter,S.G.,2002,“Deliberate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OrganizationScience,13,pp.339—351.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面向呼叫中心的项目化绩效管理(图文)
下一篇论文:面向中小型企业的设计管理初苗(图文)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