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层面上看,可将国家科技系统定义为在特定的制度基础结构下,在各个特定技术区域间,以技术的硬件、软件和智能件相互作用的,由物理的、信息的和社会经济的多种关系组成的一种复杂的网络体系。它的具体表征形式是一个由组织的、管理的、文化的和知识的结构衔接而成的系统,其目的是有助于技术的充分利用和自主创新;从微观层面上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定义国家科技系统,它是国防和民用战略核心能力的集合,是以知识为最小元素的最大集。因此,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溢出的平台就是一个将国防战略核心能力、民用技术竞争力整合到一起的国家科技系统,它具有如下特点:
(1)国家层次上的知识管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有机地结合形成特定的结构,从而具有不同于各要素独立具有的功能的整体。国家科技系统是由相关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组成的知识库,与以获得技术的突破性为目标的创新系统不同,它更注重知识、能力和技术的积累和溢出。
(2)政府的宏观调控。国家科技系统是一个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系统。由于技术双向溢出过程中主体、市场、权益分配和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需要政府的一定程度的干预,体现为政府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
(3)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的整合。技术创新离不开社会环境,如果仅强调技术创新,忽视制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有可能造成技术能力与社会能力之间的失衡。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型国家科技系统,对于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国防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 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影响因素
影响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果的因素包括:溢出方和受益方之间的技术势差、溢出方的开放程度和受益方的吸纳能力等。
(1)技术势差
技术势差是指同样的要素投入在不同技术条件下有不同质或量的产出,或同样质或量的产出有不同的要素投入或要素组合。从技术视角看,技术势差是指不同的技术承担者在同一技术的最高技术水平上的差距。第一,技术势差是两个技术承担者之间技术相比较的结果;第二,只有同类技术才有可比性,讨论技术势差就必须先检查技术的可比性;第三,必须以各方最高的技术水平相比较,从纯技术的角度出发,不考虑由于双方管理水平之间的差异等非技术原因造成的技术稳定性问题,也就是指比较各方已达到的最高技术水平之间的差异。
技术势差是产生技术溢出的前提,就理论而言,技术势差越大,技术溢出的“势能”越强,技术的溢出的效果越好。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溢出效果与溢出双方之间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初始的技术差距成正比。新增长理论技术扩散模型一般假设:由于技术落后方对技术先进方的技术模仿成本要远远小于先进方的技术创新成本,初始技术水平差距越大,落后方的模仿回报率越高。事实上,这只是理论的假设,实际的溢出效果还与受益方吸纳能力大小、市场的范围等因素有关。
(2)供方的开放程度
技术溢出方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技术双向溢出的效果。技术开放程度越低,越能有效地抑制技术的溢出速度和范围,某种军用涉密技术不对外开放时,溢出效应很低。同时,技术创新的产权保护水平越高,溢出效应越低;相反,如果行业开放程度很高,则溢出的速度和范围会大大增加。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应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这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是息息相关的。
(3)受益方的吸纳能力
技术创新能够保证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溢出所必需的技术水平差距,但具体溢出效果如何,同样受到受益方“消化功能”即吸纳能力的影响。吸纳能力由研发投入程度、人力资本存量、企业的管理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要素构成。受益方的研发投入程度越高,知识存量越高,员工受教育程度,整体素质越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越先进,各种基础设施越好,就说明受益方的吸纳能力越强,技术溢出的效果也就越大。
2.4 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的渠道
具体而言,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主要是通过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实施、技术转让、示范与学习、人员流动等渠道来实现的。
(1)军民两用技术项目的实施。主要是指国防部门和民用部门共同对两用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也包括军用技术转民用和民用技术转军用方面的工作;开发后进行技术的推广,探索两用技术研制成的产品在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的应用潜力。论文格式。该项目由国防工业主导,需要靠政府的政策来强化,是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最主要的途径。
(2)技术转让
技术转让是指国防部门将所掌握的技术直接转让给民用部门,或者由民用部门转让给国防部门,由其转让的对象实现技术的商业价值。我国国防部门拥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与技术积累,民用部门的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如IT行业,通信行业等,这些都为技术的相互转让提供了可能。技术转让属于有价值流动的双向溢出渠道。
(3)示范与学习
任何技术就其本性而言是公共产品,它的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示范与学习实现的。示范与学习有两种渠道,其一是技术落后企业直接模仿先进企业的新技术,结合自身的技术吸纳能力,来提高本企业的技术水平;其二是通过对产品的研究获得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即“逆向工程”。
(4)人才流动
人才流动是将本部门拥有的知识存量转化为其他部门的生产力与技术进步的一种快捷方式。人才的流动为新部门带来新的思想、知识诀窍和技能,从而促进知识基础的更新和增强,可以有力地推动吸收方的技术进步。
3. 结语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国防科技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重视军民技术的共享,充分挖掘军民两用技术相互转化的潜力,是提高全社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重要举措。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互为源头、互为目的的双向溢出,自然就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
笔者仅对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机理进行了分析,有关双向溢出效应的测度问题有待深入研究。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应测度是指对双向溢出效应大小、双向溢出速度等指标的度量。由于技术本身难以度量,作为外部效应的技术溢出就更加难以定量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学者对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进行测度,但科学地测度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意义重大。它能更好地衡量军民两用技术转化的效果,为政府科研经费的合理拨付及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本文作为引玉之砖,希望能吸引专家、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崑声,仝爱莲.两用技术发展回顾及启示[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06(1):3-5.
[2] 刘磊,万迪昉等.我国国防工业的技术外溢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53-58.
[3] 王海云.技术溢出机理及效应分析[J]. 企业技术开发,2004(7):37-39.
[4] 于岩岩.国防高技术流动模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