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模思想是:基于条件假设,构建第  期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贡献  ,与审计模式  (  代表“审计缺失”模式,  代表“财务整改”模式,  代表“财务防范”模式,  代表“绩效改进”模式,  代表“绩效飞跃”模式)、审计抽样比例  (  )、挖掘潜在效益比例  (  )、专项资金流失率  (  )、潜在效益系数  (  )的数量关系,以及不同模式下整体审计贡献  与各期审计贡献  和建设周期  的关系。其中,  、  和  是与审计工作特性有关的内部参数变量;  、  和  是与财政专项资金特性有关的外部参数变量。  (  )、  (  )为过渡变量,分别表示  模式下,第  期专项资金审计前的资金流失率和潜在效益系数。 (二)贡献模型的构建 1.“审计缺失”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审计缺失”模式下,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存在 比例的流失资金,又因为未经审计,所以资金流失率  恒定不变,即:  (1)
 所以,第 期的审计贡献为:  (2)
 整个专项资金支出期间 恒定,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3)
 2.“财务整改”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财务整改”模式下,审计机关每年均抽取 比例的当期专项资金进行审计,且完全查出其中的资金流失率  ,并督促有关部门将其返还,用于当期项目建设发展。由于审计意见没有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杜绝此类资金流失问题再次发生,故下一期财政专项资金在被审计前,仍然存在  比例的资金遭受流失,即:  (4)
 因为第 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挽回了  比例的流失资金,所以,第  期的审计贡献为:  (5)
 因为 恒定不变,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6)
 3.“财务防范”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财务防范”模式下,审计机关在第 期挽回了  比例的流失资金,审计意见要求有关单位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有效防范了此类流失资金问题再次发生,故第  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审计前的流失率  为  ,即:  (7)
 由于该模式下,第 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审计前的流失率为  ,通过审计挽回了  比例的流失资金,所以,第  期的审计贡献为:  (8)
 该模式下,第 期的审计贡献  随着  不断变化,因为假设约定专项资金每年支出均衡,故整体审计贡献是建设周期  内各期审计贡献的平均值,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9)
 4.“绩效改进”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绩效改进”模式下,审计机关基于“财务防范”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发现第 期专项资金中存在  比例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并提出审计意见加以改进,该改进措施在当期资金中得到应用并取得预期效益。由于此类绩效改进办法没有从制度或政策上长期要求,所以,下一期财政专项资金的潜在效益系数  与  保持一致,即:  (10)
 审计机关将当期发现的潜在效益比例 ,在同期配合相关部门改进管理绩效,提高当期资金使用效益,所以,第  期的审计贡献为:  (11)
 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12)
 5.“绩效飞跃”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绩效飞跃”模式,是“绩效改进”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化建设。由于审计机关在第 期发现并改进了  比例的效益提升空间,制度化后,该改进措施将在第  期得到有效落实,故第  期专项资金在被审计前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  较之  减少了  ,即:  (13)
 该模式下,第 期的审计贡献是前  期审计贡献共同作用的,所以,第  期的审计贡献为:  (14)
 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15)
 通过上述分析和建模,模拟出五种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贡献,该模型量化了不同审计模式下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贡献。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