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图文)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3)观测系统

无论是海上多波勘探,还是陆上多波勘探,因为记录道数成倍地增加(海上采集为4倍,因为海底采集4个分量:3个速度分量,1个压力分量;陆上采集为3倍、4倍或9倍,故需要增加采集系统的记录道数。为了同时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需要尽可能取消组合、减小道间距、实现三维采集,这就更需要极大地增加采集系统的记录道数。因此,多波地震勘探采集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实现超多道采集。

根据纵、横和转换波的不同特点,观测系统的设计要考虑转换波转换点向接收点的偏移而加大接收排列,但同时要照顾到纵波的接收而保证近炮点接收。根据波场特征调查资料上目的层纵波、转换波或横波出现的时间-空间位置选出合适的偏移距。一般说,最大炮检距以观测到主要目的层为原则,最小炮检距由避开干扰而定。道间距要保证对观测的反射信号有足够的空间采样率。在设计组合时,应考虑增强反射信号和压制干扰。一般可以假定纵波与横波的波长一致,所以二者的组合设计从保持反射信号方面来说,应该是一样的。观测时可采用端点放炮排列或中间放炮排列。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对覆盖次数要求不高,因为叠加太多,虽然会提高信噪比,但会损失信号中保留的一致性较差的分裂波信号。

3.2 数据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常规处理方法已经逐步完善。转换点的确定、CCP道集的抽取、转换波速度分析、干扰波的压制、转换波DMO等方法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于极大量的数据处理、参数的非直观物理与地质意义解释、参数多、反演难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仍然面临相当大的挑战,还存在很多难题。

(1)不对称抽道

由于P-SV波的射线路径是不对称的,所以不能用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设法把同道集内的各道相应的P-SV波反射点集中到偏移距(x)最小的那一点上,对应于该点的新的一组接收点位置,可由近似公式

(1)

来计算反射点与震源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就知道了该地震道属于哪个共反射点了。

(2)波场分离

日前多分量地震数据的处理基木上是先进行波场分离然后分别处理纵波和横波和转换波。经过解编后的地震反射信号都完全被分配到X,Y,Z三个方向上。但这时的三方向分量并不完全代表纯纵波和纯横波的反射。即纵波或横波由于非垂直入射均会在XYZ方向产生分量。所以波场分离就是将叠前三分量信号中存储的纵波和转换波的信号分离,形成纯纵波、P-SV、P-SH波的剖面。

但地下传播的地震波场是耦合的,目前己发展的波场分离方法基本上都难以达到纵、横和转换波的完全分解,直接影响到多波助探的最终结果,这也是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横波静校正问题

根据P-SV波的形成特征,其静校正由P波的炮点静校正量加上S波的检波点静校正量组成。震源的P波静校正和一般P波反射的静校正是一样的。而S波的检波点静校正与SH波静校正相同,可分为3步进行:第1步是高程静校正;第2步是低速带校正;第3步是剩余静校正。

虽然发展了一系列方法,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其原因也显而易见:在许多复杂地区,纵波静校正问题目前还没有完全解决;横波由于相应的低速带更复杂,资料信噪比更低,加上可能存在的方位各向异性的影响,难度要比纵波静校正大得多。

(4)动校正

对于P-SV反射波也可用类似于共反射点叠加的近似法,即可把P-SV反射波的动校正公式写成类似于P和S反射波的动校正公式

(2)

式中为叠加速度。因此P-SV波的叠加速度的求取也可以和P波和S波的叠加速度求取方法一样。

对转换波来说.除了成层性和各向异性以外,甚至在均匀各向同性的情形下,由于自身的转换效应,也会产生非双曲的正常时差。另外,极化各向异性对S波产生的能量比P波大(在数量级上)。虽然己发表了一些准确的转换波非双曲成像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大体上都需要精确地估算转换点横向偏移的位置,这种估算与介质的成层性和各向异性密切相关。

(5)共反射点叠加

P-SV波的不对称抽道集一般是用近似公式计算的,因此道集上的P-SV波时距曲线为不严格的双曲线,不能用常规叠加程序,而应该采用相干叠加。相干叠加的实施是根据水平叠加剖面,沿若干个层开时窗,在时窗中对共反射点道集中的每一道与叠加道做互相关,求出时差,进行校正,然后再叠加。

(6)叠前偏移

值得注意的是纵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到多分量资料的处理之中。现已形成了一种实用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P-SV波叠前偏移和速度分析方法,推导出一种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转换波双平方根(DSR)偏移方程。通过偏移速度、纵波与横波的速度比和Thomsen参数来描述这个偏移方程。利用偏移速度分析和交互叠加的过程来估算这些参数。

利用统一的速度-深度模型进行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是一个极具发展前景的方法。当然,存在的问题也很多。与纵波叠前深度偏移一样,多分量资料叠前深度偏移也需要迭代处理,而且,影响迭代结果的因素更多。核心的问题当然还是速度一深度模型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多分量资料纵、横波速度联合反演。速度反演和叠前深度偏移实际上是一个大的迭代循环中的2个步骤。利用多分量资料进行这一工作虽然更为复杂,但能减少解的非唯一性。

3.3 资料解释与应用多波多分量地震解释的基础是对纵横波剖面进行准确的层位对比,这是多波勘探能否取得地质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关键的一环。纵波、横波传播机理不同、传播路径及反映介质的性质不同,在剖面上表现的特征(如波形、振幅、频率、相位、偏振)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层位的对比解释上会有一定难度。横波速度较低,无法简单地进行纵横波剖面层位对比。但是,我们要识别的终究是同一层位的反射纵波和横波,如果纵波和横波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子波,就可以进行层位对比。现在通常采用的剖面对比方法有:①利用地质构造和岩性特征不变性进行层位对比;②利用地层厚度和埋藏深度一致原则进行层位对比;③地震相相似特征对比;④微细结构特征对比;⑤利用VSP建立纵横波反射的对应关系;⑥利用纵横波的合成记录对比和利用反褶积对逐个脉冲波进行对比等方法。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石煤矿知识兼论陕西平利县罗家院—东山寨石煤矿床地质特征
下一篇论文:二维地震勘探中的测量监理工作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地质论文
最新地质论文
读者推荐的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