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夏日元, 唐建生, 邹胜章,等. 碳酸盐岩油气田古岩溶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J]. 地球学报, 2006, 27(5): 503-509.
[44] 顾家裕.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特征及形成模式[J]. 古地理学报, 1999,1(1): 54-60.
[45] 刘忠宝, 于炳松, 李廷艳, 等.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发育对同生期岩溶作用的控制 [J]. 沉积学报, 2004, 22(1): 103-109.
[46] 何发崎. 碳酸盐岩地层中不整合-岩溶风化壳油气田—以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为例 [J]. 地质论评, 2002, 48(4): 391-397.
[47] Moore C H. Carbonate reservoir: porosity evolution and diagenesis ina sequence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J]. Developments in Sedimentology, 2001,55: 291-339.
[48] 王嗣敏, 金之钧, 解启来. 塔里木盆地塔中45井区碳酸盐岩储层的深部流体改造作用 [J]. 地质论评, 2004, 50(5): 543-547.
[49] 朱东亚, 胡文瑄, 宋玉才. 塔里木盆地塔中45井油藏萤石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5, 24(5) : 205-215.
[50] 吴茂炳, 王毅, 郑孟林. 塔中地区奥陶纪碳酸盐岩热液岩溶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J].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2007, 37(增刊I):83-92.
[L31]

图1 轮南地区区域构造位置图
|

[L32]图中的油气柱表示什么?à在该位置处有测量数据?轮廓线如何获得?

图3 轮南地区充填序列与石油地质特征图
|



|

|

|

|
图5 轮古东奥陶系地层孔渗关系(左上)和良里塔格组(右上)、一间房组(左下)、鹰山组(右下)渗透率平面分布图
|

 
[L1]前后句子的内容并无逻辑上的必然。
[L2]前面没有说明,这里直接提及,不妥。
[L3]什么原理?
[L4]参考文献中未列。
[L5]研究区目标太过笼统,且没有切题。
[L6]应该指明层位及时间。
[L7]图1或图2中有么?不清楚!
[L8]黄底的文字未说清楚。
[L9]图2中的小断层?不清楚!
[L10]研究区是否这样?若不是就别说那么多。
[L11]以下都只是结论,须通过引用前人工作证明。
[L12]之间仿佛少量一部分。讨论来得颇为突兀。
[L13]图5上反映不出来!
[L14]由图6不能给出这样的结论。
[L15]看不出来,作者也没证明。
[L16]谁的?在哪里?
[L17]这种反推不严谨。
[L18]由前面的分析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结论或认识不一定错。
[L19]只听作者这样说而已。
[L20]不能想当然,要有工作和证据。
[L21]?
[L22]也有利于流体流动和胶结作用的发生。关键是在油气运移时该处的渗透性好坏。
[L23]须论证或引用前人工作。
à上下类似文段相同。
[L24]什么意思?
参考文献[2,43]中未讨论之。
[L26]不确切!应是有意发生前。若不考虑先前气藏的存在,什么条件下盆地深处的断裂系统中不是水充满的?
[L27]见上一批注。
[L28]只有(1)?
[L29]并没有讨论主输导通道及其对油气富集的作用?L29]
[L30]结论中几条均非本文稿证实的认识!
[L31]图1中等值线是什么?à是地层等高线?等埋深线?那个层位?
[L32]图2的范围在图1 中的位置?断裂线是与哪层地层相交?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