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采用模块化思想,先将程序划分成若干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再为每一个模块制定流程图,并按照流程图编写程序,最后再进行统一整合。采用这种方法编写出来的程序结构简单、可读性强,且便于后期的调试、修改、扩展和完善。
主程序控制模块:系统上电或复位后,首先要进行初始化设置,主要设置相关的定时器及串口工作模式等,并对液晶显示、A/D转换等进行初始化。系统初始化后会显示开机界面,并启动MC55模块注册GPRS网络,注册成功后初始化GPRS并创建Socket,然后定时发送数据,并通过串口1接收和处理GPRS数据和短信息;同时通过串口2接收和处理GPS数据,并显示在液晶屏上。主程序流程如图7所示。
GPRS通信模块:GPRS网络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 MC55模块的软件部分对外提供了一个控制系统操作的AT命令集,模块接收来自串口的AT命令,解释并执行相应的操作,实现无线MODEM的对应功能。模块根据AT命令来完成自身初始化、网络连接、数据传输及短信息服务等[12]。此系统主要通过Socket和 SMS(短信息)两种方式进行数据通信,Socket主要是完成现场监测数据和远程控制命令的传输,短信息主要是远程修改现场终端的参数,如IP地址和端口号等。其中,建立网络连接的流程如下[13]:
AT^SICS=0,conType,gprs0 //选择连接类型为gprs0,连接规范ID为0
AT^SICS=0,dijkstra 优化user,cm //设置用户名
AT^SICS=0,passwd,gprs //设置密码
AT^SICS=0,apn,cmnet //设置专用apn,cmnet为中国移动接入点域名
AT^SISS=1,srvType,socket //选择服务类型为socket
AT^SISS=1,conId,0 //与之前建立的连接规范ID绑定,服务1按0号配置连接
AT^SISS=1,address,'socktcp:// 202.196.145.1:7010'
//设置连接的主机IP和监听端口
AT^SISO=1 // 打开网络服务1
GPS定位模块:GPS模块输出的定位数据采用NMEA-0183协议,该协议是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为海用电子设备制定的标准格式,目前业已成了GPS导航设备统一的RTCM(Radio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Maritime services)标准协议。NMEA-0183协议采用ASCII码(帧格式)来传递GPS定位信息,常用命令如表1所示[9]。由于GPS模块每秒输出一次$GPGGA、$GPGSA、$GPGSV、$GPRMC等数据,速度慢,因此必须采用中断方式接收[14]。程序中主要通过串口2接收$GPGGA帧语句来获取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大地水准面高度等信息,其帧格式如下(举例):
$GPGGA,023543.00,2308.28715,N,11322.09875,E,1,06,1.49,41.6,M,-5.3,M,,*7D
下划线部分便是要获取的数据,解析后结果为:北纬23°8.287 15′,东经113°22.098 75′,海拔41.6 m,大地水准面高度-5.3 m。
4 实验测试与分析
实验测试选用水位计和倾斜计与数据采集传输装置相连,通过4个通道分别采集水位、X轴角度、Y轴角度和室温对应的电压值,然后将监测数据发送到监控主机。系统测试图如图8所示,当该终端与监控中心连接上后,每隔1 min发送一个 “OK”心跳包,防止网络掉线。同时按照设定的时间(默认3 min)定时向监控中心发送监测数据,即4个通道电压值和GPS定位信息,与终端上的液晶显示数据一致,上位机数据接收界面如图9所示。
为了验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实验过程中用高精度的万用表测量一组水位计电压值作为实测值,同时与液晶屏上显示的采集值进行比较,得到如图10所示的数据误差分析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误差约0.02 V,完全满足系统的精度要求。另外,从数据接收区选取部分数据,然后将各通道电压值转换为对应的监测值进行综合分析,如图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位(约0.35 m)和温度(约22 ℃)保持稳定,基本上与实际值相符。将倾斜计向一侧不断倾斜时,X、Y轴角度就会随着发生变化(最大值15 °),第15分钟后一直保持最大值不变,说明此刻开始有明显地表变化,再结合雨量计、伸缩计等传感器测量值综合分析,就可以确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与否。经过长时间测试,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送正常,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的功能。
5 结语
该系统是针对地质灾害监测进行设计的,数据的远程传送使用了GPRS接入Internet的方式,适合监测点比较分散、环境比较恶劣、人工检测不方便的地区,同时通信成本也比较低。与现有的监测装置相比,该系统性能稳定,能够有效保证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节省大量成本的同时还增加了传感器通道,引出了部分功能接口,方便其他功能应用的扩展。因此,该系统的应用还可以推广到水文监测、环境污染监测等自动化采集控制领域。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