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论文网 |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新闻本义别裁

时间:2016-02-14  来源:  作者:樊华

新闻本义别裁
论文关键词:新闻本义别裁

一直以来,对新闻的定义是众说纷纭。目前,国内教科书中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对此一说,笔者心存疑义。新闻未必是“新近发生事实”,也可能事实早已发生,只是我们未必知晓罢了。因此,对新闻的准确定义应该是:新闻是对新鲜事实的报道。

例如,这样一则报道:日前,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乡村别墅里,当地警方发现了一具腐烂女尸。据调查,这具女尸就是该别墅的女主人,她的死亡时间大约在半年前……显然,这则新闻最基本的事实内容(女主人死亡)并非新近发生,而是在半年前就发生了。所谓“日前,当地警方发现”,只是向记者报道事实提供了时间契机,并非事实发生时间。其实,新闻事实早已客观存在,只是记者并不知道。新闻报道的时间契机往往与新闻事实的发生时间并不相吻合,我们将其混为一谈,是对两个不同概念的混淆。

还有,在报纸上经常会出现“日前,记者获悉”字样,实际上,记者这种套路写法,只是表明向读者提供了报道内容被获知的时间契机,并不能证明事实就是新近发生的。也许,记者报道的新闻一两年前就发生了。但这并不防碍记者报道内容就不构成新闻。为什么呢?因为,新闻最大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新鲜。在新闻报道里,对于“新鲜”可以解释是:闻所未闻,想听想看。如果再加上个定语,那就是“绝大多数读者(或听众、观众)闻所未闻,想听想看。”而非“个别读者(或听众、观众)闻所未闻,想听想看。”早就发生的事实,如果是绝大多数读者闻所未闻,想听想看,记者完全可以将它报道成为新闻。无论是“早已发生的事实”,还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还是“不远不近发生的事实”,只要是“新鲜的事实”,通过记者报道,便可成为新闻。套用邓小平同志的“猫论”: 不论黑猫、白猫,只要抓住“新鲜事实”这只老鼠,就是新闻。至于能否成为好新闻,还要看新闻价值的大小、写作技巧等来加以评判。

解决了新闻定义问题,既然新闻是对新鲜事实的报道,可以给新闻打个比喻:新闻是一朵花。而且是短命的花。按照媒体的报道规律,它的“绽放期”一般只有发表当天一天,第二天就成了明日黄花。

将新闻比喻为一朵花,目的是阐释新闻的一些主要特点。新闻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花上面得到体现:新鲜、脆弱、真实、生动。新鲜告诫我们在报道过程中要善于创新,避免老调常弹;花的脆弱性,本质上强调的是新闻的时间性。它不光指报道须及时,要有抢新闻的意识;也提醒作者对于通常只有一天生命的新闻报道要倍加珍惜,力求让它最完美地绽放。因此,可以说,“好的新闻是昙花一现,一般的新闻是明日黄花,差的新闻视同杂草”。新闻要在它短暂生命的一刹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先有事实,后有新闻。新闻是对事实的客观报道,来自客观报道的新闻真实性同时也构成了新闻的局限性,限制了作者更大余地的想象力发挥。某种程度上,再好的新闻也无法跟经典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相媲美。新闻只是人们的一道精神快餐,对于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就是做好每一顿美味的快餐并端上阅读者的餐桌供其享用;新闻的生动性来自于语言表达方式的生动性,坚持口语化写作是新闻写作的铁律。

另外,不必讳言新闻是一种广告。广告一词源于拉丁语advertise,有“注意”“诱导”和广而告之的意思。汉语中的“广告”一词主要意思就是“广而告之”。新闻传播本身就是广而告之。

对于广告概念的理解,与新闻概念的理解一样,长期以来,学界争论很多。广告可分为广义广告和狭义广告两类。广义广告包括社会公益广告和营利广告,狭义广告则专指营利广告。社会公益广告与营利广告的最大区别在于凡营利广告都具有“投入产出”特征,而社会公益广告具有无偿性质。

新闻事业是一项与时俱进的事业。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历史性巨变,新闻事业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其商品经济的烙印也日趋明显。因而,新闻事业必然兼具社会公益性与营利性双重性质是勿庸置疑的事实。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项主要内容,同样注定打上社会公益性与营利性双重烙印。

坚持新闻事业以社会公益性为主导,让新闻成为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一种“广告”,这应当是新闻不变的法则。

新闻也是一种商品。商品最大的特性就是它的交换性。从成本学上计算,它包含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时间成本、销售成本、宣传成本等。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为了销售,最终换成等价的货币。

新闻也不例外,它完全符合商品的交换性法则。新闻是一种智力商品,同样包含原料成本(例如新闻纸张成本)、劳动力成本、时间成本、销售成本、宣传成本等。新闻产品的销售是通过报纸的发行量、电视的收视率、电台收听率等来考量的,它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等。

既然新闻是一种商品,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它应当让受众感到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这是新闻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所在。反之,如果当受众接受的大多是可有可无的信息,甚至不少是垃圾信息,受众的购买力会随之下降,导致供大于求,进而恶性循环。连生存都难以为继,更不用说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了。

所以,新闻产品的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格把好质量关,能够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美味精神食粮。

从本质上讲,新闻是一种信息。广告也是一种信息。

信息是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信息与物质、能量构成客观世界。信息作为联系方式或传播方式的媒介,起到的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桥梁作用。没有信息的世界将是一个混乱的世界。

新闻是一种信息,也是一种特殊的信息,有着自身的传播规律。一般经过信息的采集(采访)、信息的合成(写作、编辑加工等)、信息的传播(媒体发表)、信息的接受(受众)四个主要阶段。其中,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在前面两个阶段基本完成,它往往取决于信息报道者的素质,对于新闻记者而言,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素质。

新闻媒体就是信息媒体。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化时代,承载信息传播工具的新闻媒体应当给受众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信息量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内容。媒体在传播信息二者兼顾的同时,须将信息的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因为信息的质量是新闻媒体的生命线。服务信息、实用信息充实到新闻媒体中,是对新闻信息的一种必要补充。

新闻还是一种宣传。在口头上,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新闻宣传”,新闻报道也被说成是宣传报道。新闻和宣传似乎是一码事,其实不然。

新闻是一种广告也好,新闻是一种信息也好,我们可以正着说,但反过来说就不行,就不成立。为什么呢?因为广告或信息是一顶帽子,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可以戴,新闻只是可以戴帽者其中一分子。宣传也是一顶帽子,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可以戴这顶帽子,新闻只是其中之一,是宣传若干形式当中的一个,是宣传工具之一。

宣传的本义是公开说出来,传播、散布出去。说“新闻宣传”,是指利用新闻的手段或载体进行宣传活动。起到传播信息、贯彻宣传者思想、理念、方针、政策的作用;说“宣传报道”,表现的是一种立场、姿态,以显示新闻报道侧重在宣传方面。一般来说,没有无目的的宣传。宣传一定具有目的性、功利性,起到传播国家、政党、团体、个人的思想观念的作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基于Logistic混沌加密算法在智能卡T=0通信协议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文:羡慕与嫉妒的深层心理分析
相关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