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要完成外贸英语教学,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外贸英语专业的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素质:
1、英语授课能力。目前,在外贸英语专业设置的课程中,真正实现全英授课的课程为数不多。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有些学校宣称实现了双语授课,但实际上教师只是在汉语讲授的过程中对个别外贸术语进行英语表述而已。专业教师自身需要加强专业和语言两方面的能力修养,在授课过程中真正实现英语授课,让学生真正在英语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商务活动中应对有余。
2、系统的外贸知识。外贸知识作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法律、经济等学科之间紧密相关,因此教授外贸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师需在总体上把握经贸知识体系,在对外贸英语熟练把握的基础上,并对相关的国际贸易、国际法等知识系统进行全面的学习,避免将外贸英语课程上成英语精读课程,在出现相关的外贸概念和知识的情况下能以英语进行准确表述。
3、商务实践能力。有人曾说,哈佛的工商课教授自己从不从事经济活动,课依然讲的非常好。笔者对这种说法尚未证实,但即使如此,前提也应该是这些教授要么是调研的高手,要么就是在从事教学前曾是商务活动者。在我国外贸英语教学实践环节还相当薄弱,特别是没有权威教材指导教学中的商务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外贸英语专业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商务实践,培养自我商务实践能力以便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目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困难还很大,但不能以此作为拖延教学改革的借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一些过渡的解决办法。
对于师资不足的现象,莱阳农学院采取院系之间教师共享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英语系的外贸英语教师给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商务英语教学,而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则为外贸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各类商务专业课程。在教师的引进上,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本、研专业相同的旧思想。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科研中,复合型人才已渐成新宠,而相当多的高校在人才引进时,却将本、研专业相同作为限入的门槛,这对于教学改革无疑是一种羁绊。对于复合型专业,引进专业复合型教师,是提高师资力量的捷径。最后,还要加强教师的再教育。对教师的再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培训主要是对培养现有教师的复合型能力,实践培训则主要是让教师参与商务实践,增加商务实践知识。
五、考试制度改革滞后
外贸英语专业开设二十年来,我们一直延续传统主流专业的考核方法―语言知识点的考核、口语测试等等。这样的考试制度对于外贸英语专业这样的实践性、复合性的专业来说,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桎梏。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用英语在商务活动中进行工作的人才,传统的考试模式所产生的导向把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粗暴的定位在了简单的重复记忆上。这样的导向下培养出的学生,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很难适应对外商务实践的需要。因此,思考外贸英语考试改革必然是外贸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一环。
1、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我们要采取实践考核的方式,引导学生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实现学习目的的根本转变。实践考核主要分为软实践考核和硬实践考核两方面。软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课堂模拟和实验室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与评分。硬实践考核就是根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给与评分。虽然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主观性强,分值和公正性不好把握的缺点,但只要能设计出合理的配套考核制度,将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全英语试卷考核。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外贸英语专业的各门课程都应该用英语出卷,用英语答卷,以此激励学生应用语言的热情。
3、英语课程论文的考核。外贸英语专业的一些课程,可以采取撰写英语课程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与商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外贸英语教学改革,只有遵循它的本质规律,以它的培养目标为导向,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外贸英语人才。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