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复诊:患者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基本消失,无口苦,胸闷气短,恶心明显改善,纳食好转,面色较前红润,夜尿4-5次,夜休可,大便调,日1次。查血压140/80mmHg,肾功:BUN26.66umol/LCR966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1g/L。肾功:上方去菖蒲加生大黄8g,七付。10月14日三诊:患者浮肿消失,纳食香,精神可,无乏困,大便调,日2次。查血压130/70mmHg,肾功:BUN27.5umol/LCR840umol/L,尿常规:蛋白2+,血常规:血红蛋白88g/L。上方加黄芪30g党参15g怀牛膝15g。10月21日四诊: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肾功:BUN33.85umol/LCR713umol/L,尿常规:蛋白1+,血常规:血红蛋白96g/L。上方去泽泻,车前子加地龙12g、红花10g、山药15g、熟地15g、砂仁8g。随后患者无明显不适,继续服上方,随访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血肌酐维持在630-700umol/L。
五、体会
目前慢性肾病致病因素众多,各种病因夹杂致病,然慢性肾病与湿的关系紧密相连,湿是发病之因,又是进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从除湿治疗慢性肾病正引起中医界的广泛重视,马居里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临床,潜心研究肾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通过不断总结与探索,结合西医病理诊断,认为各种肾病祛除湿邪很关键,湿邪得除,脾胃健运,诸症得以缓解或消失;马师认为湿邪重浊粘腻,易阻气血运行,经络受困,在湿邪治病中常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多用红花、桃仁、丹参、川芎、三七粉、焦山楂)兼虫类药物(多用地龙、水蛭、僵蚕、蝉蜕、土元)以通络,临床疗效显增。马师在临床祛湿方面也注重于健脾,湿能困脾,脾易生湿,泻补并用,重在于泻,灵活运用于各型,临床上疗效满意。
作者:耿翠翠、张宾陕西中医学院09级在读研究生
指导老师:马居里陕西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通讯地址:陕西省咸阳市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
邮编:712000
联系电话:
1.医学科普慢性肾脏病:发病率高,危害极大
发表时间:2010-10-10发表者:许树根(访问人次:12)
1.水湿内停型:此类药物临床多常用,味多甘淡,主归膀胱、小肠经,作用趋向偏于下行,具有利水消肿、利尿通淋等功效。常用药物有: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通草、玉米须等。肾主水液,司膀胱开合,各种原因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引起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发为水肿均可选用此类药物。然马老师认为简单一个“湿”字,有湿热、寒湿、湿毒之分,据此有可选用qing
临床疗效显效。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