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城市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城市服务功能增强,有了更好的条件让农民融入城市。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4年世界人居日献辞中也曾指出,城市对于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也让我们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去寻求一条整体发展之路”。[6]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主要体现在它的辐射效应上,其带动机制主要有财政、就业、资本、信息和制度带动。这种带动首先就体现在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上,直接或间接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其次,这种带动还体现在对农村产业的带动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部分城市产业开始向农村转移,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再次,这种带动还体现在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城市的高素质人才、技术以及资金向农村的输送提升了农村的发展能力,同时城市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农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推动了农村文化生活方式向现代文明靠拢。
3、强调乡村关联性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乡村的产业承接与功能放大作用。
城乡一体化必须要靠城乡双向互动,城乡共同努力,最终才能走向一体。因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动力也来自于城乡两个方面。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除了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农村自身也要加强其内生动力。农村要发展,不能仅靠城市“输血”,还要学会“造血”。
随着城市产业机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一些技术含量、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低的产业会逐渐向农村转移,同时,城市的产业升级也加大了对资源、能源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农村要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与自我创新能力,做好对城市转移产业的承接。城镇化就是实现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的最佳途径,城镇通过资金、技术以及其他服务的转移、扩散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镇逐步发展成为务工经商人口集聚的中心和村民传统生活方式转变的中心,从而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发展机遇与城市趋于一致,农村的功能放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要更紧密联系城市的发展定位,准确把握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动态本质区别,加强与城市发展的契合度。在对城市的动态把握的基础上,准确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的副食品基地与城市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圣地,使农村成为疏散城区人口、减轻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等压力的腹地,从而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发展的支持和配合服务功能。
总之,“城乡一体化”绝对不等同于“城乡一样化”,各区域不同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和历史因素所形成的城乡关系,均具有促进和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因而,不同城乡在经济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征,城乡一体化不仅不能一样化,一体化形式还应该多样化。表现在一体化形式上可以有区域城乡一体化,部门经济一体化,行业经济一体化和产品生产一体化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早日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
结 语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重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是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只有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战略意义,从思想上走出对城乡一体化的认识误区,统一思想认识,妥善处理好各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关系,逐步解决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均衡性和公平性问题,才能把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各项精神和措施落实到位,才能以新的发展理念、好的发展思路和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宏山.市政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17页.
[2]景铺秋,张复明.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进展与动态[J].城市规划.2003年,第6期.
[3]邓丽君.城乡一体化之我见[J].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2期.
[4]宋劲松,刘洋.土地开发权:城市规划的法理基础[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6.
[5]解平.贫困地区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做好“四篇文章”[Z].[Online]Available: http://www.dzwww.com/rollnews/news/201103/t20110310_7049349.htm,2011/03/10.
[6]安南.世界人居日献辞[A].见:提高城乡联系与协调经济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C].http://www.upo-planning,org/detml.asp? articlelD=219,2004.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