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大部分文献从其他文献保障系统中获取更为经济合理。所以,与作者直接联系获取文献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文献获取的方式。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
关键词:文献获取,文献保障,开放存取
科技文献的检索与获取对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非常重要。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一个科研人员花费在查找和消化科技资料上的时间需占全部科研时间的51%,计划思考占8%,实验研究占32%,书面总结占9%。由上述统计数字可以看出,科研人员花费在科技出版物上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一半以上。如果能及时快速获取有效信息,可以缩短科研时间,研究工作事半功倍。
1.科技文献获取存在障碍的原因
1.1信息爆炸
1.2文献机构的文献保障不足
面对如此多的文献资源,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能完全购买。许多图书馆受经费的制约,购买的新书和数据库都十分有限。特别是许多区县图书馆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营,没有经费购置新书。重庆某基层图书馆在6年内没有购入新书。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相对要充足一些,但也只能针对学校的学科专业购买。所以,馆藏资源的限制也使得个人的信息需求仅依靠本地资源是无法满足。
1.3知识产权的约束
知识产权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权利人的权益时,也限制了社会公众的权益。国家对图书、期刊的版权保护加强,个人无偿使用的范围减小。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要全面履行在知识产权领域中承担的权利与义,在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和水平上有所提高。这在外文资源的获取上尤其明显,以前可以通过正本复印的方式传播,现在是不可行的,只能购买原文。
2.获取科技文献的一般途径
2.1 直接购买
个人订购的方式是获取科技文献最常见的途径。不少科学工作者会直接购买有用的专业图书,订购与自身领域相关的核心期刊。但文献资源浩如烟海,个人能购买的文献资源毕竟是少数。我们要转变知识获取的观念,即“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有的资源没必购买,即使需要购买也没必要订购纸本资料。特别是一些外文图书和期刊。大部分文献从其他文献保障系统中获取更为经济合理。
2.2 本地文献机构
文献的获取需遵循就近原则,这也是最经济的文献获取途径。一般单位、学校、部门的图书馆、信息中心、资料室是获取原文的首选[1]。用户对本地文献机构的馆藏较为熟悉,老马识途,耗时少、成本低。但在实际过程中,本地资源的文献保障率并不理想。本地文献机构需考虑经费、社会需求总量等因素购入文献资源。如公共图书馆或社区图书馆购入的资源以社会、文化、科普居多,专深的学术资源少。所以,个人还需采用其他文献获取途径补充。
2.3 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可以随时访问、检索功能也很完善。读者在家中也能检索,及时、方便。但数据库种类繁多,数据库的使用费较高。目前网上数据库,有综合性数据库和专业性数据库。免费论文网。有电子期刊数据库,也有电子图书馆数据库。
2.4 加入文献保障系统
知识共享共建一直是文献信息机构所努力的目标。目前,形成了不同级别的文献保障系统。有全国性的、也有区域性的。目前,各中小型文献机构也加入了文献保障体系,从而提高本地的文献保障率。对终端用户而言,通过身边的文献机构为中介,也间接地加入全国或区域的文献保障系统。
2.5 与作者直接联系
不少文章在发表时都留有作者的通信方式,以供志同道合者与作者联系、交流意见。所以,与作者直接联系获取文献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文献获取的方式。而且这种文献获取途径非常经济,同时也能分享学术成果、交流研究心得。但能否得到文献或得到的文献是否及时都是较难保证的,它取决于作者是否愿意提供。免费论文网。
3.个人获取科技文献的策略
3.1使用好身边的文献信息机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工程图书馆馆长Jack M. Maness指出高校图书馆为科研人员节省时间和金钱。“为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建立庞大的支持体系来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是必需的。图书馆就是其中一个系统,图书馆的其中一项目标就是为他们节省时间”[2]。不少科研人员只知道图书馆的图书、期刊和数据库,反而遗忘了最终要的知识服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科研人员可以把检索、获取和部分文献分析工作交给图书馆。免费论文网。
3.2掌握网络检索工具
常用的学术搜索引擎有google学术、scirus、ixquick等。它们不仅能对全球网络上的免费资源进行检索获取全文外,还可以对付费数据库进行检索,提供目录信息。另外,学会妙用学术搜索引擎,也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如果google支持的语法index of ,该语法的作用是突破,直接获取网站目录下的资源,使用该语法,加上数据库名称,可以找到一些付费数据库的入口。同样,ixquick数据库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Ixquick在国内还不大为人所知,但却是后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中的闪亮新星。Ixquick搜索数据库密码的功能很强大,只需输入数据库名,在加上关键词“Username PasswordHistory Online”即可。
3.3利用开放存取获取资源
开放存取是不同于传统学术传播的一种全新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为用户免费提供学术信息和研究成果的全文服务。开放存取在国外已形成规模,其数量大,增长块。这有利于解决外文文献保障不足的问题。目前,开放存取指南,已有近40万篇文献。另外,还有HighWirePress共有300多种期刊站点可以免费使用和近200万篇免费文献可供用户选择。
3.3根据需求,选择是个性化的文献保障系统
除了本地图书馆以外,加入一个适合科研人员个人需求的文献保障系统也是提高个人文献保障率的一种好方法。目前,国内的文献保障系统有很多。有全国的、也有省级的。全国的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地方的如上海市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科研人员可以根据研究学科方向,选择相应文献保障系统。
参考文献
[1] 杨秋实. 科技文献原文获取问题再探讨[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4(6).
[2] Maness J M. Academic librariessave researchers time and money[J]. Library Connect Newsletter. 20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