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A/A/O工艺可以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是好氧池完成NH3-N硝化这一功能,缺氧池则完成脱氮功能,厌氧池和好氧池联合完成除磷功能,但污泥回流中的硝酸盐将对厌氧池产生不利影响,降低除磷效果。
3.3.1 A/A/O工艺的优点:
·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厌氧-缺氧池只需轻缓搅拌,使之混合,而以不增加溶解氧为度。因而节省能耗。
·污泥中磷的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因而污泥可作为肥料使用。
·处理构筑物较多。
·需增加内回流系统。
3.3.2 缺点
流程长,污泥提升、污水内循环等能耗大,运行费用高。
A/A/O工艺污水及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图见附图3-3。
图3-3 A/A/O工艺污水污泥处理流程图
4.工艺方案比较与推荐方案的确定
4.1工艺方案比较
见表1-1、表1-2。
表1-1污水厂工艺方案技术比较表
方案 项目 |
氧化沟方案 (方案一) |
ICEAS方案 (方案二) |
A/ A/O方案 (方案三) |
出水水质 |
泥龄长,除磷脱氮效果好,满足水质要求 |
泥龄长,除磷脱氮效果好,满足水质要求 |
泥龄长,除磷脱氮效果好,满足水质要求 |
曝气设备及能耗 |
采用转碟曝气,混合效果好,充氧能力较低,设备种类少,供氧量调节灵活,但曝气设备能耗高 |
采用微孔曝气,混合效果好,充氧能力较高,设备易堵塞,供氧量调节较差,但曝气设备能耗高 |
采用微孔曝气,混合效果好,充氧能力较高,设备易堵塞,供氧量调节较差,但曝气设备能耗高 |
污泥处理 |
污泥龄较长,污泥趋于部分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进行处理 |
污泥龄较长,污泥趋于部分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并进一步处理 |
污泥龄较长,污泥趋于部分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并进一步处理 |
自动控制及运行管理 |
不设初沉池,工艺流程简单,管理方便 |
不设初沉池,工艺流程简单,管理要求自动化程度高,不易管理 |
不设初沉池,工艺流程长,运行管理复杂 |
流态及抗冲击负荷能力 |
三条沟道串联,具有完全混合及推流式两种特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出水水质稳定。论文参考网。 |
一座池子的交替运转实现进水、曝气、沉淀和出水,设备的闲置率高,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出水水质稳定。 |
采用微孔曝气,形成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脱氮除磷效果好,抗冲击负荷强,出水水质稳定。 |
工艺特点 |
流程简单,运转较稳定,经验成熟,处理效果稳定, 有脱氨氮功效,占地稍大。 |
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有脱氨氮功效。自控要求高,需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占地较省。 |
流程复杂,需配备污泥回流泵。运转管理复杂,处理效果稳定,有脱氨氮功效,占地大。 |
表1-2污水处理工艺方案经济比较表
序号 |
项 目 |
氧化沟工艺方案 |
ICEAS工艺方案 |
A/A/O工艺方案 |
1 |
污水厂总投资(万元) |
7064.83 |
7659 |
6087 |
1.1 |
其中 第一部分费用 |
4658 |
5548 |
4340 |
1.2 |
第二部分费用 |
886 |
920 |
796 |
1.2.1 |
其中土地费用 |
724.16 |
272 |
262 |
|
占地面积(亩) |
59.35 |
68 |
66 |
1.3 |
预备费 |
752.54 |
702 |
557 |
1.4 |
铺底流动资金 |
38.1 |
78 |
66 |
1.5 |
建设期借款利息 |
174.39 |
229 |
183 |
2 |
平均年运行总成本(万元) |
1866 |
1865 |
1724 |
3 |
平均单位制水成本(元/m3) |
1.4 |
1.4 |
1.29 |
4 |
平均年经营成本(万元) |
1019 |
948 |
899 |
5 |
平均单位经营成本(元/m3) |
0.66 |
0.60 |
0.58 |
6 |
年电费(万元) |
559 |
433 |
427 |
7 |
单位耗电(度/m3) |
0.64 |
0.63 |
0.62 |
8 |
年药剂费 |
56 |
56 |
56 |
9 |
年工资福利费(万元) |
53 |
53 |
53 |
10 |
财务净现值IC=4% |
652.7 |
960.87 |
2165.29 |
4.2推荐方案的确定
4.2.1环境影响
本报告提出的三个工艺方案均建立在相同的处理标准上,污水经处理后均能达到排放要求,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三方案均为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污泥量少且基本趋于稳定,对厂区环境影响较小。综合比较三者环境影响及效益基本相当。
4.2.2 能源消耗
方案一氧化沟为延时曝气工艺,采用表面曝气效率较低,因此能耗稍大,但可以根据进出水水质,通过溶解氧传感器的反馈控制曝气转刷的开启数量,以利于节能。方案二、方案三同为延时曝气工艺,采用微孔曝气效率较高,但方案二中一池有多种功能,相关设备在一段时间内不得已而闲置,曝气头的数量和鼓风机装机功率必须增大。另外,由于撇水深度通常有1.2m~2m,出水的水位必须按最低撇水水位设计,加之撇水器本身水头损失较大,故总的提升扬程较方案一要高,水力能耗略有增加。方案三流程长,污泥提升、污水内循环等能耗大,运行费用高。因此实际运行中三个方案能耗相当。
4.2.3分期建设条件
方案一和方案三构筑物较为单一,生化反应部分设置两套独立的处理单元,可根据规模先上一组,对于分期建设和运行均具有巨大的灵活性。方案二工艺流程简单,生化反应池由一组多格池子并联组成,因此从结构上不便于分期建设,但对于运行来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2.4运行管理
方案一的处理流程十分简单,该工艺构筑物少,操作灵活,运行可靠,操作管理也非常方便,可以在自动控制状态运行,也可在人工状态下运行,且工艺技术、所配备的设备和自控系统在国内已非常成熟。方案二的处理流程也十分简单,但此工艺对自动化控制要求非常高,并需要大量的电控阀门和机械撇水器,稍有故障将不能运行,一些关键设备国内还不成熟,需从国外引进。方案三,采用处理流程长,操作管理复杂。
4.2.5 技术经济
从上表对比可以看出方案一在投资、及成本方面占优。
根据上述技术经济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方案一出水效果好,投资省,运行费用稍低,操作管理方便,省内已有多家污水处理厂成功的采用了此种工艺,具有丰富的运行经验,因此我们选择方案一工艺作为本项目的污水处理工艺。
5.氧化沟法处理效果分析
见表1-3。
表1-3 氧化沟工艺处理效果表
水 质 工艺段 |
CODcr (mg/l) |
BOD5 (mg/l) |
SS (mg/l) |
TN (mg/l) |
TP (mg/l) |
预处理(粗格栅、 细格栅、 沉砂池) |
进水 |
500 |
200 |
250 |
40 |
4 |
出水 |
450 |
180 |
212 |
40 |
4 |
去除率 |
10% |
10% |
15% |
- |
- |
一体化氧化沟 |
进水 |
450 |
180 |
212 |
40 |
4 |
出水 |
≤50 |
≤10 |
≤10 |
≤8 |
≤0.5 |
去除率 |
88.8% |
95% |
95.3% |
80% |
88% |
GB18918-2002一级标准 A标准
|
|
≤50 |
≤10 |
≤10 |
15 |
0.5 |
由表1-3可见,在确保进厂水质满足设计要求情况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限值,满足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技术上是可行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