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向远古臣服——《白鲸》中的反古倾向_原始力量-论文网

时间:2014-01-17  作者:郑茗月
一开始伊什米尔是一个活得浑浑噩噩,甚至想过自杀的人,后来他为了能摆脱这种状况,便成为了海上男儿的一员,此时他仍然不知道在自己生命的目的,直到他遇到了魁魁格,这个从原始部落来到文明世界的王子。一开始他对魁魁格是抱有蔑视甚至敌意的,因为他认为原始人是相当肮脏毫无文明可言的,而且更可怕的是,他们是异教徒。所以他宁愿睡在外面的板凳上也不愿与魁魁格共室。但魁魁格的大度,纯朴以及豪迈的气魄改变了他的看法,甚至当他看到魁魁格在雕刻异教神的雕像时也会觉得那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到后来,他甚至与魁魁格如同夫妻般亲热,相互拥抱和喜爱,将对方当做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魁魁格竟将自己在海上卖命的钱与伊什米尔分享。这些都深深地打动了伊什米尔。当伊什米尔欣赏魁魁格并与之建立起深厚友谊时,伊什米尔已经为原始的魅力所折服了。尽管当时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跟着“裴廓德号”航行一段时间后,他遇到了许多的事情,更是坚定了他的反古之心。首先,当他见到抹香鲸时,他对抹香鲸与虎头鲸进行了详尽的对比,从中来体现出抹香鲸的美丽和雄伟。这种发自内心的赞美是对自然造物的赞美,也是对原始生命的赞美。当他在一片海域里看到数以千计的鲸群在一起和谐相处,互相关心爱护的场景时,他把这种自然之美当做了生命的奇迹。作为万物之长的人类,伊什米尔竟羡慕起鲸群来,这时的他,心中已经进一步向原始和自然靠拢了。而当他见到船上人们揭掉文明面具,赤裸裸对那些美丽的鲸进行杀戮时,他更是对人类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怒,他已经将自己与海洋,与这些美丽的鲸群联系在一起了,这个时候,他的心是倾向于自然和原始生命的。最后,到亚哈不顾水手死活设计以及执意去捕杀莫比迪克时,他彻底明白了人类的虚伪和可怕,他完全接受了魁魁格所说的“文明世界污染论”,而是将生命的意义是追寻和保持原始的淳朴状态作为结论。也许正是因为他不像船上其他人那样拒绝接受命运的安排,而是彻底对文明世界放弃了希望,所以冥冥中才让他作为唯一的幸存者来讲述这个故事。作者的这个安排也能体现出全文的反古基调。

五.斯巴达克

作为船上始终保持理智与勇敢并存的人之一,可以说斯巴达克是一个相当称职的大副。在航行的途中他在看出亚哈阴谋后便就不断告诫亚哈,不顾死活地复仇是极其愚蠢的,甚至与亚哈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亚哈曾经想用枪打死我的。’斯巴达克自言自语地说,‘就是那条枪,那条印着花纹的枪,亚哈就是举着它对着我的脑袋,让我来看一看,这条枪到底是什么样的。真奇怪,我的受为什么抖得这么厉害啊,我也是常常舞刀弄枪的呀,为什么今天手会这样抖呢。’”(《白鲸》,529)而且斯巴达克有妻有子,所以更是在海上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可惜的是,这个保有理智的人最终为亚哈的淫威所屈,不得不跟随亚哈踏上对莫比迪克的捕杀之旅,而且在最后随着船的淹没而死亡。当这可以说是唯一一直清醒着的人为大海吞噬的时候,反古的倾向暴露无疑。因为人类的理智正是文明的衍化,而当人类理智被自然所吞没时,当然是原始力量占了上风。这里的原始力量可以是自然之力,也可以说是人的本性。他最后的死亡可以说是死在了自然的摧毁力量上,更可以说是死在了他对亚哈的屈服,为了生存下去,所以将理智放在了本能之后。由此可见,斯巴达克既是反古倾向的受害者,也是反古倾向的屈从者。

总结

综上理由可以看出,在《白鲸》这部伟大的小说中处处充斥着反古倾向,可以猜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当时的大背景,即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在资本主义剥削压榨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尤其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厌弃所谓的人类文明,宁愿回归原始自然,向原始力量屈服,借以寻求心灵的自由。

参考文献
1 Delbanco Andrew.Melville, His World and Work [M]. New York: Knopf. 2005.
2 Herman Melville.Moby Dick or, The Whale [M]. London: Bantam Classics, 1981.
3 Sigmund Freud.The Ego and the Id [M]. Massachusetts: W. W. Norton $ Company, 1990.
4 Sigmund Freud.On Creativity and the Unconscious: The Psychology of Art, Literature, Love, and Religion [M]. Massachusetts: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Thought, 2009.
5 D·H·劳伦斯. 劳伦斯论美国名著[M]. 黑马译.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6 赫尔曼·麦尔维尔. 白鲸[M]. 晓牧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7 马库斯·坎利夫. 美国的文学[M]. 方杰译. 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5.
8 兰·乌斯比. 美国小说五十讲[M]. 肖安博,李郊译.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土家族哭嫁歌女性的音乐情感探索-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郭沫若笔下的日本女性形象_留日作家-论文网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