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人文历史论文

由孟姜女和雅罗斯拉夫娜的哭的比较透视中俄文化_小论文

时间:2013-03-20  作者:马玲

论文导读::作为中国古代有四大著名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将孟姜女的“哭”描绘的感人肺腑。而同样,在古俄罗斯时期的古代著名的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中也描写了一个可谓经典的“哭泣”,即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两个不同国家的女性同样的哭泣,同样的都在各自国家的文学中成为经典。因而本文通过对二者的哭泣进行比较来透析哭泣所包含的中俄两国在文学、在宗教和在对于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这三个方面的异同,从而有助于中俄人民的交流沟通。
论文关键词:民间歌调与传统的结合,二元崇拜和三元崇拜,对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
 

人是伴随着哭声来到这个世界。当人内心极度痛苦时,哭就自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发泄方式。然而孟姜女和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不仅仅只是生理上的哭泣,更重要的是对于悲伤的控诉,是一种祈祷,更是一种期盼。因而这两位女性的哭就具有了那种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都被誉为两国文学上最经典、最感人的哭泣。

孟姜女和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两国文学上民间歌调与传统的结合的典型代表。然而,异同总是并举的,又由于两人所处的国家文明、历史背景、个人身份地位等方面的不同,其所包含的两国式微人文内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在宗教和在两者对于个人与国家的认识上又体现的尤为突出。

一、民间歌调与传统的结合

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的孟姜女传说和其他三大民间传说在表现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孟姜女的感天动地的哭泣更注重吟唱,而吟唱的内容形式则正是中国文学上民间歌调和传统相结合现象的体现。而这一现象的产生要追溯到屈原时期,这位家喻户晓的楚大夫第一次将民间格调与传统相结合,创造了楚辞,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这种结合就有了一席之地。

孟姜女的哭泣是自我感情的一种宣泄,也是女性们心理、情绪调节的方式。而孟姜女哭诉的小调之中以“送寒衣”最打动人心。这一小调与现在仍广泛流传于齐鲁地区的民间的“送寒衣”祭奠形式不谋而合。据史料记载,当冬天到来的时候,家人要来到墓地对逝去的亲人进行祭奠。这种墓祭,往往要有女性祭奠人对逝者的边哭边唱。孟姜女小调中的“送寒衣”就是这样的形式。在孟姜女哭诉的“送寒衣”小调中除了曲调虽然继承了歌调,但歌词却却是与当时的传统的祭郎文哭诉老天的不公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而这种结合不仅在送寒衣小调中在孟姜女哭长城的其他的小调中也是有着突出的体现的。

然而,纵观全世界这一特点并非只在我国的文学中有体现,在古俄罗斯的文学中也是被广泛的运用。俄罗斯文学起源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后来受到希腊文化、拜占廷文化和保加利亚文化的强大影响。公元988年,古俄罗斯受洗礼后,正式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从而加强了俄罗斯民间文学与欧洲基督教传统的联系,由此就开始了民间格调与传统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因而那时的俄罗斯文学最初的杰作,往往都是带有民间文化的和基督历史、宗教、政治、文学等传统的综合性著作。

而作为古俄罗斯文学的杰出代表的《伊戈尔远征记》中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其曲调直接来源于俄罗斯的民间丧歌,而内容上则于传统的自然神宗教信仰相结合。万物皆有灵,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水平不足的时代,太阳、河水、风都是人们在极度伤痛时所求救的对象。因而我们就不难理解雅罗斯拉夫娜哭泣的对象是向太阳神、风神等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两者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学作品的语言不同,但在在文学的深层次的平台上中俄间还是存在着共通的地方。

二、二元崇拜和三元崇拜

历史学家们曾经给世界各国文明下了这样一个定论即各个文明都与自然神崇拜和天神崇拜有着一定的关系。秦朝和古俄罗斯文明当然也不例外,但二者在此基础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在秦朝,孟姜女在得知自己丈夫范喜良死于挖长城的沉重徭役时,她大声痛哭,痛骂天不公,又极其凄凉地唱“送寒衣”小调旨在要送寒衣给丈夫使其在九泉下好生活。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秦朝时,我国当时为二元崇拜的典型,即崇拜自然神和祖先神。古代人们对日换星移等现象无法理解,对风雪严寒等灾祸极为恐怖,幻想其中必有神灵主宰,这就萌起了万物皆有神的自然崇拜。在《礼记·祭法》中曾经就这样记载到:“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而祖先神崇拜则更是深入人心。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出来活动,人死后,灵魂可以不灭,这种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于是才有了孟姜女送寒衣之说。

然而在古俄罗斯却广泛流传着三元崇拜。我们知道,俄国文学在自己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是俄罗斯受洗礼后,基督教作为罗斯社会的一种主导的宗教意识形态,渗透到俄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俄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于是在本来就存在的自然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基督崇拜小论文,形成三元崇拜。

在《伊戈尔远征记》中伊戈尔王公被俘后,他的妻子雅罗斯拉芙娜站在普季夫尔城垒上的哭诉。雅罗斯拉芙娜的哭诉中对风神,河神和太阳神的祈求,是三元的崇拜的体现。自然崇拜表现在对神的称谓和描写,如:太阳神“达日吉鲍格”和“霍尔斯”,风神“斯特里鲍格”等,可见自然崇拜的影响。而同时女主人公她相信自己丈夫的出征是祖先的意志,故而当失败的时候仍对丈夫和战士的被俘死亡而感到不公平,希望神能将他们归还,从中,我们更是看到了祖先崇拜对人的意识的强大影响力。至于基督崇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雅罗斯拉夫娜向风神、河神、太阳神的哭诉,就可以发现它的影子。当时的人们对自然神不但没有一丝敌意,而且充满了热爱和崇拜,这与基督教视自然崇拜的态度泾渭分明。但这并不代表基督崇拜就没有办法站稳脚跟。俄罗斯学者雅可布逊曾说过,雅罗斯拉夫娜的哭诉中体现的“天—风—地”的思维其实正是为基督教思维方式的表现。

因而当两国人民在进行交流时,要注意到两国间宗教信仰的不同,尊重信仰的不同,这样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三、对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

虽然,在今天,我们看到的仅仅只是在作品中记录的两个伟大的女性的千古一哭,但是,在埋藏在这哭泣的背后的却是反映出了两国大众们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深深的情感,一种内在。一种是当国家面临危亡时刻时,个人对于国家暴政,压迫百姓的控诉、反抗的价值取向,一种则是对于国家民族四分五裂、战争不断而产生的要人民团结、共同爱国的价值取向。

现在大家说到秦朝除了提到它在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外,相信更多的是说到秦的暴政和对百姓的压迫了。而为了抵御匈奴而修筑长城则恐怕是这一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了。孟姜女和范喜良,就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暴政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悲惨。孟姜女哭长城,在大声地骂老天的同时,其实又何尝不是在骂君主呢?这其实更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和反抗。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当时民族危亡时刻,个人与国家是处于一种压迫与被压迫,被反抗和反抗的关系,并不能形成一种统一团结的声音,国在人们心中只是一种重压。这种对于国家对与人民的价值取向关系一直延续在人民的内心潜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就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而在古俄罗斯时期,社会经历着巨大的动荡。源于亚洲的斯拉夫各部迁徙到今日东欧、南欧等地;7世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帝国逐渐崛起,不断侵扰古俄罗斯边疆地区。这这种外患不断地情况下,国家内部公国林立,相互攻击、残杀。于是此时对于团结御侮,国家统一的呼唤则成为了全体人民共同的心声。我们从雅罗斯拉夫娜的哭泣中就可以看到雅罗斯拉夫娜所痛哭的,不仅是自己丈夫伊戈尔的“创伤”,而且还痛哭他的“战士们”,痛哭苦难的俄罗斯的命运,可见这种哭泣是具有代表性的,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哭泣,除了是一个忠贞妻子的哭求,更是一个对牺牲在战场上俄罗斯军人怀念不已的爱国者的哭求,更重要的是一个代表着全体人民对国家统一的一种深深的呼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个人与国家是一体的,国家兴则百姓兴,国家亡则百姓亡。人人都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起来保卫着为自己的国家。而如今我们在和俄罗斯人民交流时仍能感受很深。

在孟姜女和雅罗斯拉夫娜的心中,哭泣是对丈夫对人民的深深思念,令天地也为之动容,然而在深深地震撼之余,我们看到了哭泣的背后更是包含着了两种文明,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性。因而在如今中国张开怀抱与各国交流时,我们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才能做到有效的沟通,是文化差异不再成为交流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西方文学史》,陈惇,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2、《俄罗斯经典文学欣赏》,朱少华,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
3、《一本书读懂中国史》,李泉,中华书局,2009年
4、《中国的人心与文化》,朱建军,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5、《宗教与世界》,韦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用曲线说话的人-科拉尼和他的作品_设计
下一篇论文:永恒之美—由电影《活着》和《霸王别姬》看政治夹缝中的人性之美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人文历史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人文历史论文
读者推荐的人文历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