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儿辈、孙辈都受家风影响,英才辈出,次子蔡洸名列史册,《全宋诗》录有其《题友贤堂》一首。长孙蔡戡更是才华横溢,著作丰富,与当时许多有名文人如杨万里、周必大等交情甚深。
从蔡伸祖辈开始,即与当时文坛的主要人物保持着密切联系。南渡前后,蔡伸所交游的友人皆一时名士,他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他的为人处世,同时也左右着他的交游对象,诸如元祐诸才子、陈正同、沈文伯、向子諲、孙觌等,这些人或以文学著称,或以大节名世,都对蔡伸本人的文学创作及为官行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爱国爱民,刚正不阿
蔡襄为官三十多年,心系天下,嫉恶如仇。景祐三年至庆历三年在京任职时,因不满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迫害忠良,作《四贤一不肖》诗,痛斥这些不肖之徒。庆历三年,中原旱蝗成灾,加上西夏侵扰,宋朝廷内忧外患,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安危,蔡襄先后上疏20余篇,指责大臣捍边无方,辱国殃民,呼吁君臣应当大有作为,奋起拒敌。他出任地方官的时候,体恤民情,兴修水利,破除陋俗、植被造林,兴办学校,时刻不忘国计民生。死后坟墓旁栽种许多拱木,“凡闽之人,过者必肃”,深为民众爱戴。蔡高忧国忧民,廉洁奉公,忠正刚直。任开封府太康主簿时,府尹好“以严惮下吏”,独蔡高能“不慑屈,而得尽其事之详”。为长溪县尉时,多次侦破疑难悬案,为老百排忧解难。后忧劳成疾家风,逝于任上,死后遗留数万字整肃朝纲的遗稿。
可见蔡伸的先辈并非迂腐文人,而是忠诚正直,节行高尚之士。如此家风自然会对蔡伸兄弟的立身行事有着影响。蔡伸兄弟秉性刚直,蔡京身任宰相的时候,对三人“百计笼络”,但他们都能洁身自好。《闽中理学渊源考》载:“佃崇宁二年進士,方廷对,时从祖京当轴,使谓曰:‘能过我第,一人可得。’佃不屈,及揭卷,佃举首,京诡辞曰:‘陛下不以佃不肖而使冠多士,恐天下以陛下私臣。’上以为诚,乃置第二。”后又上疏弹劾蔡京,在温州任税监时,处事公道,清除积弊,深得百姓赞誉。蔡伸在各地任职时能以百姓为重,为官清明,精于吏治,深受爱戴。南渡之后,秦桧独相,权倾朝野,勾结金人,卖主求荣,排除异己,残害赵鼎、王枢等爱国志士,蔡伸不愿与之同流合污,抱节而退,四次奉祠二十多年。文如其人,其《友古词》中有许多表达爱国情怀、高尚节操的作品。此后,蔡伸子孙皆承家风,为时所称。
参考文献:
[1](宋)蔡戡撰《定斋集》,第十四卷,第十六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宋)周必大撰《文忠集》,第六十二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福建通志》,第二十六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浙江通志》,第四十四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155页。
[6](宋)陆心源撰《宋史翼》,文海出版社1967年,第624页。
[7](宋)杨万里撰《诚斋集》,第一百二十七卷,第一百二十九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第10400页。
[9](宋)欧阳修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第247,195页。
[10](宋)许翰撰《襄陵文集》,第一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宋)李处权撰《松菴集》,第六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第十一卷,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