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酒店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投入工作的热情程度以及完成工作的决心,对酒店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作为现代酒店管理者必须擅长采用各种方式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为酒店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员工需要的多样性、物质激励的局限性和激励实践等方面分析了非物质激励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对酒店员工实施非物质激励。
论文关键词:酒店员工,激励现状,非物质激励
酒店业竞争核心是其人才的竞争,而酒店服务质量又是酒店的生命线,因此酒店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决定着服务质量的高低和酒店在竞争对手中的地位,酒店如果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员工,而建立良好、完善的激励体系是提升饭店员工工作满意度、忠诚度,充分合理地开发酒店人力资源巨大潜能的重大举措,是提升酒店核心竞争力,实现酒店更好地留人、用人,发展人的前提和基础。
一、我国酒店员工的激励现状
激励是指组织通过精神或物质方面的某些刺激方式来满足员工的需要,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朝着组织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工作,最终有效地实现了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在酒店管理中,激励是指酒店管理者通过内部或外部刺激,激发和培养员工的工作动力,使员工产生内在工作动机,从而促使员工为实现酒店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但是目前在我国酒店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激励强度不足。与其他行业的从业者相比较,酒店员工劳动强度高,日均工作时间长,作息时间不规律,但是薪资待遇却较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的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仍有待加强。
2、激励方式单一,主要表现在物质奖励上。目前酒店员工的薪资待遇主要采用的是岗位工资制,而且大家的工作性质相同或相近,使得工作成绩优秀的员工和成绩平平的员工获得的报酬相差无几,优秀员工最多也只能得到极少的奖金激励,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到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流失大量优秀员工。
3、员工培训体系不够合理。一是管理者对人才培训认识上的偏差,很多酒店的管理层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要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对员工培训的效果越好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就越低;二是缺乏具体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单一;三是缺乏对培训的需求分析,很少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评价,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不明显。
4、晋升渠道不够合理。在酒店中,员工最看重的除了薪酬待遇还有个人的发展机会,酒店建立的激励机制不仅要满足员工的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还要尽可能为满足他们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创造条件。而目前,很多酒店对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缺乏科学的、有计划的晋升渠道,使他们看不到个人的发展前途。
5、企业文化激励性不强。酒店业在精神激励方面的最主要问题是企业文化得不到落实。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宣传口号,流于形式,出现了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对酒店文化缺乏认同感,对所工作的酒店缺乏归属感的现象。
6、沟通机制不够畅通。酒店的管理者往往只重视工作结果,不重视酒店内的人际关系,上下级之间相互沟通的机制不健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均不能及时得到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反馈,缺乏工作激情。部门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工作衔接上出现漏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二、非物质激励的意义
非物质激励是相对于物质激励而言的,主要是指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通过物质、福利以外的途径激发、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以高水平的努力实现企业及个人目标的方法艺术。非物质激励对于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物质激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非物质激励来弥补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只要一谈激励,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金钱,即物质激励。物质激励在满足需要时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因而往往是最强有力的激励形式。但是,单纯的物质激励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它难以满足激励对象精神上的需要,比如晋升需要、情感需要、自尊需要等都难以通过物质激励得到应有的满足。另一方面,由于物质激励作为一种实体性的资源始终存在着有限性,如果单一使用物质激励,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激励成本,而目通过物质的刺激会提高人的需求和对更多物质满足的欲望,而最终导致物质激励的失败。大量的企业激励实践证明,非物质激励对于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激励的作用具体可以表现为吸引和留住员工、促进员工提高工作绩效、全面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对员工的培训、晋升、关心等非物质激励对稳定员工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员工感受到来自于组织方面的支持(如感觉到组织对其关心、支持、认同)时,会受到鼓舞和激励,从而在工作中就会有好的表现。
2、员工的非物质的精神需求需要通过非物质激励实现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的分析,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面,并且成金字塔状,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才有足够的动力去驱使其得到满足。也即是说,员工除了有物质需求以外,还有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非物质的精神需求。由于激励是以需要为基础的,需要的多样性自然导致激励形式的多样性。由于员工存在大量的非物质性需要,这就必然要求实施大量的非物质激励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效果。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