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鸭曲霉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又称鸭霉菌性肺炎。
关键词:鸭曲霉菌病
鸭曲霉菌病是鸭的一种常见真菌病,又称鸭霉菌性肺炎。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雏鸭常呈急性群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成年鸭多为散发。
1.病原
鸭曲霉菌病的主要病原体是烟曲霉菌,除烟曲霉菌外,还可自患体分离出黄曲霉、构巢曲霉、黑曲霉、青曲霉、土曲霉、白曲霉等霉菌。免费论文网。烟曲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饲料和禽舍内的用具、垫料常受到此菌污染。烟曲霉菌易于培养,生长能力强,在37℃下经过12小时,即可长出很多白色的绒毛样菌落;经1~2天,从菌落生长出许多类球形的分生孢子,排列为串珠样,孢子梗较短,其头顶部似烧瓶状。烟曲霉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煮沸5分钟或者120℃干热灭菌60分钟才能将其杀灭;一般消毒药难以杀灭霉菌孢子。烟曲霉菌的培养物中含有破坏动物神经系统的毒素,能引发痉挛与麻痹等神经症状。
2.流行病学
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发生,尤其是在气候温暖与潮湿地带,因霉菌孳生迅速,饲料、垫料和用具常受到霉菌孢子的污染。多雨时节、舍内温度较高并且垫料潮湿、饲料霉变、雏禽过度拥挤等都能引发疾病。当动物抵抗力降低时更易发生感染。受曲霉菌侵害的禽类有鸡、火鸡、鸭、鹅、鸽、鹌鹑、孔雀、鸵鸟等。各种年龄的禽类均可感染,但以雏禽发病多见,且常为暴发;成年禽则为散发。
本病主要经过呼吸道传播,为吸入含有孢子的空气或接触被曲霉菌污染的垫草及饲料而发生感染,也可能通过消化道与被污染的孵化器传播。小鸭孵出后1日龄即可患病,出现呼吸道症状。本病潜伏期为3~10天。
3.临床症状
本病主要发生于一月龄以内的雏鸭,发病初期可见呼吸困难,喘气,呼吸次数增加,胸、腹部明显扇动,张口呼吸,颈部气囊明显胀大,伴有浆液性鼻漏。体温升高,精神萎顿,常缩头闭眼,食欲减退,口渴增加,迅速消瘦,后期表现呼吸极度困难、腹泻,一些病禽出现抽搐与肢体麻痹,大多陷于窒息,两腿伸直死亡。病程2~7天,死亡率10%~50%不等。有些雏鸭可发生曲霉菌性眼炎,一侧眼的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坏死结节,造成眼睑鼓起,重症病例眼角膜发生溃疡。成年禽主要表现为慢性型,其病程可长达数周,症状比较缓和,死亡率较低。免费论文网。
4.病理变化
剖检时,常在肺组织和气囊内发现数量不等的粟粒至绿豆大的灰黄色霉菌性结节,肺充血、出血、水肿与坏死。胸腹部气囊处可见淡绿色成团霉菌斑。气囊壁增厚。霉菌病灶有时还在心、肝、肾等组织中发现,心包腔中有浆液纤维索性渗出物,心包囊扩张,心外膜和心包膜增厚,腹腔积液,肝脏肿大呈黄褐色,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临床上有出现神经症状的,脑内也有类似病变发生。
5.诊断
临床上发现患病鸭群发生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剖检肺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坏死,并见结节样物生长等主要症状与病理变化时,应初步诊断为曲霉菌病。免费论文网。确诊可作实验室诊断。取肺、气囊处病灶剪碎后置于载玻片上,压碎,加少许生理盐水,加盖玻片后镜检,发现霉菌孢子和菌丝体。病变组织接种培养基上,37℃培养36小时,可见扁平、绒毛状、湿润、烟灰色菌落,菌落中间带烟绿色的凸起,周边为散射状,后中心逐渐变为蓝绿色。挑取菌落镜检见霉菌丝和孢子。方可确诊为鸭曲霉菌病。
6.防治
注意环境卫生,避免饲料、垫料与用具受到霉菌污染,特别是温暖潮湿季节,更应做好鸭场内清洁防霉工作。注意通风换气保持舍内干燥,垫草要经常翻晒。不可用发霉饲料喂饲家鸭,不使用已有霉变迹象的垫料,并且加强孵化器的消毒。
药物治疗可用制霉菌素按每50-80只雏鸭用50万国际单位剂量混料内服,每日2次,连用3~4日;同时0.05%硫酸铜溶液饮水,自由饮用,连用5天。每天中午按治疗量喂一次恩诺沙星(控制继发感染), 连用5天。病鸭立即隔离,对鸭舍进行彻底清扫与消毒,能起到一定治疗效果。本病防治关键在于平时的环境卫生工作,以预防为主,使鸭群远离曲霉菌病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