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桉树耐风育林试验(图文)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林木受害程度均以倾斜木(III级)比率为高,尤其无保护行的III级风害率高达39.2%,此类受害木因根系仍固着于林地上,同时林木主干倾斜角度较小(<30°),故在风害后,如立即清除林地上的断干、残枝,避免倾斜严重林木或折断的树干以及大枝条而造成邻近损伤较轻微的造林木(III、IV级者)受到二次伤害,则近70%或以上的Ⅲ级受害木在造林后40个月仍继续存活生长(表2)。但两种处理对于风害程度较严重的II级风倒木,虽经立即自离地际高约10-20cm处截断倒木,以利地际伐桩重新萌蘗生长,但其恢复生长比率仅为或不及10%,现场调查可看出,此类风害木,其根系往往全裸或部份裸露出林地土壤,显示根系大部份已遭破坏,致林木树干及地际根部丧失了萌蘗再生能力,此种现象说明桉树风倒木的萌蘗更新极不可行,在风倒严重的桉树造林地惟有重新人工造林一途。
关键词:桉树,抗风性,风害率,耐风育林
 

桉树 (Eucalyptus spp.)生长快速,耐贫瘠,是福建省重要的速丰林造林树种之一,日益受到林业生产部门的青睐,栽培面积逐年增加[1]。实践证明,桉树林的丰产培育,良种选用、造林地的集约整地、除草、施肥以及抗寒抗风技术措施,是桉树林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1]。莆田市位于福建沿海中部,桉树造林历史较长,早在1991年莆田仙游县就开始引种巨尾桉。特别是2003年速丰林工程启动以来,我市紧紧围绕森林资源培育工作中心,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搞好示范,狠抓落实,以桉树为主的速丰林基地建设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可喜成绩。经统计,至2005年,全市桉树造林面积达7.83万亩,2009年面积超过13万亩。栽植范围主要是靠近沿海的平原山地,树种主要为尾巨桉(巨尾桉)、尾叶桉U6、巨桉和少数的赤桉。在该区沿海低海拔山地,巨尾桉及尾叶桉具速生高生产力的潜力,在集约管理下的桉树林分,6年主伐时年平均生产量可达34 t.hm-2.a-1(鲜重)。但林木易遭风害致林分损失严重,如仙游县每年桉树因风害受灾面积约5000亩,其中倒伏约30%,折断约20%。免费论文参考网。限于目前抗风品种较少且抗风速生品种奇缺的情况下,提高抗风性的育林措施极为关键。免费论文参考网。生产实践发现,在桉树林的边缘、山顶有木荷、马尾松或杉木等其他树种存在的情况下,桉树林的风害往往较轻,为此,我们设置林地四周种植普遍认为相对抗风的赤桉[2]作为保护林,进行风害跟踪观测,为提高桉树林分的抗风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东经118°27′-119°56′,北纬25°2′-25°46′的莆田市仙游县的龙华镇西南部的新峰村境内,林地海拔高155-225m,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立地类型属于丘陵带中厚土层薄腐质层,立地质量等级为Ⅲ类地。主要植被为草本芒萁骨。试验地造林前为马尾松采伐迹地,虽平坦宽广,但土壤含石砾多,同时夏季雨势集中,极易形成径流,造成局部地区大小不一的冲蚀沟。,试验林地土壤各项养分指标均较贫瘠。

1.2 试验设计与造林

参试树种为尾巨桉DH32-29和赤桉8号,苗木从福建仙游赖店鑫昌苗圃购买,苗高约20cm。在同一山体的同一坡面上,设置有防风保护行和没有保护行的样地各3块,每块面积为2亩。其中有保护行的即为四周种植3-5行赤桉,其内种植尾巨桉,无保护行的即为全部尾巨桉。

林地经劈杂、炼山、清杂后,挖明穴回表土,穴规格60cm×40cm×35cm。2006年4月中旬定植,造林初植密度为1665株.hm-2(株行距2m×3m),造林前每穴施基肥钙镁磷肥500g+复合肥200g当年5~6月份(即造林后1~2个月)和第二年5~6月结合块状抚育除草,分别施复合肥150g/株和250g/株。造林时苗木沾白蚁驱避药液(800倍稀释液)以防白蚁危害。

1.3 调查与分析方法

造林完成后,每年定期进行小区内没林木胸径及树高生长调查。2008年7月30日,试验地因凤凰台风侵袭,风力达10级,致造林木遭受风害,随即于8月上旬进行造林地清理,逐株调查风害木及残存木生长,将折断木、风倒及严重倾斜的林木于断折或地际处予以截断,并监测后续林分生长。

风灾受损林木依风害程度分为4级;I级:风折断木:Ⅱ级:风倒木或主干倾斜严重,其根系大部露出土面,恢复生长不易的,视为根拔:Ⅲ级:稍倾斜木,即风害木的主干倾斜角度在30°以内,林木仍可恢复正常生长者: Ⅳ级:未受害木,仅枝叶轻微受损且林木主干仍直立者[3];风害率=(某级受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总风害率=(1~4级受害株数总和/调查总株数)×100%[4]。

2 结果与分析

造林木未遭台风侵袭前,28个月生的尾巨桉,平均存活率可达85.6%。凤凰台风侵袭后,从表1看出,无保护行的尾巨桉仅35.9%林木未受害,有保护行的耐风力稍佳,有58.4%造林木未受害,二者相差达22.5%。林木受害程度均以倾斜木(III级)比率为高,尤其无保护行的III级风害率高达39.2%,此类受害木因根系仍固着于林地上,同时林木主干倾斜角度较小(<30°),故在风害后,如立即清除林地上的断干、残枝,避免倾斜严重林木或折断的树干以及大枝条而造成邻近损伤较轻微的造林木(III、IV级者)受到二次伤害,则近70%或以上的Ⅲ级受害木在造林后40个月仍继续存活生长(表 2)。尤其有保护行的Ⅲ级稍倾斜受害木,有85%者可恢复正常的直立生长,显示有保护行的林分不但耐风力较佳且其风害木的恢复生长情况优于无保护行的林分。免费论文参考网。但两种处理对于风害程度较严重的II级风倒木,虽经立即自离地际高约10-20 cm处截断倒木,以利地际伐桩重新萌蘗生长,但其恢复生长比率仅为或不及10%,现场调查可看出,此类风害木,其根系往往全裸或部份裸露出林地土壤,显示根系大部份已遭破坏,致林木树干及地际根部丧失了萌蘗再生能力,此种现象说明桉树风倒木的萌蘗更新极不可行,在风倒严重的桉树造林地惟有重新人工造林一途。

表1 28月生桉树林分风害程度

 

风害等级 无保护行 有保护行
株数 风害率% 株数 风害率%
Ⅰ风折断木 53.3±28.9 11.4 64.0±7.3 12.0
Ⅱ风倒木 63.0±14.7 13.5 47.0±2.2 9.5
Ⅲ稍倾斜木 183.0±55.6 39.2 94.0±15.2 20.1
Ⅳ未受害木 168.0±16.9 35.9 283.3±14.4 58.4
合计 1402 79.5 1480 83.9

 

表2 风害后林木存活率(40月生树龄)

 

风害等级 无保护行 有保护行
株数 存活率% 株数 存活率%
24.0±24.4 45.0 44.7±6.3 69.8
3.0±1.4 4.8 4.7±1.2 10.0
123.0±42.2 67.2 80.0±11.3 85.1
155.0±11.8 92.3 274.0±14.2 96.7
合计 915 51.9 1210 68.6

再从表 1、2看出,经风灾后的恢复生长,40个月生无保护行的林分总体存活率仅为51.9%,而有保护行的林分仍可保持将近70%成活率,相差了近20%。很显然,有保护行的林分风害率比无保护行的轻,且恢复生长优于无保护行的林分。显示由于赤桉保护林带的存在,降低了尾巨桉林木风倒、风折的比率且80%以上的III级受害木可恢复后续生长,同时因风折木的减少,对全林分的总生长量影响较小。

此外,保护林带的赤桉造林木在风灾后,40个月平均树高虽不及尾巨桉,但其年均胸径、树高生长仍有2.5 cm及3m,且其存活率在台风危害后1a,仍维持90%以上,显示赤桉耐风力强的特性。故将其选作尾巨桉等速生品种造林的耐风保护行是可行的,在风害频度高的地区或地段,尾巨桉的造林可考虑和赤桉同时进行造林,以减轻风害造成的直接损失。

3 结论与讨论

(1)侵袭福建的台风较为频繁,故历年来此地区进行的桉树引种栽培试验,虽已有速生且具生产潜力的树种如尾巨桉DH32-29、巨桉系列无性系,但因台风过境频度高,且多数速生桉树耐风力较弱,每年均有一定面积的桉树林出现风害现象。由于风害的影响,5~7年生的林木材积,其实际单位面积的年材积平均生长量均难达经济利用材积标准。试验研究表明,在沿海山地,于台风侵袭下,防风林带内造林28个月的尾巨桉有58.4%林木未遭风害,而无保护行的林分则仅有35.9%林木未受风害;风害后经1a的恢复生长,即40个月生林分总存活率,无保护行的林分总体存活率仅为51.9%,而有保护行的林分则达68.6%,相差近20%,说明有保护行的林分风害程度比无保护行的林分轻,且恢复生长比无保护行的林分有明显优势。

(2)因赤桉根系具快速生长及易深入土壤内部的特性,其主根发达,且树干坚实、枝叶较稀疏,小枝下垂,因而抗台风能力强,据报道有曾遭过11级风力3次侵袭额4-6年生林分,却无风倒和风斜木,累计只有2-3%植株在树冠中下部折断[5]。因此,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桉树造林,由于台风侵袭次数多,可在造林地四周选用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耐风力强的赤桉作为保护行,其内种植高产的尾巨桉、巨桉等品系,以构成表面较均匀平滑的冠层,调整林分结构,减轻台风对桉树纯林的风害损失,提高林木产量。


【参考文献】
[1]黄晖.我国营造桉树人工林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热带农业,2004(6):42-43.
[2]汤勇华.赤桉8号、2号无性系在闽东沿海山地适应性试验初报[J].浙江林业科技-2006 ,26(4):24-26.
[3]朱成庆.雷州半岛桉树无性系抗风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4):532-536.
[4]姚庆端,洪长福,何水东等. 闽南桉树无性系抗逆性选择[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1,21(2):139-141.
[5]洪顺山,徐文辉,郑王阳等.福建滨海风沙地带几种桉树种源适应性选择试验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24-2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GPS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
下一篇论文:板栗干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