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论文

黄纹竹出笋及幼竹高生长规律的研究_出笋规律-论文网

时间:2014-07-18  作者:江津凡,孙祥楼崇

论文摘要:对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的黄纹竹出笋、退笋以及幼竹高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纹竹发笋期在3月下旬至6月下旬;退笋多出现在末期;高生长的Logistic曲线模型为:H=517.593/1+e ;生长盛期时,昼夜24 h平均生长量达22.38cm, 白天生长量是夜间生长量的1.29倍。
论文关键词:出笋规律,高生长,黄纹竹

黄纹竹(P.vivaxf.huanvenzhnJ.L.Lu)属于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的竹类植物,散生型,主要分布在江苏和浙江两省,是乌哺鸡竹的栽培变型,节间绿色,沟槽部分为金黄色,这也是它区分原种乌哺鸡竹的主要特征,也正是其自身固有的特性,使得它比原种乌哺鸡竹更具有观赏价值,能耐-23℃低温,而且笋味甜,秆高4~6米,径可达3~4.5厘米,是一个集观秆、观笋、观姿为一体,不可多得观赏及笋用两用竹种。因其耐寒性,作为风景竹种在北方移栽成活率很高,在城市绿化和造景中会被大量引用,将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黄纹竹在江苏、浙江两省各主要产竹区得到了重视,但就黄纹竹生物学特性和丰产培育措施研究甚少。为此,我们在江苏省扬州市对黄纹竹的生长发育进行观测,研究其发笋、退笋及高生长规律,为生产上制定黄纹竹合理经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布在扬州的大禹风景竹园。扬州位于长江北岸,江苏中部,处长江、古运河的交汇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1′~119°54′,北纬32°15′~33°25′。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8℃,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27.5℃,全年无霜期为220天,平均日照为2140小时,平均降雨量为1020mm。

1.2试验方法

(1)出笋和退笋规律调查:在黄纹竹竹林内,设立10m×10m标准地3块,从2010年3月31日至6月30日历时约90d,在出笋期间以4d为一个时期,调查标准地内出笋与退笋情况。

(2)幼竹高生长规律调查:在立地条件、林分条件相似的地点,于2010年4月初期选黄纹竹样笋10株,自出笋高度达5cm左右(便于观测)之日起,每天6:00时和18:00时两次测量笋高,直至幼竹抽枝展叶,高生长基本停止为止,并从中选择5株,在5月14日6:00至5月15日6:00每隔2h测定竹笋高生长昼夜节律。

2结果与分析

2.1出笋规律

2.1.1出笋数量动态

经观测,得出数据如表1,黄纹竹出笋时期较长,从2010年3月31日到6月30日持续90d左右,随时间进程竹笋出土数量具有动态变化规律如图1。以观测时出笋数量占总出笋数的7%为界限将笋期分为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阶段。初期从3月31日至4月12日,约12d,出笋数量占10.72%,虽然出笋数量少,但养分充足、笋体粗壮,成竹率较高;盛期从4月13日至5月10日,约27d,出笋数量占72.15%,竹笋健壮,成竹率也高;此期峰值出现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约20d;末期出笋从5月11日至6月30日,约50d,出笋数量占17.13%。

表1:黄纹竹出笋时间与出笋数量的关系

日期/-

出笋数量(个)

所占比例(﹪)

331

0

0

44

4

0.95

48

13

3.1

412

28

6.67

416

51

12.14

420

58

13.81

424

38

9.05

428

49

11.67

52

54

12.86

56

53

12.62

510

21

5

514

8

1.9

518

17

4.05

522

10

2.38

526

7

1.67

530

4

0.95

63

0

0

67

0

0

611

2

0.47

615

0

0

619

1

0.23

623

0

0

627

2

0.48

71

0

0

合计

420

100

图1:黄纹竹出笋动态

2.1.2出笋成竹

数据统计表明,黄纹竹平均出笋成竹率为50.48%,退笋率为49.52%。这一结果与筇竹退笋率为27.50%的结果比较有较大差异,与撑绿竹、斑苦竹、苦竹等结果比较差异不大。黄纹竹随出笋时间的推后成竹率渐次下降,出笋初期平均成竹率最高,基本没有退笋;出笋盛期平均成竹率次之;而末期绝大部分出土的竹笋成竹率极低。这主要是因为初、盛期竹笋获得的养分充足,发育健壮,故成竹率高;而末期竹笋由于缺乏营养,竹笋弱小,成竹率相应下降。

2.2退笋规律

2.2.1退笋与出笋的关系

出笋时间与退笋和成竹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竹多则退笋少。退笋数量随出笋时间的推迟而逐渐增加,黄纹竹绝大多数退笋出现在出笋末期从5月11日至6月30日,约50d,退笋数量占94.38%。

2.2.2退笋原因

据208株退笋原因统计分析,因营养缺乏成为退笋有171株,占82.21%;当地夏秋季为雨季,且常伴随大风,由此造成退笋的有23株,占11.06%;病虫危害的退笋有14株,占6.73%。可见,引起黄纹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足,其次是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

2.2.3退笋高度

据统计,营养不足引起的退笋平均高度为14.04cm,自然风折断退笋的平均高度为92.29cm,且退笋高度有一定规律。退笋数量随竹笋生长高度的增加逐步减少,竹笋高度在18cm以下退笋最多,占退笋总数的56.79%,这个高度要略大于苦竹和撑绿竹(苦竹退笋高度在20cm以下,撑绿竹退笋高度在20cm以下);其次是笋高在18~27cm之间,退笋占19.75%;27~56cm的占9.88%;笋高在56~75cm范围,退笋显著减少,退笋仅占5.56%;75~95cm的与95~120cm的均占3.14%;笋高在120cm以上,若无人畜、自然灾害及病虫危害,基本都能成竹。因此,竹笋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作为判别能否成竹的标志之一。

2.3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黄纹竹高生长过程与绝大多数竹种一样,为“慢-快-慢”的过程,即呈“S”型曲线。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黑龙江省农村景观类型和特征研究简述_新农村景观-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黄脊竹蝗的观察与防治初报_防治药-论文网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农业论文
最新农业论文
读者推荐的农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