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党内和谐的战略意义论析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果断地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全新论断。充分认识党内和谐的战略意义。才会全面掌握“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论断的精神实质。“党内和谐”命题的提出。
关键词:党内和谐,“党内和谐”命题,战略意义,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出于一种时代紧迫感、深层忧患感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责任感,以和谐思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果断地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全新论断。这不仅是逻辑推理的必然,而且是合情合理的逻辑必然。充分认识党内和谐的战略意义,是构建党内和谐的先决条件,是努力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政党的理论基石。只有高度把握党内和谐战略意义,才会全面领会党内和谐的科学内涵,才会全面掌握“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论断的精神实质,才会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去谋求构建马克思主义和谐政党的对策。党内和谐的战略意义,可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党内和谐”这个命题提出的战略意义;二是党内和谐本身的战略意义;三是党内和谐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意义。

一、“党内和谐”命题提出的战略意义:以新的突破点,对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创新、发展拓宽了更大的空间

中国共产党历来始终把理论建设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不断地努力学习、研究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与学说理论。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党内和谐”命题的提出,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理论进行创新的又一个重大表现。“党内和谐”是个全新的概念,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内涵丰富,含义深刻,富有全新的理论战略意义。

“党内和谐”命题的提出是对党的工作经验的深入探索。上世纪3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对此,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提出了不同的完成任务的工作方法。可发现,党格外强调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模范作用,突出党的率先、示范、带领等作用,并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等一系列“以党内带党外”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毛泽东这样指出:“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1];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着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2]再如,在1962年,邓小平谈及在党内和国家内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时认为:“这种局面首先要从党内造成。……如果党内不造成,国家也造不成。”[3] 1965年,他这样指出,“有了党的团结,才能有力量去团结广大群众。论文参考网。如果有了这样的党,哪怕党员少,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4]又如,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在十六大上,更为鲜明地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5]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新论断,进而“党内和谐”这个新命题出现在党的建设史上,标志着党对自身的工作方法的探索开辟了新天地,从而对以党内团结促社会团结、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等“以党内带党外”的工作做法进行了进一步概括和总结,深化了对工作经验的规律性认识。

“党内和谐”命题的提出是党内斗争哲学向和谐思维的切实转变。和谐才能干事业,和谐才能干成事业。通过积极的、必要的思想斗争来凝聚力量,激发创造活力,是相当必要的。无产阶级政党正是在同资产阶级政党的斗争中成立、发展、壮大、成熟的,因此,斗争哲学成了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这斗争哲学惯用思维左右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人为地主张“不断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人为地系统地制造“阶级斗争”。但这一切并没有很好解决问题,相反的是给中国来了一场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顺应人民的要求,果断地结束了造成社会大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毅然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带领人民走进了改革开放新时代。如今,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这客观上要求党必须调整执政思维,创新执政方式,必须大力推进党的执政方式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推进“四位一体”建设。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提高了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为开创党内和谐局面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然而,当前党自身建设中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党代法”和“以言代法”等等问题,严重地影响、制约着党内关系和谐局面的形成。对此,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有认识方法上,而必须调整解决问题的思维,向和谐思维转变。“党内和谐”命题,充满了和谐思维。这种和谐思维,是一种系统的、辩证的、整体的思维。向和谐思维的转变,不仅适应了世界思潮多样化的趋势,有利于融合思想认识的差异,减少思想分歧的摩擦,取得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认同,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可,从而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在为党的事业奋斗的实践中丰富、发展和完善党员的个性,而且从整体上、宏观上去加强的党的建设,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整合各种资源,有利于党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化解党内矛盾,从执政规律探索党建工作,从发展规律改革党的工作,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建设党的工作,使党建工作形成新体系,搞出新特色,开创新局面。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下一篇论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路
社会科学分类
职称论文 政治论文
小学音乐论文 音乐论文
音乐鉴赏论文 美术论文
社会实践论文 军事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
职业规划论文 人文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文学艺术论文
企业文化论文 旅游论文
体育论文 哲学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相关马克思主义论文
最新马克思主义论文
读者推荐的马克思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