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昆明城市形象定位
昆明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文明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云南省目前以昆明为旅游中心,构成向西双版纳、大理、丽江等主要目的地扩散的空间格局。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的突出优势,拉动了昆明旅游圈内餐饮业、食品业、酒店业的发展。现在以昆明为中心构建起了连接全省的旅游网络,实现了云南旅游地域系统的整合性,推动了云南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然而昆明却是一个缺乏鲜明形象的城市,要将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充分融会到都市旅游中,并打造出具有自我特色的文化精品,当务之急是要在明确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上做文章,在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形成规模优势上下功夫。
(1)昆明城市形象定位的基本依据
区域位置:位于云贵高原中东部,三面环山,背倚长蛇,金马奔腾于左,碧鸡展翅于右。“天气常如二三月”气候清爽宜人。昆明“四季如春,山水俱佳”是典型的山水城市。
历史传承:明清城市建筑格局,人文古迹众多,大观楼长联、筑竹寺罗汉,城南二寺塔,黑龙潭唐梅宋柏举不胜举。在近代史上,云南人最为骄傲的是“护国运动”,这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彻底结束了中国封建的帝王专制,维护了共和政体。因此护国门便是云南的“凯旋门”,是云南人文灵魂的展现。
生态环境:昆明是“花域”、“春城”,是西伯利亚红嘴鸥的“度假”胜地,城中翠湖是城市生态中心。
经济载体:旅游观光业发达,是澜沧江眉公河流域经贸中心,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烟草业发达,东南亚商贸基地。
文化教育:五华山之北的翠湖一带为高雅文化区,是云南省和昆明市文化中心区。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在生物科技、动植物研究等方面实力雄厚,科研成绩突
(2)昆明市定位方向
昆明是一座整体形象很强,主题思想明确,地方文化与山川灵气突出的城市,是透入纵深,着天、接地、升与降相互作用的一个实例。昆明城市建设的主题思想,表现在城市最高处的天际线上。论文大全。五华山位于昆明城中心部分,是城市制高点,也是昆明都市旅游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另外,五华山下,一条正南的中轴线是正义路,是昆明区位极佳的商业中心。在这个区域中,城市特色鲜明,传统文化与都市文明互相辉。
昆明是云南旅游的窗口,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出游市场中日渐重要的目的地,具有良好的感知映像。除了传统的旅游4大优势:四季如春、奇花似锦、云霞灿烂、湖光山色之外,昆明正在积极探究都市旅游的新路:立足文化产业,构建特色工程。
1国际会展工程:以“99”世博会和“昆交会”为基础,结合现代国际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引进各种国际性文化活动,经济展览活动等,提升国际影响力,进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创建都市会展旅游。
2国际旅游工程:昆明是中国同东南亚各国交流认知的纽带的城市,也是向世界展现云南民族文化生活的窗口。在民族多样性方面昆明独树一帜,可以利用此独特优势来建设成一个驰名中外的“民族城”,另外昆明是“滇味”饮食文化的代表,餐饮业十分发达。利用云南特有食材烹调的美味佳肴是吸引中外游客的新亮点。
3国际基地工程:云南境内独特的生物、气候、语言、民族文化资源被世界上许多学术机构和科学家关注,而昆明旅游圈是他们的活动中心和必经之地。昆明以其经济和科研实力可以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科研基地。同时昆明在2010年将取代荷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鲜切花卉生产基地。将这些经济活动开发成旅游产品是昆明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5.昆明城市形象建设与旅游开发策略
围绕文化旅游打造精品,形成特色。加快昆明旅游开发的主攻方向是积极探索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新途径,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的内涵,突出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个性,围绕文化旅游打造精品,形成特色,以滇文化作为永久性的识别标志,精心包装,大手笔推介。
(1)围绕建筑文化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主要包含明清城市建筑格局,城市中轴线上以及古井、古亭阁、各人故居等标志性古建筑文化精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做好城市建设规划。论文大全。
(2)建设具有世界水准,国家水准的精品文化旅游景区和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以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实施名牌战略,以昆明城市旅游为窗口拉动云南旅游业发展。
(3)开发文化旅游特色产品。只有这样才能打响民族旅游的“招牌”,开发少数民族工艺品、纪念品、书刊和音像制品。开发城市吉祥物、世博会等相关系列产品。
(4)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文化节庆,开展城市主题宣传周,展示昆明花海、春城的魅力。
(5)加强区域合作,培育不同模式的复合型的旅游度假带,建设多功能都市旅游圈,以安宁温泉、斗南花街,路南石林为主开发环城旅游带,提高资源互补性。
总之,昆明都市旅游的发展与该城市建设密切相关。鲜明的城市形象具有强大的旅游吸引力,能够促进旅游发展。在未来都市旅游将城市昆明的新亮点,我们应该坚持走持续的发展计划,打造都市旅游精品,创建中国西部最具魅力的城市。
参考文献:
[1] 沈山,祁豫玮,林炳耀.文化都市:形象定位与建设策略——以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05.(2)
[2] [1006-947X]于希贤.21世纪昆明生态文化建设与旅游城市形象塑.《云南环境科学》.2000.8.
[3] 沈安波.《新编云南省情》[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4] 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内部资料)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