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前,城区内的网络已经形成了光机进小区、网络分配化的基本格局,网络对双向上网业务的开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增益光站、DWDM技术、数字回传技术等在HFC网络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给网络建设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无源分配网络以高增益光站为基础,结合V-HUB技术的思路,使得网络建设更加灵活,网络结构更加简单,数据和传统模拟信号有了有机结合的可能,对网络建设带来的变化将是彻底性的。
关键词:双向网络,V-HUB,高增益,光站,光机
1.建设无源网络的目的
1.1网络发展的要求
通过前几年的网络建设,我们的网络无论从质量上还是覆盖范围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论文。目前,城区内的网络已经形成了光机进小区、网络分配化的基本格局,网络对双向上网业务的开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
但是应该看到,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增益光站、DWDM技术、数字回传技术等在HFC网络中的应用逐渐增加,给网络建设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另外,不断丰富的用户需求,也要求网络建设能够具有支持不同的服务品质的能力;再者,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要求网络要尽快适应各种复杂的实际情况和客观要求。
无源分配网络以高增益光站为基础,结合V-HUB技术的思路,使得网络建设更加灵活,网络结构更加简单,数据和传统模拟信号有了有机结合的可能,对网络建设带来的变化将是彻底性的。
1.2网络维护的要求
双向业务开展以后,骨干网络维护的范畴大大加大,这其中,反向维护无论从数量还是复杂度都是传统正向维护所不可比拟的。在网络的反向维护中,大量的故障出现在电缆线路上。
无源网络的建设,无形之中增加了光缆的密度,极大的减少了骨干电缆的使用数量,使HFC骨干网络更加简单,在概念上逐步趋于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反向维护的工作量将大大降低,使得网络更加稳定。
1.3网络建设的要求
近两年,随着新建小区物业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要求网络管道化、暗埋化。一方面,为了减少地面引上箱的数量,同时方便管理,需要将所有支线尽量集中;另一方面,大量暗埋,对电缆的接头数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减少故障数量,必须更加简化网络结构;再者,新建小区设备供电越来越难以保证,需要我们大量减少有源设备的使用。
由于郑东新区的建设以及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传统HFC网络的水平面状覆盖特点无从体现,代之以点状条状的覆盖特点,大大限制了光站的覆盖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无源网络的设计成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对于农村偏远用户,由于网络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加之偷接、私接严重,管理难度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适当增加光纤的密度,辅以低成本的无源网络方案,应该对郊区农村的网络覆盖有所帮助。
对于市区密集型用户和双向需求较高的用户,通过无源网络的设计,同样可以适应光纤接近用户的发展趋势,提高网络质量,实现网络升级的目的,又可以适当解决楼放用电问题。
2.无源网络的网络结构
2.1单光站网络
当具有覆盖区域集中,规模不大(4-10栋楼、400户左右)的网络设计需求时,可以采用单光站网络的结构。这种网络结构的意义在于使用一台光站,直接覆盖所有设计用户,不再使用放大器。
光站采用具有高增益正向输出的四端口光站,用以保证光站的覆盖范围。反向为光路回传,增益36dB。骨干电缆以-7电缆为主,入户为-5电缆。
光站的每个端口以分配器将信号均分后,直接入楼带户。设计的时候,注意电缆尽量集中在光机处,减少地埋引上箱的数量,尽量减少铝管线的使用数量,尽量减少供电环节,减少过电分支器的使用数量。
2.2园区网络
园区网络指得是由10栋楼到几十栋楼组成得大型社区内的网络。由于网络覆盖范围较大,接入用户较多,无法用单光站无源网络覆盖。这种大型社区,往往对物业管理的要求较高,在管道、用电等方面对我们的限制较多。
对于这种大型社区,在采用无源网络进行用户接入的时候,需要使用园区无源网络的接入形式。这种方式有以下一些特点:
2.2.1需要多个光机覆盖
由于用户数量较大,单个高增益光机无法全部覆盖,需要在园区内合理设置多个光机,分区域覆盖,每个光机覆盖8到10栋楼。
2.2.2光分路器置于园区内部
考虑到光纤资源,需要在园区内合适位置安装光分路器,园区内光机的下行光缆在园区内部解决。
2.2.3机房光功率需要特殊设计
由于终端光机数量的增加,园区内光功率要求增大,需要机房在光功率上进行保证。这给机房光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2.2.4回传方式多样性
同样,考虑到回传光纤资源,园区内光机暂时还无法满足独立回传的要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由多个光机共用回传光纤。根据前期积累的经验,综合考虑光缆、电缆和管道成本,建议以2台光机共用一芯回传光纤为佳。科技论文。
2.3V-Hub网络
单光站网络和园区无源网络解决了电缆的使用问题,而Aurora的Passive HFC技术方案更加注重解决光缆的问题和数字回传的问题。科技论文。从传输上来讲,它以波分复用技术为本质;从网络形态上讲,它以无源网络为基础;从设备上讲,它以V-Hub核心。
在城域范围之内,通过数量较少的光纤,连接多个区域中心,形成分布式的光纤网络系统。和以往的分布式HFC网络构架不同,V-Hub网络在传输上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将多路信号源和数据信号共纤传送,极大地节约了从核心机房到区域中心的光纤资源;对于反向传输,一方面,可以将每个光站的反向通道数字化后与其他光站的数字回传叠加传输,甚至可以和其他数据信号共同使用光纤带宽。通过这种技术,原则上,我们可以使用4到8芯光纤保证核心机房到区域中心的连接。
作为区域中心,V-Hub既是正反向信号的接收、处理、分配中心,又是区域内光纤的管理中心。一方面,V-Hub对接收下来的光信号进行解复用处理,然后将各种光信号放大后重新分配、复用,向不同的光站传输;另一方面,通过高集成模块将光纤的分配点一并集中在V-Hub内部,使得V-Hub的集成度非常高;另外,V-Hub采用和光站相同的野外安装模式,非常适合无机房化管理需求,使得它的使用范围大大扩展。
以NC4000光站为核心的无源网络方案是其在园区内部的解决方案。园区内各个光站采用光纤串接的方式连接,正向输出高增益,反向回传数字化,并且可以集成数据信号。是一种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3.结束语
无源光网络作为接入层面的重要手段,随着用户带宽和业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在今后的几年内将会表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速度。同时我们看到在现在这样一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国家的政策鼓励下,随着自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设备、应用的大力发展,也必将促进无源光网络乃至整个光接入网的健康迅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雪.无源光网络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1.
[2]克雷默.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