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BAF对有机物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结合在一起,能够发挥絮凝和生物膜过滤的双重功效,既实现了设备一体化,又降低了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两者各自发挥独自处理优势,同时又弥补对方的工艺缺陷,这是当代污水处理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该工艺受多重因素影响,由于温度对微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污水处理中低温对微生物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考察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去除效果,主要是考察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去除效果。由图可知,温度的变化对SS的去除效果的影响是不明显的,水的粘度与水温有关,水温较低时,水的粘度较大,胶粒间的碰撞几率减少,不利于已脱稳胶粒的相互絮凝,影响絮体的形成过程,因此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对SS去除会受到影响。
关键词:化学生物絮凝,曝气生物滤池(BAF),温度,去除效果,硝化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是在传统化学强化一级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回流部分剩余污泥,采用曝气搅拌代替传统的机械搅拌,以强化处理系统中的生物絮凝作用,它具有加药量少、剩余污泥量少的特点。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并借鉴给水滤池工艺而开发兴起,集过滤、生物吸附、生物氧化于一体的新型水处理技术。曝气生物滤池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投资少、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1]。清华大学[2]研究表明,利用BAF工艺对微污染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除
污染效果。BAF对有机物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结合在一起,能够发挥絮凝和生物膜过滤的双重功效,既实现了设备一体化,又降低了基建投资和运行成本,两者各自发挥独自处理优势,同时又弥补对方的工艺缺陷,这是当代污水处理技术重要的发展趋势。该工艺受多重因素影响,由于温度对微生物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污水处理中低温对微生物的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考察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去除效果,主要是考察系统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的去除效果。
1 试验装置与方法1.1试验装置 小试装置设计规模2m3/d,主体分为两个部分:化学生物絮凝工艺主要去除有机物和总磷;后续的曝气生物滤池主要用于硝化,进一步降低有机物。试验进水取自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污水经潜水泵进入水箱,然后由柱塞泵提升后进入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反应池出水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一部分剩余污泥回流反应池,沉淀池出水进入中间水箱,再经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曝气生物滤池采用上向流,反冲洗水来自曝气生物滤池出水。其工艺流程见图1。反应池、沉淀池和曝气生物滤池均采用有机玻璃制成。反应池容积58.8L,有效容积44L。曝气生物滤池柱高2.0m,内径200mm,柱内填充有粒径为3-5mm的生物陶粒,滤料高度为1800mm。生物陶粒的主要成分:SiO2为54.29% ,Al2O3为16.44%, Fe2O3为4.23%,CaO为2.86%,MgO为0.46%。柱侧壁设有取水口,底部是气水混合室,反冲洗采用气水反冲洗。
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experimental system
1.2试验方法1.2.1试验水质试验原水取自李村河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其水质见表1.2。
表1.2 试验用原水水质
Table 2-1 Quality of rawwater in trial
项目 |
指标范围 (mg/L) |
均值(mg/L) |
CODCr |
200-530 |
350 |
NH3-N |
42-71 |
55 |
PO43--P |
1.3-5.8 |
3.7 |
TP |
4.8-7.9 |
5.6 |
SS |
420-540 |
475 |
1.2.2试验检测方法试验中的检测项目均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测定[3],其中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PO43--P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SS采用103℃-105℃烘干重量法。
1.2.3试验的启动和运行试验工艺参数,见表2 、表3。
表2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运行参数
Table 4-1 Operating parameters of chemical-biological flocculation process
工艺条件(参数) |
值 |
流量(L/h) |
66 |
污泥浓度(mg/L) |
3000 |
水力停留时间(min) |
40 |
FeCl3投加量(mg/L) |
30 |
污泥回流比(%) |
70 |
表3 BAF运行参数
Table 4-1 Operating parametersof BAF
工艺条件(参数) |
值 |
流量(L/h) |
35 |
水力停留时间(h) |
2 |
滤速(m/h) |
0.5 |
反冲洗周期(d) |
2 |
溶解氧(mg/L) |
3 |
1.2.3.1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启动
接种15L活性污泥,加入化学生物絮凝反应池,调节各廊道溶解氧分别为2mg/L、1.5mg/L、1mg/L,污泥回流比约为70%,试验开始间歇进水,每隔3小时进水,进水流量为30L/h,次日反应池污泥浓度达到3000mg/L,开始正常连续进水,同时投加液态絮凝剂FeCl3,投加量为30mg/L,每天定量排出剩余污泥,启动试验大概持续10天左右。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