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MTO型企业由于是按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其生产的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因此,按常规的方法在MTO型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将达不到预期效果。结合标准资料法的基本思想,通过在企业建立由公共工序组成的“标准工序库”,为MTO型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结合实际讲述了MTO型企业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的方法及执行步骤。
论文关键词:订货型生产(MTO),标准化作业,标准工序库,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已经由卖方转向买方,客户对产品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个性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适应市场变化、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1]。同时,为适应不同的客户需求,企业常需要更换一线员工,从而导致一线员工流动率和人工成本的升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要保持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竞争优势,实施标准化作业至关重要[2]。对于订货型生产(Make to Order,MTO)企业来说,由于其自身生产特点的限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具备更高的灵敏性和对市场变化更快的响应速度[3]。因此,如果能在MTO型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必然会大大降低其员工流动率和人工成本,提高其响应市场变化的速度。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许多备货型生产(Make to Stock,MTS)企业已经实施了标准化作业,但对于许多MTO型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可以实施或者想实施但却不知该如何实施标准化作业。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在某大型变压器公司参与实施标准化作业的经历订货型生产(MTO),探索MTO型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的途径。
1标准资料法和标准工序库
一般而言,MTO型企业产品标准化程度比较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困难。但在实际生产中,MTO型企业虽然是按订单进行生产,但大多数产品生产流程都有若干相同的公共工序。比如在变压器线圈绕制过程中,无论是哪种型号的线圈,都会有包扎绝缘这道工序。对于这些公共工序,可以利用标准资料法的思想来进行处理。
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时间研究、工作抽样、PTS等)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经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基本操作单元)正常时间值的数据库。利用标准资料来综合制定各种作业的标准时间的方法叫做标准资料法[4]。企业如果掌握了一套公共要素标准时间的数据,就不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对同一要素进行测时。只要给这些重复发生的要素建立资料库,一旦有了新订单,就不必对新的作业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而只需将它分解为各个要素,从资料库里找出相同要素的正常时间,然后通过计算加上适当的宽放量,即可得到该项新作业的标准时间。
因此,对于MTO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公共工序,可以通过程序分析和作业分析等手段将其标准化,而后将这些标准的公共工序组成一个工序库,即“标准工序库”。MTO企业如果建立了标准工序库,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就不需要对同一工序进行重复编写。当新订单来临时,只需从“标准工序库”里选取公共工序,辅助新订单产品所需的特殊工序,即可组成新订单产品的标准作业指导书,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在MTO型企业里面实施标准化作业。
2.建立标准工序库
建立标准工序库,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的所有类型产品进行分析,统计出其中的公共工序,并加以分析整理,编制成图、表等形式的资料,即标准工序。标准工序库的建立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标准工序库建立流程
确定范围。一般情况下,应把范围限制在企业中的一个车间或一定的生产过程内,比如变压器中的线圈绕制过程。因为不同车间(生产过程)的作业相差一般比较大,而同一车间(生产过程)内的作业有一些公共工序,它们的操作方法相同。
程序分析。运用“ECRS”四大原则对现有生产流程进行优化,首先考虑取消该工序,对不能取消而又必要者,再考虑进行合并,重排和简化。
流程分解。将流程分解为工序,要找出尽可能多的各种流程里的公共工序。
作业分析。通过作业分析订货型生产(MTO),使每道工序的作业结构更合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其时间消耗,提高作业效率。
编写标准工序。对分解出来的公共工序进行详细的描述,除了具体的作业步骤外,还需写明所需的工器具、备品备件及材料、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等内容。此过程需要车间工艺人员和工段长等人的参与。
检验。将编写好的标准工序资料送到生产一线,让一线员工按照其进行操作,检验此标准工序是否标准,如果不符合标准,还需返回第二步,重新进行程序分析等步骤。整个过程需要工艺工程师和工段长在场监督操作。
分类编码。对标准工序进行分类和编码,以便使用者能快速检索,得到所需的正确资料。分类可以按设备型号或生产阶段等方式进行。比如变压器线圈绕制按生产阶段可分为准备阶段、绕制阶段、装配阶段;按设备则可分为立式绕机、卧式绕机等。
入库免费论文。将编好码的标准工序存入标准工序库,以便检索。
对于流程分解出来的非公共工序,仍需编写其标准工序、检验、分类编码和入库,以备将来调用。因为企业虽按订单组织生产,但产品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当一个新订单到来时,这些非公共工序也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公共工序。
3.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
MTO以顾客的订单为依据,按用户特定的要求进行生产。因此,订单与订单之间有许多差异,企业一旦有了新订单,都需要重新进行组织设计,然后进行制造。对于每一种产品,都要重新编制标准作业指导书。在编制作业指导书时,先将整个生产流程分解成各个工序,然后在标准工序库里搜索相应工序。对于已经存在的工序,可直接调用;没有的工序,则由车间工艺人员共同商定后进行编写。最后把所有工序组合起来,形成新产品的标准作业指导书。标准作业指导书样本如表1所示。新编写的工序指导书应存入标准工序库,以备将来调用。这样一来,标准工序库里存放的工序就越来越多,越来越齐全;而编写新作业指导书时需要重新编写的特殊工序将逐渐减少。
一份完整的作业指导书,除了封面上的一些常备信息(作业名称、编号、编写人及
表1 标准作业指导书样表
作业步骤
|
需时
|
作业示意图
|
|
|
|
|
|
|
|
工艺要求:
|
NO.
|
使用物料
|
工装、仪器
|
|
名称及规格
|
位置
|
用量
|
名称
|
位置
|
到位时间
|
|
|
|
|
|
|
|
|
注意事项:
|
|
|
|
|
|
|
|
|
|
|
|
|
|
|
|
时间、审核人及时间、批准人及时间等)之外,还必须至少包括以下这些内容:
流程图。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图能使操作者对整个生产流程一目了然,一般绘在作业指导书的前部分。
作业步骤及所需时间。作业步骤所包含内容比较多,应包括从标准工序库里抽取的工序的编码、操作的具体动作描述。具体作业所需时间在可通过作业测定来确定。
工艺要求。注明每一工序的工艺要求。
使用物料。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需按时按量存放到指定地点。
工装、仪器及到位时间。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装仪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放到指定位置。
注意事项。对于生产过程中易出错的步骤及危险点等应特别提请注意。
以上内容是标准作业指导书应备有的消息,具体情况下可做相应的增添。指导书的页眉页脚可写上该指导书的适用范围及审批权限等内容。
4.标准化作业的具体执行
当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出来以后,还需在企业(车间)具体的推行订货型生产(MTO),按计划进行作业。在MTO型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培训。执行标准化作业之前,需要组织员工进行标准化作业的专题培训,让员工熟练掌握工作程序和要求。并且要向员工灌输遵守标准的理念,使他们深入彻底理解标准化的意义。
2)监督。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监督一线员工按照指导书进行操作。员工在执行过程中不能随意更改指导书内容,但如发现指导书内容不符合现场实际和有关规定,应立即停止工作,由作业负责人根据情况修改后执行,必要时应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记录,通知作业人员按修改后的指导书进行作业。
3)完善。企业(车间)应定期召开改善检讨会,介绍改善成果,明确今后改善方向。不断修正、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作业,使作业标准化水平迈向新的高度。
5 结束语
标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对职工、企业都将有极大的好处。通过运用标准资料法的基本思想,为企业建立由公共工序组成的标准工序库,从而使得在MTO企业实施标准化作业成为可能。可以预见,一旦在MTO型企业实施了标准化作业,必然会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降低员工流动率和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
[1]理查德.B.蔡斯:《运营管理》[原书第九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白东哲:《生产系统现场工作研究》[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陈荣秋、马士华:《生产与运作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