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由于矿压活动,引起钻孔套管断裂及钻场周围底板鼓起出水,根据现场情况分析,研究处理方案。采取先扩孔提取断裂套管,再下放小直径套管,然后采用落沙封堵裂隙点、沙浆混合注浆的方法,成功治理了底板鼓起出水,消除了矿井安全隐患,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钻孔/施工/套管/扩孔/注浆
1、钻孔基本情况
淄矿集团埠村煤矿东区为解决431辅助下山采区、423采区的防尘用水,在-390m东大巷施工一徐灰观测钻孔, 2006年11月7日开工。开孔层位3煤顶板细砂岩,终孔层位徐灰,终孔孔深219.9 m,水量72.0 m3/h,压力4.0MPa,钻孔结构为双层套管,水泥固结。第一层套管Φ127×8mm、共24.50m,第二层套管Φ89×8mm、共186.50m。,2007年1月8日竣工后即投入防尘用。该钻孔投入使用两个月,周围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2007年3月11号发现钻孔周围出水,钻孔以东8m范围内底板多处地点涌水,最远两处出水点距钻孔23m。最大涌水量为43.53m3/h。
2、钻孔及周边巷道出水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巷道底板多出底鼓,平均底鼓0.5m左右机械论文,且两帮均有片帮,顶板冒落,岩层断裂痕迹,并且发现钻场内水泥浇筑的钻机平台出现明显裂缝,分析为矿压多次活动使钻孔产生裂隙,导致钻孔产生渗漏,发生底板突水。由于矿压活动仍在继续,钻孔的危险程度在加剧,根据以往经验一般矿压破坏底板深度在12m左右。因此决定采用在孔内重新下套管落沙封堵裂隙点的方法,进行封堵裂隙和加固钻孔及周围底板,同时封堵钻孔,消除隐患。
3、钻孔治理方案
3.1套管选择及施工:根据钻孔周边出水情况,采用在孔内重新下放小直径套管,进行套管固结后,采用落沙封堵裂隙点的办法,进行封堵裂隙和加固钻孔及周围底板,同时封堵钻孔。小直径套管采用直径为Φ60mm无缝钢管,从孔口开始下放套管,当套管下放至孔内3.8m处,套管无法下放,随即改用1寸管子下放,仍然不能下放。在此情况下,分析是套管在孔口下3.8m处已断裂并错位。为探明套管断裂情况及错动方向,加工直径为Φ73 mm的圆木木塞沿Φ60mm的套管下放,经两次用木塞撞击套管留下的印迹分析确认,断裂处上下套管重合处不足20mm。套管断裂后,上部套管向巷道中心方向移动。针对上述情况,决定首先采用大孔径钻头扩孔,钻进至套管断裂处,提出上部断裂套管,再下Φ60mm套管进行落砂封堵的方法,同时注浆封堵钻孔。
-
原套管第一层外径Φ127mm、壁厚8mm、第二层套管外径Φ89mm,壁厚8 mm,所以扩孔钻头孔径采用Φ219×16mm,岩芯管为Φ219×6mm,每段长500mm,采用丝扣连接方式加长岩芯管。扩孔施工钻进3.8m,找到套管断裂部位后,然后停止钻进机械论文,并成功提取上部断裂套管3.8m 。套管提出后,沿下部Φ89mm套管下放小直径Φ60mm套管7.5m,小直径Φ60mm套管外漏孔口0.7m,进入下部Φ89mm套管2.7m(如上图所示)。
3.2落砂封堵:Φ60mm套管下到预定深度后,用两付卡子将套管固定在钻机架上。孔口处用Φ60mm高压水门连接落砂管后,实施落沙。因Φ60mm套管与原89mm套管间隙大,孔内水压高,水量大,要反复多次落砂,保证施工效果。施工方案如下图所示。
-390m东大巷防尘孔落砂堵水示意图

|
4、钻孔及出水点封堵施工
4.1选材:
原套管外径Φ89mm、壁厚8mm、内径Φ73mm,故采用60mm套管下至50m深度,孔内全部细砂充填,使细砂在静水压力下充填出水裂隙。Φ60mm套管外径Φ70mm(包括接箍),原套管与新下套管间隙1.5mm。
4.2落沙充填:
在Φ60mm套管上安装落沙装置。即孔口套丝连接安装两个Φ60mm高压闸阀,中间为一直径Φ89mm,长度0.5m的落沙容器龙源期刊。施工时,关闭下部闸阀,打开上部闸阀,向容器内注沙。注沙容器满沙后。在关闭上部闸阀,打开下部闸阀。利用钻孔内静水压力,让细砂在孔内自由沉淀,向出水裂隙处充填。在经过3天的落沙施工后,共注入细砂500Kg左右,巷道底板各出水点处均有细砂返出,且水量逐步减小。
4.3注浆方法
4.3.1采用纯压式注浆,一般采用连续注浆的方法,尽量使浆液扩散到裂隙中,注浆过程中发现跑浆,采取对跑浆处用快凝水泥或棉砂堵塞。
4.3.2浆液配比:根据注浆试验情况确定注浆液浓度,注浆过程中一般采用一浓一稀的原则,初步确定以下浆液配比的选择。
注浆初期:浆水灰比1.5:1
注浆过程中:1:1
注浆起压后:浆液水灰比1.5:1
底板钻孔周围跑浆:浆液水灰比0.5~0.7:1
4.3.3注浆泵量一般初期采用较小泵量,根据吸浆情况再调整泵量,注浆起压时减小泵量,直至达到注浆结束标准。
4.3.4注浆结束标准:
注浆终压标准:大于静水压力的1.5倍,即6MPa。
注浆量标准:一般要求不吸浆为结束标准,对于达到终压标准,吸浆量小于20L/min,维持时间10min以上也可结束注浆。
终压、终量浆液配比标准:浆液水灰比不小于1.5:1。
4.3.5注浆材料、注浆方式及注浆设备:
注浆材料采用标号425的普通水泥。
注浆方式采用人工上料、机械和人工二次拌浆。
注浆设备选用NBB250/6型注浆泵一台。
4.3.6注沙封堵裂隙取得良好效果后,对钻孔进行水泥砂浆注浆。即在落沙容器内继续注入细砂,然后利用泥浆泵向落沙容器内注入水泥浆液。使水泥浆液在落沙容器内与细砂混合。以大于钻孔水压1.5倍的泵压(水压4MPa机械论文,注浆压力6MPa),高压向孔内注浆。
4.3.7在钻孔出水现象消除后,对防尘孔进行水泥封孔注浆
注浆初期:浆水灰比1:0.8,泵压4.3MPa,用水泥1.5吨。
二次注浆: 浆水灰比1:1.1,泵压5.0MPa,用水泥1.3吨。
三次注浆: 浆水灰比1:1.2,泵压6.5MPa,用水泥0.4吨。
注浆完成后起压,压力7.0MPa,稳压20分钟后,压力为5.0MPa。
至此,对防尘孔的注浆封孔工作完成。
5、施工效果
经过对防尘孔扩孔提取套管,落沙封堵裂隙和水泥封孔注浆后,钻场周围底板各出水点都成功封堵。钻孔内无出水现象。为确保安全,施工结束后,对钻孔及巷道底板进行了1个月的定期观测,期间没有发现底鼓和出水等异常现象,表明钻孔处理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消除了安全隐患,取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