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CPU占用率比较
(注释:1代表硬件仿真,2代表完全虚拟化,3代表准虚拟化,4代表操作系统层虚拟化)
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服务器模型如果采用完全虚拟化技术,可以大大降低CPU的使用率,服务器具有较高的性能。
4.3.2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的实验结果分析
IP负载均衡技术的选择对于负载均衡器的效率非常重要。现假设有三台服务器,集群在一个负载均衡器上,有三个客户端,在每个客户端上都安装LoadRunner压力测试程序,同时启动IIS服务器,三台服务器通过cisco cantalyst 2900 x1交换机和和主节点服务器(LoadBalancer)相连,三台客户机通过3com 3300交换机和主节点服务器相连。在此服务器集群体系中为每个集群节点配置网络负载平衡服务,并分别采用三种IP技术进行仿真实验,其拓扑结构如图5所示。

图5:集群系统架构
(1) 性能测试指数
·吞吐量=负载程序数/总耗时时间=负载程序
数/(负载程序数*平均查询时间*0.8+负载程序数*平均写入时间*0.2)
·平均执行时间=平均查询时间*0.8+平均写入实际*0.2
其中:平均执行时间这一项指标是性能测试指标的综合反映。
(2)测试结果分析,如下表所示:表2:平均执行时间性能对比表
B C A
|
N
|
2N
|
5N
|
10N
|
VS/NAT
|
7.3
|
11.2
|
14.3
|
17.8
|
VS/TUN
|
6.8
|
10.1
|
12.9
|
15.8
|
VS/DR
|
6.6
|
10.9
|
13.7
|
16.9
|
(注:A代表IP技术,B代表平均执行时间(单位:ms),C:代表同时访问的用户数,N代表100人,)
经过分析,三台服务器组成的集群系统,如果大量客户并发访问,采用IP隧道技术(VS/TUN)实现虚拟服务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相同负载下的集群系统的应用程序的平均执行时间将会减少,从而提高集群系统的吞吐量。
4.3.3三种连接调度算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调度算法的选择同样对负载均衡器的效率非常重要。建立与图5相同拓扑结构的模型,分别采用最小连接调度算法、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和持续的客户端连接调度算法进行试验。
下面以数据库集群来测试三种调度算法负载平衡,模型部署如下,选择ORACLE11g数据库,将其分别安装在图5的三个服务器上,在Load Balancer上安装oracle自己的数据库集群软件clusterware,实现真正的应用程序集群(即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
当数据库的并发访问数较小时,三种算法的性能差不多;当访问量逐渐增多时,又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分布式,在这种情形下,持续的客户端连接调度算法呈现出自己的优势,它会快速的将请求发送到最近区域的分布式服务器上,并且可以自定义超时时间。第二种情形是非分布式,在访问并发量
激增的过程中,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因为TCP链接达到一定数量时,最小连接调度算法会使服务器进入等待状态,而加权最小连接调度是最小连接调度的超集,它可以使用加权算法找到最小链接的服务器,最大限度的降低访问的等待时间。
综上三种实验所述,本服务器模型比传统服务器模型在效能上有很大的优势。具体表现在:它可以使企业服务器的利用率从传统的15%~30%提高到80%以上;高强度的企业业务的持续性;高可靠的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以及低廉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等。
5 结束语
在Linux平台之上,利用虚拟化技术结合负载均衡调度算法,可提高企业现有服务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持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节省企业大量的IT成本。鉴于该方案带来的优势,相信Linux服务器的虚拟化与集群技术在企业服务器这一广阔的领域里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红.浅析Linux虚拟化技术.湖北示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1):62-64.
[2]Wensong Zhang.Linux Virtual Server for Scalable Network Services. National Laboratory forParallel & Distributed Processing Changsha Hunan 410073, China.
[3]BitsCN.磁盘阵列技术.http://www.bitscn.com/store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