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经济学论文

国际分工与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研究(图文)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2、外商的直接投资加速了产业聚集的形成。近几年,外商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福建、山东等地区,而且投资的数额在逐年的递增。外商的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累积效应加速了产业在该地区的聚集。
 

3、企业的区位选择的内在动力。论文参考网。企业的区位的选择是产业聚集的内在动因,并且在外部性较强的行业显的更加突出。产业聚集能够提供特定技能的劳动力市场,从而近可能小的避免了劳动力短缺的可能性,同时基础设施等公共用品建设可以获得规模效应。从贸易成本降低的角度分析,区域为了实现规模经济从而尽量的降低运输成本,导致了产业聚集程度的加强。

(二)产业聚集的主要弊端

1、缺乏形成产业集聚的整体条件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需要如下条件: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组合、足够的市场需求和适宜集中的地方产业政策。但是对于我国情况而言,除了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地区外,这些条件在大多数地区并不完全具备,要素流通的不顺畅,资本稀缺和使用低效,区域市场需求不强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不当等是这些地区的通常弊病,这常常造成对区域产业集聚的阻碍。

2、地区经济和地方利益保护的存在割裂了产业规模经济效益

由于我国原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全国被分为许多相对封闭的地方市场,小而全的模式,在经济转型的初期,不可能一夜之间转变。地方保护的思维惯性和地方利益的现实存在,使得我国的区域产业发展的依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

三、对于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1、重新塑造我国的区域分工格局。我国的区域分工有以下几个特点:丰富的自然资源多位于中西部地区,而生产力和经济要素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产业结构来说,东部地区处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阶段,中部地区处于产业结构变动加速期,而西部地区还没有进入产业结构的变动加速期;对外开发以及外国的投资水平也是东部地区大大高于西部地区。这种单一化的区域分工格局有它显著的局限性。按照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对区域分工要求,我国的区域分工格局不再是沿海与内地的分工,而是一个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要求的三级分工体系,也就是说东、中、西三大地带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逐步形成一级的分工体系。

2、在国家区域内实施一体化战略,打破地方市场的割据局面,努力形成一个统一市场。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是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现象十分严重,不利于产业聚集的形成,不利于实现规模经济。因此,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改变原来的规章制度,打破条块分割、行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逐步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相互协调机制,加大开放力度,完善市场的调节机制,促进企业间的合理分工与合作,实施一体化战略,努力形成一个统一的市场。

3、用产业聚集的理论指导区域经济分工。在工业 话的初期,区域经济的分工基本遵循这样的原则,经济比较发达区位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以高附加值的产业为主,而经济条件较差则主要以开发初级原材料或者低附加值产业为主,这种配置方式在工业化的初期是比较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落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不甘心做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他们期望通过水平分工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发达地区失去竞争力的衰退行业在欠发达地区可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因此,在区域经济分工中,应该进一步引导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垂直分布为主的格局向水平分布为主的格局过渡,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推动经济的发展。

4、各级政府要积极为产业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产业聚集的初始和升级阶段,都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的介入要遵循适当的原则,绝对不能大包大揽。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指定配套的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策,为本地区的经济资源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资源的流入,为产业聚集的形成和升级提供优质的服务。各级各地政府要根据当地的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运用财政和税收等相关政策,持续不断的给予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此外,政府应该积极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投资、科研和居住等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大力吸引外部资金、优秀人才,为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要建立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规范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制度,消除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等不良行为的出现。

5、营造积极进取的区域文化环境。一个地区的文化是一种精神,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在区域内塑造一种不断进取、勇于冒险、公平竞争的思维方式,这种精神可以使企业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使资源在各个行业、企业之间频繁流动,从而达到较为有效的配制。区域的成员还应该有相互合作的意识,区域中的个人和企业都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整体优势的发挥,区域内的合作和交流不单单是企业之间的金融方面的,还包括企业各人员之间非正式的交流和合作。区域内的企业还离不开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它应该成为众多高校、研究机构的集中地和联络地。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促进高校研究院与公司的交流合作,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胜.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N]. 当代财经 ,2003年10期
2、李小建.新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 [N]. 经济经纬,2004年第3期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广东绿色经济发展论述
下一篇论文:国际结算方式的组合运用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经济学论文
最新经济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