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结构系数与人均GDP的散点图
在考察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我们先利用两幅散点图来判断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图1)。直观看来,人力资本存量与人均产出具有明显趋同性,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关系,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地区,经济增长水平也就越高。而人力资本结构系数与人均产出呈负相关,就是说人力资本结构越不平衡,经济增长水平就越低。图1为我们提供一个粗略的判断,为了更为深入地考察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方向以及趋势变动,有待利用较为前沿的分位数回归方法加以研究。借鉴Thomas等(2000)的思想,我们将模型设定为:
(6)
(7)
其中,AGDP是为了真实反映经济增长所采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教育基尼系数用来反映教育不平等;h是受教育年限用于衡量人力资本水平;n表示劳动力从业人员的环比增长率经济学论文,用于表示劳动增长率水平;k表示资本存量,用于表示资本形成总额。
2.2指标的选取
经济计量分析的有效性既取决于经济理论是否把握经济现象本质,还取决于模型中变量的代表指标是否符合经济理论要求,以及基础数据的可得性和准确性。为分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必须对各个变量的指标选择进行分析与调整。
(1)人均产出指标。一般选用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国民经济总产出水平,该指标可以直接从官方统计取得。本文收集1998-2008年GDP基础数据,并换算为人均产出。
(2)物质资本投入指标。物质资本投入量应该是直接或间接构成生产能力的资本总存量。规范的物质资本投入要从全社会各项非消费项目中获得,由于没有现成时序数据,需要进行估算。同行们的处理方法有:一是标准的估算方法“永序盘存法”,即选取某个存量数据较完整的年份为基础,根据各期的新增投资和各类资产折旧率,可以向前或者向后递推得到整个考察期资本存量。二是直接采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替。考虑到采用估算法获得的数据,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不便于研究结论的比较;同时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而不是测算要素贡献率;加之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所以,本文采取用固定资产投资额来代替的做法。
(3)劳动增长率指标。由于劳动也是产出增长的要素之一,所以引入劳动作为控制变量是合适的,在这里一般采用劳动力从业人员的环比增长率,用于表示劳动增长率水平。
(4)人力资本存量指标。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既可以从产出角度度量,也可以从投入角度度量。前者最常用的方法是劳动者报酬法,即用劳动者得到的平均报酬来间接反映其蕴藏的人力资本,此方法受我国薪金政策影响较大,加之劳动者所具有的人力资本同其在生产中显示出来的并非一致,故较少使用。后者主要采用受教育程度法。受教育程度是以劳动者受教育程度或受教育年限代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这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也是得到众多跨国研究结果验证的替代指标,此方法不仅计算数据准确易得,而且排除了以货币计算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价格因素的影响。综合比较后,我们选用了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代表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平均存量。
根据我国的教育体系,我们将15岁以上在业人口按教育程度分为5组,分别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 、高中文化程度(含中等职业教育)人数 、初中文化程度 、小学文化程度 、和文盲半文盲人数 。根据受教育年限,设定各类人员的权数,具体为:文盲半文盲为1,小学为5,初中为8,高中为11,大专及以上为15。最后,通过加权求和得到人力资本总存量。用得到的人力资本总存量除以接受不同级别教育的人数总和即得到人力资本平均存量(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用公式表示:
(8)
(5)人力资本结构指标。同收入基尼系数一样,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等性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来衡量,应用受教育年限计算的教育基尼系数即人力资本基尼系数为:
= (9)
其中,H为相应人口平均受教育年数。 、 代表既定教育水平中的人口份额; 、 代表各教育水平的平均累积受教育年数;把 定义为各教育层次i的平均受教育年数。
参考Barro和Lee(2001),Castello和Domenech将受教育水平分成四个层次:文盲(0)、初等教育(1)、中等教育(2)、高等教育(3)。令n=3,m=3,则 , , , 。将这些恒等式代入上式,得出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10)
由公式可知:我们可以知道,该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等于0时,表明人力资本总量在各个区域之间的分布是最均匀的,分布差异最小;基尼系数的值越大,表明各区域之间的分布差异越大。
2.3样本数据
研究样本的起点是1998年,视线窗为1998-2008年,共11年。在此期间,由于西部大开发以及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急剧增加,导致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结构显著性变化。因此,为了减少数据处理中的误差经济学论文,尤其是异方差,本文遵循惯例,对原始数据分别取自然对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主要统计变量的性质(表1),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统计年鉴》。
表1 主要变量的统计性质
变量
|
观测数
|
均值
|
标准差
|
最小值
|
最大值
|
中间值
|
J-B值
|
人均GDP
|
330
|
9.202
|
0.610
|
7.741
|
10.996
|
9.162
|
10.066
|
教育基尼系数
|
330
|
-1.228
|
0.229
|
-1.770
|
-0.534
|
-1.231
|
2.386
|
平均受教育年限
|
330
|
1.957
|
0.118
|
1.592
|
2.321
|
1.955
|
18.981
|
劳动增长率
|
330
|
0.012
|
0.031
|
-0.141
|
0.238
|
0.0120
|
3013.028
|
物质资本投资
|
330
|
8.436
|
1.157
|
4.635
|
10.910
|
8.5269
|
8.864
|
3.实证分析
首先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30个省的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常规分析,为了进一步揭示在经济增长的不同水平下,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存量和一些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影响度的变化,运用不同经济水平下的分位数回归的方法以期能的出更详细的分析。
3.1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首先我们在个体效应不显著的零假设条件下,通过建立F统计量对个体固定效应的显著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为F(29,297)=105.04,相应的概率P为0.0000,这表明个体固定效应非常的明显。在这里用个体固定效应对30个省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表2)。
表2 1998-2008年全国范围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固定效应模型
|
分位数
|
q=0.1
|
q=0.3
|
q=0.5
|
q=0.7
|
q=0.9
|
Lngh
|
-1.257637
(-12.1250)
|
-1.078434
(-6.089772)
|
-1.024865
(-4.728561)
|
-1.192895
(-10.06368)
|
-1.301594
(-6.573572)
|
-1.359778
(-8.595023)
|
lnn
|
1.617301
(2.367396)
|
2.335251
(1.509940)
|
2.080809
(1.108008)
|
3.591221
(2.671347)
|
1.765419
(1.105026)
|
1.227195
(0.842072)
|
lnk
|
0.221044
(10.20291)
|
0.279230
(6.994225)
|
0.267684
(5.382840)
|
0.218516
(5.718696)
|
0.186341
(6.388946)
|
0.192434
(5.891050)
|
c
|
5.773158
(38.21431)
|
5.046434
(19.27749)
|
5.449243
(21.68207)
|
5.825795
(17.88446)
|
6.199196
(23.57302)
|
6.146164
(23.78004)
|

|
0.675674
|
0.425210
|
0.419177
|
0.429894
|
0.431249
|
0.452300
|
观测数
|
330
|
330
|
330
|
330
|
330
|
330
|
从固定效应模型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结构的系数为-1.25,说明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很大,即教育基尼系数每下降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达到1.257637个百分点。在这里我们选用5个具有代表性的分位点来表示条件分布情形下的信息,它们分别是0.1、0.3、0.5、0.7、0.9。从上图可以看出,分位数的取值在-1.078434到-1.359778之间,人力资本结构系数与固定效应平均值大体相似,只不过在不同的分位点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各个分位点人力资本结构的系数(绝对值)都大于1,这说明对经济的影响是显著地,在各点分布呈现递增的趋势,在分位数0.1、0.3、0.5时 ,其值低于固定效应下的平均值,在分位数0.7、0.9时大于其均值。这说明当人均产出处于条件低端分布时,人力资本结构的负面效应较小,在人均产出处于条件高端分布时,人力资本结构的负面影响较大。对于处于条件低端分布的省份,应加大教育投入,缩小教育不公平现象。
通过观察资本存量在各分位点的值,其系数值在0.186341与0.279230之间变动,就其系数来看说明资本存量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资本存量在各个分位点的变化来看,基本上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反应速度对其增长的灵敏度在逐渐减弱。劳动从业者增长率在各个分位点都不显著,这说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极其有限。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