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实测用户用水模式的目的是获得不同类型用户的连续用水规律。经济结构是用水模式分类的一个导向。为后续用水模式测试的类型划分和用户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用水模式,模式分类,模式测试
1.概述
用户用水模式(用水量变化曲线)能够反映城市各类型用户全天用水变化的统计规律,是了解一个城市用水情况的重要依据。实测用户用水模式的目的是获得不同类型用户的连续用水规律,了解各种类型用户用水模式,并应用于管网建模的节点流量计算。所以,用水模式的测试和校准确认是建立管网的重要步骤,也是管网建模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1]。
对一个城市用水模式的测试,包括该城市主要用水特征(模式调查)、用水模式及典型用户的选取(模式数量确定)、测试方法与步骤(模式测试布局)、模式的形成(测试数据处理)等五个方面。用户调查工作是对用户的用水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是用水模式划分的基础,通过调查可以合理的简化合并一些用户用水类型。以下对用水模式用户的选取,分析以及测试进行详细的介绍。
2.用水模式调查
用水模式调查主要是为了掌握一个城市的用水特征,为后续用水模式测试的类型划分和用户选择提供依据,调查内容包括:
(1)经济结构
用水模式受地方的经济结构影响很大。不管是人为规划还是自然形成,经济结构是用水模式分类的一个导向,也是各类型用水占总用水比例大小的一个决定因素。
(2)营业收费系统
营业收费系统记录了水司历年的水费收入,通过分析水司营收系统的用户信息可以初步确定城市用户情况,包括:各类型用户的位置分布、平均用水量、用水人口分布及人均用水量数据等。根据用水量大小的不同,将用户划分为大用户和一般用户,并选择部分大用户做为调查对象,进行归类、分析,以保证调查的典型性模式分类,考虑的因素包括:上班制度(一班制、二班制、三班制)、淡旺季用水情况、法定节假日和休假制度、周末上班情况等。
(3)选择多个具有典型性的用户
通过对用户的筛选,可以减少调查的工作量,提高调查的效率。筛选后的待调查用户不仅更加精炼,还使调查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把握重要用户的用水模式,筛选原则包括:①根据用水种类,选取用户的用水模式要覆盖全面;② 根据行业类型选择调查用户;③ 选取的用户具有代表性,符合城市统计用水模式和特色模式;④所选类型用户用水总量要占总水量的一定比例;⑤ 所选用户大多数具有在线水量监测的条件,以保证用水模式调查的可靠性毕业论文格式。
3.用水模式测试方案确定
用水模式的组成不同城市有各自的特点。根据城市的产业组成,用水模式的分类方法很多,但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居民类用水:普通小区、高档小区、郊县用水;
工业用水:一班制、二班制、三班制、特色产业;
其它类型:行政、商业、学校、洗浴。
(1)测试用户选取的经验和原则
在选取测试用户时,既要考虑到典型性,又要有一定的针对性,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通常可以结合以下经验和原则进行。
① 每一类用水模式能够代表整个管网中该类用户的用水趋势;
② 需要对大型生产企业、重要国家机关单位、重要医疗机构、不能断水或蓄水能力不足的大用户等单位进行测试;
③ 需要对多水源供水管网边界区的大用户进行测试;
④ 需要测试具有独立水源的大用户,并了解其内部供水特性;
⑤ 需要对现供水压力不足、地势较高区域的大用户进行测试;
⑥ 需要对投诉较为频繁的大用户进行测试;
⑦尽可能兼顾每类用户实测点在地理上分布的均匀性,同时还要考虑用户的用水与附近测点压力的关系。
(2)用水模式数量的确定
根据用户调查以及营业收费用户用水种类,把全部用水户进行归类,选取的用水模式要覆盖全面且尽量具有代表性。根据详细的用户调查,对于用水比重较大的用水类型宜细分多设几种模式,原则上用户类别划分的越细,对用水量变化规律的模拟就越准确。但考虑到实际工作量,应该对这些分类进行详细的研究,把用水性质相近的用户合并到一个类别。对于用水量占总用水量较小的类别,如果模型的精度要求不高,也可以考虑将这部分用户合并到相近的用水分类中,以降低工程成本。
(3)数据采集方法
从目前的水司实际情况出发,数据的采集方法和手段通常有两种:在线水表远传和人工抄表。在线远传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但其后续的复用性好,可以实时、随时了解某类用水的变化规律。人工抄表在前期投入少,但抄收数据出错几率大、数据采集间隔时间长,与抄表人员本身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将采集的水量数据整理成标准的格式,供模式分析时使用。
(4)用水模式测试时间的确定
用水模式测试不仅要在用户选择上具有代表性,在测试时间上也应考虑其代表性,从而使测试曲线能够代表整个管网的用水变化情况。测试时间包括总测试持续时间和数据采集间隔两个方面。总测试持续时间指的是从测试开始到结束的持续时间,一般选取一到两个星期作为周期,数据采集间隔则需要根据现场数据的采集条件确定,如在线远传水表数据则可用5分钟作为一个周期,人工抄表则可用15分钟作为一个周期。
4.用水模式数据处理
数据采集时要采用标准化统一格式,在不改变数据的前提下模式分类,将数据的存放格式转换为可进行分析比较的格式。对于用水模式原始数据,一般采用以下步骤及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果和数据图表。
(1)完整性筛选
分析测试数据是否完整,对于当天有个别遗失或错误数据经过适当的补充或校正后予以保留,对当天数据遗失或错误过多的数据则直接废弃。
(2)可用性处理
检查分析对象的整体数据是否可用,抛弃异常数据较多的数据集合,或修正少量异常数据(如因手工抄表造成的)。
(3)时间序列分析
判断对于同一个对象,用水量变化是否呈周期性重现。
(4)相关性聚类分析
对比分析相同类型不同用户的用水模式是否具有相似性,把具有相似性的样本进行归并,计算出每种用户大类的用水模式。
处理采集的数据,应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操作,同时增加更多的数据量化处理方法,以此降低人为的工作量与处理误差。数据处理是保证用水模式准确性的重要环节,随着工程的开展与经验技术日益成熟,需要不断改进。在以后的数据处理中,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工具的改进,布置更多的测点,而随着智能校验工具的开发,可以对采集数据自动进行校验,从而保证了用水模式的准确性和流量分配的合理性。
测试结果分析:若每个用户的用水模式曲线都有很强的日周期性重现,利用这些数据可以为每一个用户建立一个可靠的用水模式,并进一步归类分析各种用水类型的用水模式;对于同类型的不同用户的用水模式基本相同,可以归纳出一条准确、可靠的用水模式,作为该类的通用用水模式;若某类别所有用户根据目前数据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用水模式曲线,则坚决使用类型用户自身特有的用水模式作为参考数据;最后,对于用水不确定性很大的用户,从数据的科学严谨上出发,不拟合该类用水模式,而使用它的实时检测数据[2]毕业论文格式。
5.SZ城市用水模式测试和分析实例
(1)SZ城市用水模式的调查情况
对SZ营业收费系统进行分析,根据营业收费中用户用水量的大小,把用户划分为大用户和一般用户。原则上大用户的总用水量应占城市用水量的60%以上,其对系统的用水规律变化影响较大,作为模式调查的重点。
根据营业收费中的用水种类,初步规划18类用水模式。其中,电子和居民用水所占SZ总用水比例最大,所以将这两类用水模式作为代表模式,选取用水量最大的若干用户作为典型用户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上班制度、节假日上班情况、水池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是否适合人工抄表等,对所规划的类别进行确认,是否具有普遍性。
(2)SZ城市用水模式数量确定
根据SZ提供的营业收费用水类别模式分类,确定18类用水模式,对于用水规律具有较强相似性的用户用水模式进行合并,同时也将用水量较小的类别进行合并,认为他们的用水模式基本相同,以减少测试数量,合理降低工作量和工程成本。经过合并,共有7个用水分类,大大减少了工作量。
表1 将用水量较小类别进行合并
序号
|
合并类别
|
1
|
电子设备制造业
|
2
|
居民住宅业,IC卡居民,房地产开发业,建筑施工业
|
3
|
机械制造业
|
4
|
机关团体,学校,金融保险业,能源业,交通运输、
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电镀,社会福利单位
|
5
|
社会服务业,宾馆业,桑拿、洗浴、洗车业,公共服务,科文体卫
|
6
|
纺织印染制造业,造纸印刷制造业
|
7
|
化工塑料制造业,医药生物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冷饮、饮料、
直饮水生产业,服装加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其它制造业
|
(3)SZ城市用水模式测试布局
根据营业收费数据各月份每个用户的总用水量,最终选取29家用户作为本次用水模式测试用户,其中电子类用水量比例最大,所以该类模式测试选取9家用户,以保证用水模式的可靠性。
表2 用水模式测试用户选取
序号
|
用水分类
|
占总水量比例
|
测点数目
|
1
|
电子设备制造业
|
32.65%
|
9个
|
2
|
居民住宅业,IC卡居民
|
30.20%
|
4个
|
3
|
机械制造业
|
9.54%
|
2个
|
4
|
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业,热电、燃气等供应业
|
7.12%
|
2个
|
5
|
化工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
|
5.29%
|
4个
|
6
|
商业服务业,宾馆饭店业
|
4.94%
|
5个
|
7
|
纺织业,纸制品业
|
2.92%
|
3个
|
此次测试主要对7种用水大类模式分类,29个用户进行8天的连续测量。测试均采用人工抄表的方式,考虑到测试条件的限制,抄表时间间隔为1小时抄一次和30分钟抄一次。将所抄数据记录在统一的表格中。测试完成后分别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可用性等筛选处理,计算各用户的综合用水模式,进行周期性与同类相似性分析,最终得出各类用水模式。
测试所选的用水大户多为企业用户,其用水时间较为平均,测试的用水量都很平稳。根据八天用户的用水情况,大部分用户用水都有其自身的周期性,居民和商业服务类的用户用水呈现较强的同类相似性,所以本次整理出来的居民和商业用水模式曲线可作为SZ该类别通用用水模式曲线使用,居民和商业类模式见下图:

图1 居民类综合用水模式

图2 商业服务业综合用水模式
6.结论
用水模式测试是管网模型建立的关键步骤,测试过程中需要制定详细的用水模式调查计划,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模式种类与测点个数,既降低成本,又保证了测试的质量,使得模型水量分配愈加合理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大口径水表和流量计实行远程实时监控,既为用水模式的拟合提供了充分的数据,又可以对用水模式进行动态更新,从而为提高供水管网模型精度、增长供水管网模型生命周期提供了可靠保障[2]。
参考文献:
[1]上海三高.江门市用水模式数据分析,2008
[2]雷景峰,赖伟祥.城市供水管网系统用水模式现场测试与分析.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