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节能减排论文

变电站直流系统监视装置设计(图文)

时间:2011-04-24  作者:秩名
图3—1用ZC-23型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事故信号装置的回路图

由于大型变电站电气接线较复杂,断路器的数量也较多,通常采用能重复动作的事故和预告信号装置。由于预告信号电路设置0.2~0.3s的短延时,需设冲击继电器,具有冲击自动复归的特性,以避免某些瞬时性故障时,误发信号或某些不需瞬时发出的预告信号。

其工作原理是:当断路器事故粉渣或按下试验按钮SE1时,脉冲变流器TP一次绕组中有电流增量,二次绕组中感应电流起动干簧继电器KR,KR动作后起动中间继电器KM。KM有两对触点,一对触点闭合起动蜂鸣器HB,发出音响信号;另一对触点闭合起动时间继电器KT1,经一定时间延时后,KT1起动KM1,KM1动作后,使KM失磁返回,于是音响停止,整个事故信号回路恢复到原始状态。为试验事故音响信号装置的完好与否,另设有试验按钮SE1,按SE1时,即可起动KSP1,使装置发出音响信号按上述步骤复归至原始状态,使装置发出音响并按上述程序复归至原始状态。按下手动复归按钮也可使音响信号解除。图3-2是ZC-23型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复归重复动作瞬时预告信号装置回路图

图3—2 ZC-23型冲击继电器构成的中央复归重复动作瞬时预告信号装置回路图

预告信号来自各种监测运行参数的单独继电器,例如过负荷信号由过负荷保护继电器发出。目前,广泛采用的中央复归带重复动作的预告信号装置,其动作原理与事故音响信号装置相同,所不同的是只是用光字牌灯泡代替了事故音响信号装置不对应启动回路中的电阻R,并用警铃代替了蜂鸣器。预告信号装置由单独的熔断器FU3、FU4供电,若FU5或FU6熔断则不能发出预告信号,所以对熔断器电源采用了图3—3所示的预告信号装置的灯光监视的方法。

图3—3为预告信号装置的熔断器监视灯接线图

正常运行时,熔断器监视继电器K2带电,其常开触点闭合,中央信号屏上的白色指示灯HW亮;当FU5熔断时,K2失电,其常闭触点闭合,HW被接至闪光小母线(+)WTW上发出闪光。

图3—3所示的闪光装置接线图中闪光继电器由KM、R、C组成。

按下按钮SE时,它相当于一个不对应回路,闪光母线与负电源接通,闪光继电器KTW的线圈回路接通,电容器C经附加电阻R和“不对应”回路中的信号灯充电,于是加在KM两端的电压不断升高,当达到其动作电压时,KM动作,其常开触点KM2闭合,闪光母线(+)WTW与正电源直接接通,信号灯全亮。同时其常闭触点KM1断开它的线圈回路,电容C便放电,放电后,电容C 的端电压逐渐降低,待降至KM的返回电压时,KM复归,KM2断开,KM1闭合,闪光母线经KM、KM1与正电源接通,信号灯呈半亮。重复上述过程,便发出连续闪光。

四 全所停电事故信号及事故照明

当出现全所停电事故时,接在直流母线上的中央信号装置停止工作,碰巧晚上值班人员休息时,无法及时发现故障。要求装设全所停电事故信号装置。目前采用较多的全所停电事故信号装置是设一组专用的汽车电池,接一个铃,该铃由中央信号装置直流电源监视继电器或接在220v直流母线上的电压监视继电器的触点起动,接线如图3—5所示。

图3—5全所停电事故信号

晚上发生全所停电事故时,无事故照明会影响到工作。可在主要工作场所装设应急灯。五 总结

监视装置的设计预防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了事故的频率,为变电所提高了可运行性。如在设计中加入RS485/232接口,通过微机对变电站监视装置的应用,使变电所及时地查出故障,提醒操作人员对异常现象及时做出判断,消除了一些人为因素,提高变电所的可利用率。

随着通讯业的发展,对电力行业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有待在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满足用电行业更高更合理的要求,这是电力系统发展所需,从而为推动电力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谈笑君,尹春燕编著.变配电所及其安全运行[M].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2,P240~P273
[2]牟道槐,李玉盛,马良玉主编.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M].第一版,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4,P184~P187
[3]东北电力学院报.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察装置研究与应用.1996,04.
[4]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曲阳龙工作室,2003.1
[5]费万民,张艳莉.直流操作电源中主要物理量的检测.电工技术,2000(9)
[6]祝郁煌主编.电气二次部分[M].第一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7]陈家楣,包晓晖主编.供配电系统及其电气设备[M].第一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P341~P354
[8]张方元.工厂变电所二次电路的原理与设计[M].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9,P115~P185
[9]张慧刚主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第一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10]翁双安主编.供电工程[M].第一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P133~P135
[11]工厂常用电气设备手册[M].增订本.上册.北京.1978.P517~P518
[12]刘健编.配电自动化系统. 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P46~P57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变电站接地装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图文)
下一篇论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探讨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节能减排论文
最新节能减排论文
读者推荐的节能减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