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机械张力放线能大大增加放线的施工速度。为什么会造成上述情况呢?一般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尾部都是方柱形的。旦遇到类似通道受阻、更换线轴、中途停车、放线走板掉槽等情况时。
论文关键词: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走板掉槽
1、引言
在如今的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张力放线已经成为施工规程和现实施工条件的必然要求,机械张力放线能大大增加放线的施工速度,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类似通道受阻、更换线轴、中途停车、放线走板掉槽等情况时,就要求必须及时进行处理,这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降低张力放线的施工效率。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益紧张的今天,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工时浪费已经成为制约工期的一个重要因素,将对工程能否按期投运、发挥经济效益产生重要影响[1,2,3,4]。
尽管通道、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停止时间是无法预见和避免的,但影响张力放线施工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张力放线走板掉槽。所以,如果我们能对施工设备和器具进行适当改造,提高张力放线的施工技术,减少因平衡器掉槽导致施工中断情况的发生,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原因分析
张力放线过程中,在导线正常行进时,走板是用来控制和保持导线平稳行进防止其缠绕和翻转。这时平衡器是自然下垂,有平衡器重锤的重力作用,一般不
会出现翻转等意外现象,如下图1(a)所示。当张力放线走板经过直线放线滑车时,滑车轮槽的上平面都是水平的,行进时平衡器随着前面的走板从中间的槽里通过走板掉槽,此时的平衡器由于受重力作用,下垂方向与滑车轮槽方向一致,因而能顺利通过,一般也不会发生掉槽现象,如下图1(b)所示。但是,当张力放线走板经过转角放线滑车时,转角放线滑车受向内的合力作用,滑车会发生倾斜,滑车轮槽的上平面也跟着发生倾斜,如下图1 (c)所示。此时的平衡器虽然仍受重力作用而竖直下垂,但正是由于平衡器下垂方向与滑车轮槽方向不一致,很容易滑落到其他的槽里或掉到导线外边,如果此时再继续行进,就会造成走板翻转,甚至引起导线缠绕,因此必须立刻停止牵引,中断施工,如下图1 (d)所示。

图1放线过程中走板的各种状况图
为什么会造成上述情况呢?一般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尾部都是方柱形的,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导线,滑车轮槽通常都是圆形的,形状的不一致却造成了平衡器不能完全吻合地在滑车轮槽内行进。所以一旦滑车轮槽上平面发生偏移时,走板平衡器就很容易滑落[1]小论文。
所以总体上说,导致掉槽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滑车受合力作用,发生倾斜,导致滑车轮槽的方向也发生倾斜,与放线走板平衡器下垂方向不一致;第二,滑车轮槽与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的形状不一致[2]。但是,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滑车轮槽方向倾斜,与放线走板平衡器下垂方向不一致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而滑车轮槽与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形状不一致是可以改进的,因此应作为技术主要改进的对象。
3、改进措施
经过长期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在实际施工中,当走板平衡器最后一节通过滑车的时候容易出现掉槽现象,而前面几节通过时很少发生这种意外情况,因此需要对平衡器最后一节――方柱体进行改造。由于轮槽是圆弧形的,方柱体与弧形槽不合适,可以将方柱体改为圆柱体。同时,在对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相关参数的测量中发现,走板平衡器在导线行进中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合适的长度和重量是比较关键的,所以在不影响其基本功能即不改变整个平衡器的长度和重量的前提下,仅对它的形状进行改变。
经过反复设计及验证滑轮弧度大小,在不改变原有重量的基础上走板掉槽,将走板平衡器最后一节拆除,根据原来的质量,重新制作了一节,将其由方柱体变成了圆柱体,装在原来位置。经过改进后,发生掉槽现象的机率有了明显降低,但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通过对走板平衡器的结构和掉槽时的状况进一步分析,结合试用情况,设想如果将链状连接改为旋转连接,在发生偏移时平衡器很容易自然回落到轮槽内,这样会不会使发生掉槽现象的机率进一步降低?于是将平衡器最后一节变为可旋转的圆柱体,连接方式由链状连接变成旋转连接,改进后的走板平衡器如图2所示。

图2改进后的放线张力走板
针对改进后的走板平衡器在多条线路张力放线段施工中进行了运用和验证,特别对容易出现掉槽即走板通过转角塔的情况进行了实际调查和记录,施工现场验证效果如下图3所示。经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和记录,经改进后的张力放线走板平衡器在投入应用时,极大地减少了因平衡器掉槽导致施工中断情况的发生,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3施工现场验证效果图
4结论
通过对走板平衡器结构进行适当改造,使放线走板发生掉槽的机率从原来的81.2%降低到现在的8.33%,提高了张力放线的施工技术和工作效率,减少因平衡器掉槽导致施工中断情况的发生,从而节约了人力物力,减少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郎福堂,刘芳,侯先智;900mm~2导线“2×一牵3”张力放线施工工艺[J],电力建设,2010, No 4;
[2]毛伟敏,李建,钱连仲等;“二牵n”张力放线工艺在±800kV向上线路的应用[J],电力建设,2010, No 2;
[3]邓新文;750kV平乾线张力放线施工中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J],广西电力,2009,No5;
[4]刘玖林;恒张力放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电气化铁道,2008,No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