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利用分形维数对混凝中能耗分配优化的分析_絮体

时间:2011-06-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加入不同量的聚硅铁混凝剂。在水处理中絮体特征可以用来评价混凝效果的优劣。在每个搅拌阶段结束后计算絮体的分形维数。并未实现能耗分配的优化[3-4]。
论文关键词:聚硅铁混凝剂,絮体,分形维数,能耗分配

 

在水处理中絮体特征可以用来评价混凝效果的优劣,但其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力条件,因为水力搅拌强度G值过小则影响絮体的成长速度,过大则可能破碎絮体结构絮体,也会增加不必要能耗,因此适宜的水力条件是获得良好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目前水力条件一般是按照固定的搅拌强度(G值)和搅拌时间(t 值)设计的[1-2],即把搅拌强度G值分为逐渐递减的三段,每段的反应时间(t 值)相等,并未实现能耗分配的优化[3-4]。同时由于受絮体结构特性的限制,而无法对絮体的生长情况做进一步研究,进而无法验证水力条件的合理性[5]

本实验利用粉煤灰的提取液与铁盐聚合[6]成一种新型混凝剂——聚硅铁混凝剂,在处理含铅的工业废水中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为了确定这种新型混凝剂在实际运用中最佳的水力条件,将絮凝阶段分配成搅拌条件不等的三种情况,并结合分形理论[7]在混凝阶段中的应用[8-10],在每个搅拌阶段结束后计算絮体的分形维数,通过分形维数的大小对絮体的生长情况作出分析,为实现混凝工艺运行条件的合理控制提供理论依据论文网站。

1 实验

1.1 实验材料

试验采用模拟含铅工业废水,其浊度为320NTU,色度900,COD80mg/L,Pb2+20mg/L。

混凝剂是利用粉煤灰提取液与铁盐聚合而成的聚硅铁混凝剂,其密度为1.55kg/m3

1.2 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包括:(1)JJ-4A同步六联电动搅拌器;(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3)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4)电子计算机及烧杯、量筒、大口胶头滴管等若干。

1.3 实验水力参数

烧杯实验的搅拌功率P的计算公式[11]

分形维数 (1)

速度梯度(2)

本试验中,各个参数的值为:CD = 0. 4 絮体,水样密度ρ= 1.005×103kg/ m3 ,JJ-4A同步六联电动搅拌器高度为b = 3.5cm ,宽度为d = 5.5cm ,水样体积V = 1 L = 10 - 3 m3,把相关数据代入(1)式和(2)式得:G = 0. 0677 ×n1. 5 。根据计算不同转速对应的G值见表1。

表1  G值与转速的对应关系

Table 1 therelation between G value and rotation speed

 

n

/(r·min-1

G

/s-1

40

17.1

50

23.9

60

31.5

70

39.6

80

48.4

90

57.8

100

67.7

110

78.1

120

88.9

300

351.8

1.4 分形维数的测定方法

搅拌结束后用大口胶头滴管取少量絮体于盖玻片,待絮体干燥后,用JEM-201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拍得絮体图像(×125),用ImageJ软件处理并测得絮体的投影面积和周长,根据絮凝体的投影面积与周长的函数关系[12]A = αPDf,取两者对数的线性关系,测得分形维数,如图1所示。

图1 絮体的图片及分形维数

Fig.1 the fractal structure photos andfractal dimension

2 混凝能耗分配的实验研究

2.1 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将配置的含铅废水装入体积为1L的烧杯中,加入不同量的聚硅铁混凝剂,然后启动JJ-4A同步六联搅拌仪,快速混合G0 = 351.8 s –1,t0 =1min;慢速搅拌G1 = 48.4 s – 1,t1 = 15 min,静沉20min后,取上清液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离子含量,得出铅离子去除率。同时取得絮体絮体,测出分形维数,实验结果如表2.

表2 不同投加量下絮体的分形维数与去除率

Table 2 the fractal dimension and removal in different dosages

 

投加量 /g.L-1

去除率/%

分形维数

3.10

96.36

1.64472

5.42

96.48

1.67674

7.75

96.21

1.63219

10.07

95.86

1.60132

12.40

94.32

1.51277

15.50

94.28

1.5065

由表2得出,在投药量为5.42 g.L-1时,絮体分形维数出现最大值1.67674,铅离子去除率最高96.48%,此时慢速搅拌能耗Gt值是43560。

2.2 能耗分配的实验

2.2.1 实验方法

为了对絮凝阶段进行能耗分配,得出最佳的水力条件,实验方案为快速混合不变: G0 =351.8 s – 1,t0 =1min;慢速搅拌絮凝的时间(15 min)分为不同的三段时间组合,组合1: t1 =4 min,t2 = 5min,t3 =6min;组合2:t1 = 5 min,t2 = 5 min,t3 = 5 min;组合3:t1 = 3 min,t2 = 5min ,t3 = 7min,搅拌G值分别在65~90 s-1、35~65 s-1、10~35 s -1 取值,并作出能耗分配实验因素水平表表3论文网站。投加量按照铅离子最佳去除率时投加5.42 g.L-1

表3 以聚硅铁混凝剂的能耗分配实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3 the factors and levels ofthe energy consumption distribution

 

因素

G1/s-1

G2/s-1

G3/s-1

絮凝时间组合

1

67.7

48.4

23.9

组合1

2

88.9

57.8

17.1

组合2

3

78.1

39.6

31.5

组合3

对表3的不同的搅拌梯度与搅拌时间进行随机搭配,按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设计,查正交试验表絮体,采用实验表,如表4所示。

表4 正交试验表

Table 4 the table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实 验

因素

G1/s-1

G2/s-1

G3/s-1

絮凝时间组合

1

1

1

1

1

2

1

2

2

2

3

1

3

3

3

4

2

1

2

3

5

2

2

3

1

6

2

3

1

2

7

3

1

3

2

8

3

2

1

3

9

3

3

2

1

对水平按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排列后,按照正交表进行搅拌试验,结束搅拌沉淀20min后测含铅量,确定去除率。同时,在各阶段搅拌结束后,取得絮凝体图像以获得分形维数。

2.2.2 结果与讨论

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正交试验表及测定结果

 

实验

次序

因素

G1/s-1

Df

G2/s-1

Df

G3/s-1

Df

絮凝时间

组合

铅离子去除率

1

1.47633

1.64945

1.80236

1

0.9752

2

1.55718

1.62064

1.73343

2

0.9707

3

1.51225

1.65325

1.72709

3

0.9691

4

1.49282

1.61586

1.72252

3

0.9682

5

1.45296

1.60243

1.71834

1

0.968

6

1.53758

1.57446

1.66775

2

0.9653

7

1.53865

1.64998

1.69541

2

0.9674

8

1.48179

1.66331

1.80641

3

0.9755

9

1.43625

1.59715

1.69864

1

0.9679

K1

2.915

2.9108

2.916

2.9111

 

 

K2

2.9015

2.9142

2.9068

2.9034


 

K3

2.9108

2.9023

2.9045

2.9128


 

R

0.0045

0.0040

0.0038

0.0031


 

注: Ki 为各个因素i 水平测定指标总和; R 为极差,极差的大小反映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程度,极差越大,因素越重要。

             

The result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table5由表5知:(1)搅拌速度G值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且G1> G2> G3;(2)在第一阶段最佳絮凝反应组合是(G1=67.7s-1,t=3min),此时絮体适宜的分形维数为1.48左右,而不是(G1=67.7s-1,t=5min)条件下得到的更大的分形维数1.55718,由此可知在第一阶段不易搅拌时间过长,因为虽然时间过长可以获得分形维数更大的絮体,但不适宜第二阶段的生长,分析认为此时絮体的生长主要是通过压缩双电子层形成的,颗粒之间的引力不足以抵抗搅拌剪切力,较大的颗粒很容易在水力搅拌梯度G值发生变化时被打碎絮体,而不利于下一阶段的生长;(3)在第二阶段最佳絮凝反应组合是(G2=57.8 s-1,t=5min),絮体适宜的分形维数为1.66左右,分析认为絮体主要是通过铁盐的水解物产生的静电吸附,中和电荷而形成的,此时颗粒内部之间的斥力较弱,且絮体结构较密实不易被破碎;(4)在第三阶段最佳絮凝反应组合(G3=23.9s-1,t=7min),此时絮体适宜的分形维数为1.80左右,由此可知在第三阶段水力搅拌时间要足够长,增加絮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几率,从而形成密实而易沉降的絮体颗粒,此时铅离子去除率达到97.55%;(5)根据每段的最佳反应组合,作能耗分配曲线图2。

分形维数

图2 能耗分配曲线

Fig 2 the curveof energy consumptiondistribution

由能耗分配曲线可以得出,G的取值要适当且变化比较平稳,从而保证絮体生长。此时能耗分配的Gt值是39564论文网站。

3 结论

(1)通过对分形维数的测定,能耗分配的每个阶段必须有适宜的分形维数:第一阶段为1.48左右,第二阶段为1.66左右,第三阶段絮体为1.80左右,这样才有助于絮体的生长絮体,从而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同时由絮体的增长速度看,絮体在前中期增长最快,且絮体结构主要是通过混凝剂的静电吸附,中和电荷形成的。

(2)另外可以根据絮体分形维数的大小可有效控制搅拌速度的大小,从而既满足絮体生长又防止絮体被破碎,有助于在搅拌过程中形成粒径合适、结构紧密絮凝体,提高后续处理效果。

(3)实验过程中将絮凝阶段分成三档工况运行,得到了良好的混凝效果。从去除率看,将絮凝阶段进行能耗分配后铅离子去除率有所提高;从能耗看,在能耗的最优分配中Gt=39564,要比没分配(Gt=43560)少3996,从而降低水厂的运行成本;从对分形维数的监测看,不仅可以知道絮体的生长情况,而且对混凝工艺运行条件的控制、絮凝池的设计以及絮凝剂优选等都有实际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邓燕华,范跃华,陈威.混凝工艺设计优化方法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4 (12):59-61.
[2]梁华杰.分形理论在混凝中的应用研究[D]. 武汉:武汉科技大学市政工程系,2006.
[3]陈威,张顺.微砂絮凝新工艺优化试验研究[J].水处理技术, 2008,24(5):68-70.
[4]Guo C.W., Dong L.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inution of micawith cavitation abrasive water jet[J].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2007,12(2):251-254.
[5]Karatasou S. SantamourisM. Detectionof low-dimensional chaos in buildings energy consumption time series[J].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Simulation,2010,15(6):1603-1612.
[6]SharpE L, Parsons S.A., Jefferson B. The impact of seasonal variations in DOC arisingfrom a moorland peat catchment on coagulation with iron and aluminum salts[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06 , 140 : 436-443.
[7]钟润生,张锡辉,肖峰,等。絮体分形结构对沉淀速度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2009,30(8):2353-2357.
[8]Tasdemir A.Fractal evalu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of chromites in different comminution environments[J].Minerals Engineering,2009,22 :156-167.
[9]刘秉涛,李瑞涛,刘海员.黄河原水絮体分形及分形维数研究[J].人民黄河,2008,30(1):35-37.
[10]李冬梅,施周,梅胜,等.絮凝条件对絮凝体分形结构的影响[J]. 环境科学,2006,27(3):488-492.
[11]武道吉,谭风训,张华.谈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标准的编制[J].工业水处理,2002,22(7):36-38.
[12]CHAKRABORTI, RK , GARDNER K H, ATKINSON J F., etal. Changes in fractal dimension during aggregation[J]. Water Research ,2003 ,37:873 – 883.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中电建协对沙河电厂进行建筑工程地基和基础过程检查及创优指导-论文网
下一篇论文:包钢薄板厂冷轧工程新水处理站扩建设计优化_超滤膜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建筑工程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建筑工程论文
读者推荐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