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建筑工程论文

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的控制

时间:2011-04-22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判断能否出现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控制,需进行温度控制计算后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度控制
 

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在一些施工现场仍然时有出现。论文大全。论文大全。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本文仅对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1.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措施

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底板一般较厚,有的厚达2-3m,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化热高,与环境气温差大,或养护不当,裂缝严重的可导致底板渗漏,若混凝土温度较高是突然浇冷水养护,也会产生无规则的多条微裂缝。

判断能否出现温度裂缝,温度裂缝的控制,需进行温度控制计算后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根据经验和有关规定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度则不会产生温度裂缝。该工程大部分混凝土在12月到次年2月浇筑,而这段时间正值全年气温最低,因此必须进行混凝土热工计算和混凝土温度控制,该部分混凝土的标号均为C20。

采取防止出现温度裂缝的措施,计划采取的措施为:混凝土初凝后在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并覆盖两层草袋进行隔热保温养护。

混凝土内部温度监测,为了及时牚握混凝土内部温升与表面温度的变化值,在第一施工段内设一个测温点,监测混凝土中心测点与表面测点的温差值,作为调整养护措施的依据,防止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

1.1大体积混凝土墎台身或基础等结构裂缝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

各类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几种:一是结构型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包括常规结构计算中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二是材料型裂缝,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

1)收缩裂缝:限制条件下的收缩可分为自生收缩,塑性收缩,炭化收缩和干缩四种,在收缩变形超过极限延伸率或收缩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当时的抗拉强度时,就开始出现裂缝。

2)温差裂缝: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过大会产生裂缝。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和混凝土表面的温差过大。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更易发生此类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般要求一次性整体浇筑。浇筑后,水泥因水化引起水化热,由于混凝土体积大,聚集在内部的水泥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将显著升高,而其表面则散热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温度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此时,混凝龄短,抗拉强度很低。当温差产生的表面抗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则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安定性裂缝;安定性裂缝表现为龟裂,主要是因水泥安定性不合格而引起的。

1.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成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2.裂缝的防治措施

2.1设计措施

1)精心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坍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效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极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2)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

3)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

4)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5)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2施工措施

1)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

2)根据工程特点,充分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

3)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C以上。论文大全。

4)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

5)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15%-50%。

2.3现场操作方面

1)浇捣工作:浇捣时浇捣棒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牚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和漏振,应提倡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

2)混凝土的养护: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有条件时宜采用蓄水或流水养护。养护时间为14-28天。

3)避免在雨中或大风中浇灌混凝土,对于地下结构混凝土,尽早回填土,对减少裂缝有利。

4)夏季应注意混凝土的浇捣温度,采用低温人模,低温养护,必要时经试验可采用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温度。

以上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温度和裂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初步探讨。具体施工中要靠我们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多分析,多总结,结合多种预防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论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温度控制方法
下一篇论文:论钢结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建筑工程论文
最新建筑工程论文
读者推荐的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