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名称
产地
投资
寿命
运行费
维护费
特点
水泵
国产
投资低
2年
偏高
偏高
寿命短
进品
国产2~3倍
5~10年
适中
低
寿命长
过滤沙缸
国产
投资低
5~10年
进品
国产1.5倍左右
5~10年
加药设备
国产
进品
国产2~3倍
低
精确度高
5 泳池附属设施及配件设计
5.1管道敷设与选用
目前用于游泳池水循环管材较理想有2种,一是薄壁不锈钢管,这种管材焊接可靠,水质稳定管内壁不易结垢,但造价较高;另一种是ABS或UPVC管,承插粘接,优点是质轻,施工方便;缺点抗压能力不如不锈钢管,并且接口不耐温,考虑到游泳池管道主要是预埋敷设,不容易受外力破坏,且本方案的游泳池不是恒温游泳池,故综合考虑本设计采用0.6Mpa级给水用ABS管。
5.2 循环管道设计
根据设备计算选型,最大循环流量就是3台循环水泵同时开启,流量为3×75=225m3/h。经水力学计算选定管路管径大小(详见设计图),水泵吸水管流速不宜超过1.0m/s,出水管流速一般宜采用1.5m/s,循环给水管流速1.51m/s,管径 mm;循环回水管流速0.7—1.0m/s。
5.2.1循环给水管水力计算表
顺流式的循环系统,其进水口设于池侧壁上及池底进水方式,选用澳洲“运水高”的池壁多向进水器,每个进水口的流量为1.5L/S(即5.4 m3/h),进水口的直径为DN50mm,间距按3.0m布置。具体安装高度详细见大样图。整个流游泳池设计44个进水口,满足循环水量要求。
5.2.2循环回水管水力计算表
依据建筑给排水数据手册的回水管流速一般采用1.0-1.5m/s。在此不再作计算,省略计算过程。
5.2.3泄水口
泄水口设于池底的最低位置,其尺寸为500X500mm,满足流量及流速2.0-2.5m/s设计要求。泄水管间接与检查井连接,采用重力泄水。详见设计平面图。
5.2.4吸污口
设于游泳池四周的池壁上设置固定的排污真空管道,排污真空管道与循环回水管连接。
5.2.5溢流水槽
本工程只一小段溢水槽,均为溢满流水。用于排除游泳者入池时溢的池水,并带走水面的漂浮物。溢水口设在溢水槽内,用以排除溢流水,直接排至室外检查井。
5.3 补水方式
由于直接补水方式不能随时补水,并且容易污染自来水源,故本工程采用间接补水方式,并修建补水水池为游泳池补水。本工程设计初次充水时间按30小时计算,故进水管为DN100连接小区给水管网引至补水井,补水井连通管为DN200。经核算满足公共游泳池每天补水量15%的要求。
6 水质净化处理
6.1自动计量加药
游泳池池水必须进行pH值调整和消毒杀菌处理。为了保证池水清洁安全,防止传染疾病、防止产生臭味、防止游泳人员的眼睛感到不适,避免和减小管道、设备的腐蚀,需对池水pH值进行连续监控并自动投加消毒剂,使余氯经常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本设计采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过带敏感器件的过程传感器pH探头和ORP探头,经监控仪控制精密计量泵的投药装置,完成对水质的pH值的监测控制及消毒处理,可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7.5。游离氯和pH值控制方式为调节器的开关量(ON、OFF)控制,由于游泳池的水容积可用做缓冲,因此控制值可维持在很接近的范围内。同时采用精密电磁计量泵向循环泵的出水管中投加定量的混凝剂(明矾)和向过滤器的出水管中投加定量的除藻剂(硫酸铜),可方便地控制加药量的大小。加药计量泵和循环水泵联锁工作,只有当循环水泵工作时,加药计量泵才能工作。
游泳池pH值和消毒剂浓度的自动控制及自动计量加药,除了能保持良好的池水水质使游泳者很舒适以外,还可以由于自动投加药剂而节省运行费用。
6.2过虑消毒设备选用
水质净化采用砂缸过滤(石英砂粒径0.8~1mm),同时采用投药泵投加不同药剂处理水质(投药泵为美国兰白牌):
混凝剂:采用聚合氯化铝,促进水中杂质沉降,提高过滤效果,长期定量投加;
消毒剂:采用二氯异氰脲酸钠或缓释氯片,杀灭水中细菌,保证游泳者的卫生安全,长期定量投加;
除藻剂:采用硫酸铜,抑制水中藻类生长,间断投加;
酸碱剂:采用碱性钠、盐酸,调整泳池水中的酸碱性,间断投加;
故采用9台投药泵,5台加消毒剂,2台加混凝剂,另外1台根据情况可投加除藻剂或酸碱平衡剂,保证水质达到理想效果。
6.3自动计量加药原理

7 总结与建议
游泳给水循环系统与景观水景给水循环系统结合满足不同场合水景特色功能要求。在节水的的同时不仅提高供水的效率,降低管理费用,预期达到景观观赏价值。下沉广场人工小溪水景与游泳池分为两个独立系统,一次性投资相对较大,但能达到节水效果,运行费用低,社会效益大,值得借鉴。
游泳池系统设备的选用时,建议在游泳池容积在300m3以下选购成套设备作为过虑方式的同时投资与运行效果及管理费比较合理。容积超以上范围值建议使用传统机械式工艺过虑设备才能保证游泳池运行效果、投资及运行管理费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陈耀宗、姜文源、胡鹤钧、张延灿、张森 编著
[2] 建筑给排水及消防工程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梅胜、攀建军、何芳 编著 2005,7(1):309-326.
[3] 建筑给排水工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马金 编著 2005,6(3):233-243
[4] 建筑给排水工程 重庆大学出版社 郎嘉辉编著
[5] 园林草坪灌溉设计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美国雨鸟国际公司 李光永、黄兴法 编著
[6] 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236-1999.
[7] 澳洲“运水高”游泳池、按摩池设备产品手册 2007.
[8] 法国“戴思乐”多功能泳池设备产品手册 2007.
1
3/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