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临床护理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患者置卒中单元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重症监护。比较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GCS评分为(14.52±1.25)分,对照组GCS评分为(12.55±6.48)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6%,对照组16.2%,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护理手段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论文关键词: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急性重症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而急性脑卒中在脑血管病猝死事件中占80%,突然发生脑卒中,会使患者致死、致残,大多数家属觉得这是不可避免的意外。但是有研究表明,在发现病症时,及时和有效的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和降低发病的风险,此外,治疗后采取有效护理手段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1]。自2007年以来,我院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2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112例护理论文,均经CT或MRI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有关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以下几点:脑出血或脑梗死患者,起病2d以内, GCS≤8分;低氧血症或需要呼吸支持者;实施各种有创治疗手段者[2]。按照患者及家属自愿选择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3.5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43例;对照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47~76岁,平均年龄64.1岁,脑出血14例,脑梗死4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按照传统的神经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治疗和护理手段进行杂志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神经内外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专科护士共同协作下实施重症监护,具体操作为:脑卒中患者入院后,护士立即协助病人完成头颅CT检查,24h内(一般在6h内)完成心电图、血常规、胸透、水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凝检查。必要时进行颈动脉多普勒和超声心电图检查。将重症脑卒中患者安置在卒中病房,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护士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对体温高于38℃的患者即刻进行系统的降温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护理论文,给予脱水降颅内压处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卒中单元常规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血糖、气道和通气管理、血压的观察及护理、控制体温、高颅压的处理。脑卒中的早期康复应从急性期开始,只要不防碍治疗,不影响抢救,马上就可以行康复治疗、保持良肢位、体位变换(翻身)和适宜的肢体被动活动等,而主动训练则在患者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且精神症状不再发展后48h开始。卒中的康复治疗由卒中小组针对不同患者而进行,应着重于认知功能、耐力、社会适应力的恢复,为延长主动活动时间,可采用循环式训练和组成训练的形成。患者入院24h常规进行理疗,每天30~60min。专业治疗每天20~40min,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健康教育及其他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昏迷量表(GCS)进行评定,每天评分一次,直至患者评分达到15分或出院杂志网。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 ±s)构成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构成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进行护理后,GCS评分为(14.52±1.25)分,对照组进行护理后,GCS评分为(12.55±6.48)分,两组比较,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n,%)
组别
|
n
|
肺部感染
|
尿路感染
|
压疮
|
发生率
|
|
观察组
|
56
|
1(1.8)
|
0
|
1(1.8)
|
2(3.6)
|
|
对照组
|
56
|
2(3.6)
|
3(5.4)
|
4(7.2)
|
9(16.2)
|
|
x2
|
|
|
|
|
4.94
|
|
P
|
|
|
|
|
<0.05
|
|
3 讨 论
卒中单元指在医院的一定区域,由神经专科医师、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医师、语言康复师和社会工作者组成的有机整体,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药物治疗、肢体功能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是能改善住院卒中患者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3]。在本案例中,观察组进行护理后护理论文,GCS评分为(14.52±1.25)分,对照组进行护理后,GCS评分为(12.55±6.48)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临床采用卒中单元重症监护护理手段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改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和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赢得了医疗市场,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耒,左文平,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重症监护[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1):155-157.
[2]曾雪清,温德树,卢叶玲,卒中单元重症监护对急性重症脑卒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4):319-321.
[3]耿艳春,老年人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