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管理 > 管理学论文

产业链上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图文)

时间:2011-04-21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知识转移的概念来自创新研究领域,由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Teece于1977年首次提出,他认为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够帮助企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并存进技术扩散,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1]。上游企业作为知识源在产业链上进行知识转移是其发生的首要动力,它同样也包括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能力。情景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占重要地位,知识转移双方各自既有的文化背景,认知结构以及技术领域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容或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
关键词:产业链,知识转移,影响因素
 

知识转移的概念来自创新研究领域,由美国技术和创新管理学家Teece于1977年首次提出,他认为通过技术的国际转移能够帮助企业积累有价值的知识并存进技术扩散,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技术差距[1]。最初学者们对知识转移内涵的界定主要从知识转移的过程和结果来界定的,Argote[2]认为知识转移是知识通过知识传输途径从知识发送方个体(Sender)传递到知识接收方个体(Receive)的过程。Szulanski[3]认为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共享。随着知识转移内涵研究的深入,众多学者认为知识转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知识转移应该是知识接受方和知识传授方不断沟通的过程,应该包括知识转移传递和知识吸收两个过程[4-6]。

以往的对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基本上分为两大类:组织内部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组织间的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特性因素、双方的距离因素、知识传授方因素和知识接受方因素四个方面。组织内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知识源因素、知识接受方因素、转移的知识和双方的关系四个方面[7]. .而在产业链这个大环境下来研究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甚少,其特点表现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即相互依赖性。论文参考网。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这些影响知识转移的参与要素建立产业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为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绩效来促进知识良性转移。.

一.上游企业知识传递

知识转移的发生, 首先要有一个愿意共享的知识源的存在。知识发送方是否愿意与他人共享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与他人共享, 对知识共享的投入,这三种因素直接决定了知识转移的效果。上游企业作为知识源在产业链上进行知识转移是其发生的首要动力,它同样也包括知识转移动机和知识转移能力。在产业链中上游企业具有知识存量丰富且隐性知识多于显性知识的特点[8]。因此这种知识密集型企业有着更多的知识转移倾向。上游企业传递知识的能力影响知识的转移成本和扩散速度,并进而影响知识的有效使用规模。论文参考网。

二.下游企业知识获取

从知识源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学习能力是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重要因素[9]。知识接受方对所接收知识的价值判断决定了一个人学习动机的强弱, 和可能的知识转移效果。在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具有知识存量欠丰富隐性知识少于显性知识的特点。因此下游企业有强烈的拥有知识的愿望来丰富自身的知识存量。

三.合作情景

情景在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中占重要地位,知识转移双方各自既有的文化背景,认知结构以及技术领域等方面所具有的相容或匹配程度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同样,在产业链中企业所处的位置不同,即有它各自特性的差异。因此,上下游企业认知结构差异、深层交流障碍是产业链中知识转移不可忽略的情景因素。

四.产业链上企业知识特性

任何组织或企业都有其自身的知识特性,产业链也不例外。在产业链上,处于上游的基础生产和处于下游的市场销售有着不同的知识特性。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是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互补性决定的。并且,上下游企业知识的差异性要求双方要有一定的融合力,因为只有相似或相容的知识结构,知识才更容易转移。所以,上下游知识结构互补性和上下游知识的相容性是产业链上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企业知识特性。

五.合作关系

依赖是用来衡量关系质量的重要指标。Kanter(1994)认为, 伙伴关系的建立在于彼此需要对方, 所贡献的资源与技能正好是彼此所欠缺、互补的, 因而形成依赖关系。依赖性乃是一种相对的程度, 当合伙的双方彼此依赖性相同时, 谓之对称的相互依赖性[9]。LuschBrown(1996)的研究指出, 双方相互依赖程度越高, 则双方的长期关系导向也会越高。当双方存在相互依赖时, 双方都会对彼此间的关系, 投入时间、努力、金钱、并承诺双方的关系。就产业链而言,上下游企业双方彼此互补,并且路径依赖性很强,因此属于强制性合作关系。在产业链中,知识转移是上下游企业双方互动协作的过程,双方的合作关系直接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它主要体现在合作态度、信任程度、沟通程度、协调性上。

由于产业链具有强制性合作,上下游企业只有通过合作才能保证知识的有效转移。根据以上分析,上游企业的知识传递、下游企业的知识获取、情景因素、产业链上企业知识特性都对合作关系产生或强或弱的影响,进而对知识转移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也可以说合作关系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

六.知识转移效果

知识转移的效果是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接收方对真实知识的获取后将其消化吸收并提升自身知识存量加以应用的程度。Gilbert and Cordy-Hayes 根据多年研究提出知识转移五步骤模型。获取、交流、应用、接受、同化。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将其横量标准概括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能力的提升、知识的应用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

1)知识获得。知识获得是指企业通过知识转移所得到的新知识在数量上的体现(Cummings,2001;Yeung,1999),表现为企业员工和组织的知识量的增加以及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2)知识能力提升。企业在产业链中知识转移效果不仅表现为知识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企业通过知识转移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Zahra,2002; Fang and Cheng,1999)。通过上下游企业合作,员工不仅在知识水平上大幅度提升,而且掌握了知识转移的技能,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3)知识应用。知识应用是企业知识转移最本质的目的,企业对新知识的应用一般体现在效率的提升(Huang ,1990; Fang andCheng,1999)、企业业绩的提升(Cummings,2001; Kostova,1999)、组织结构的改进(Wen Bao Lin, 2007)。

七.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建立基于产业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基于产业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

本文分析了产业链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通过构建基于产业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整合了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知识有效转移的控制要素。论文参考网。为今后从产业链视角分析哪些因素影响上下游企业间知识转移效果提供了基础。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对此模型进行定性分析,所以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定量研究。


参 考 文 献:
[1]葛晓亚. B2B客户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 浙江大学学位论文, 2006, 4.
[2]Argote, L, Ingram, P. Kowledge managementsystems: issues, challenges, benefits[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decision processes, 2000, 82(1): 150-169.
[3]Szulanski, G.Exploring internal stickiness: Impediments to the transfer of best practicewithin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pecial issue ),1996, (17): 27-44.
[4]HolthamClive, Courtney Nige1. Developing managerial learning styles in the context ofthe strategic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Training&Development, 2001, 5(1): 22-34.
[5]Jensen M C, MecklingW H. Specific and general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A]. In Paul S.Myers(Ed.), Knowledge managementand organizational design[C]. Newto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6: 17-37.
[6]Davenport, T. H., Prusak,L. Working knowledge[M].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17-18
[7]吴勇惠.组织内个体层面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浙江大学,2004.
[8]刘刚,基于产业链的知识转移与创新结构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第11期,总第169期,2005年11月
[9] Gupa A, Govindarajan V. Knowledge management’s social dimension: lessons from nucor steel[J]. SloanManagement Review,Fall 2000, 42(1): 71- 80.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测量管理体系期间核查与舒沃特控制图
下一篇论文:成本的作业性态在烟叶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经济管理分类
电子商务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管理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网络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客户关系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金融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广告设计论文
相关管理学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管理学论文
读者推荐的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