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就是建立能真实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本文以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水平井为例。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水平井开发油藏储层建模研究。
关键词:水平井建模,非均质性,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
前 言
由于水平井在增大泄油面积、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较直井具有诸多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开发低渗油气藏、薄层油气藏、复杂断块油气藏和稠油油藏。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而水平井开发油藏储层建模技术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能真实反映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模型。
本文以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水平井为例,在建模过程中,结合油藏构造、沉积和测井物性解释等资料和储层非均质性等特征,通过设置断块网格数的方式,对水平方向的参数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使建立的三维模型既能更精确的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又能适当减少网格单元密度,控制计算量。
1、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基本地质特征
1.1 构造特征

图1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构造顶面图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坳陷区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艾协克南—桑塔木盐边构造带上的一个局部构造。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构造为一长轴近SW-NE向的低幅背斜,构造南北两翼近于对称,南翼相对较陡,整个构造的平面形态为棒槌状(西部宽缓,东部逐渐变窄)(图1)。背斜长轴8km,短轴2.5km,长短轴之比为3.2,闭合面积为15.61km2,闭合高度可以达到37m。
1.2 储层基本特征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8%~25.5%之间,平均22.06%;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8×10-3μm2~5245×10-3μm2之间,平均899×10-3μm2;属中孔、高渗储层。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大部分井都打在了1小层,1小层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以西面和中部TK107H、TK117H、TK120H三口井周围及其水平段上孔隙度较高;而S29-S41井沿线以北孔隙度小于18%,TK110H井周围孔隙度小于16%,属于低孔隙度发育区。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1小层渗透率的变化特征总体趋势与孔隙度相似,但所不同的是渗透率值的变化差异较大,低值区和高值区可以相差数百。渗透率在TK109H、TK121H、TK118H井点上及其水平段上渗透率达到400~1000×10-3um2,而在东面、北面以及TK102井附近渗透率小于100×10-3um2,属于相对低渗区。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因此对比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可以发现渗透率平面差异性较孔隙度大。
2、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构造模型的建立
构造模型由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组成。本次油藏的断层模型是根据“断层线→断层组→断层网→断层模型”的流程建立的,而层面模型是在矢量化修编的砂体顶面总体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井点处测井分层数据加以控制,采用井间普通确定性克里金插值建立的(图2)。

图2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构造模型
3、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属性模型的建立
常规建模方法主要应用于直井。目前应用Petrel软件的建模方法一般是在平面生成顶部、中部、底部三个骨架,建立边界圈闭、断层方向和趋势线来控制网格单元,设置网格单元的密度,最后对中部骨架进行网格化并外推到其余两个骨架。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其优点是基于断层建立,添加新的层位和分层数据之后更新模型很快。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但是该方法仅仅来源于表面的断层信息而不是基于“面”的概念,网格基于平均插值的计算,网格单元密度是自行设置的固定值,显然不适用于水平井生产层段受平面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时的建模。
本次研究中,通过设置断块网格数的方式,对水平方向的参数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即在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区域,适当提高该区网格数,而在储层非均质性较弱区域,设置较低的网格数,使建立的三维模型既能更精确的刻画储层非均质性,又能适当减少网格单元密度,控制计算量。
3.1 属性参数概念模型的建立
选取了TK106、TK107共2口水平井,根据渗透率、孔隙度、突进系数、变异系数的叠合(图3),设置了不同密度的断块分级,建立一个水平井概念模型(图4、图5)。图4中看到平面网格在左、中、右位置的单元数不同。

图3概念模型物性叠合分布图
 
图4概念模型网格单元示意图 图5 概念模型的构造模型
概念模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属性模型见图6、图7。

图6孔隙度概念模型 图7 渗透率概念模型
通过与物性平面图对比,可以证明对水平井生产层段分断块划分,能够有效利用水平段上测井数据对周边范围的精确控制,以此建立的属性参数模型能够最大程度模拟储层非均质性,更加逼近储层真实属性。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
3.2 油藏属性参数模型的建立
结合油藏构造、沉积和测井物性解释等资料和储层非均质性等特征,通过设置断块网格数的方式,对水平方向的参数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选用地质统计学中适用于连续变量模拟的序贯高斯模拟算法,采用随机过程的相控建模技术模拟得到了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属性参数分布模型(图8、图9)。论文大全,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

图8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孔隙度三维模型

图9 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渗透率三维模型
4、结论
本文以塔河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水平井为例,在建模过程中,充分考虑油藏构造、沉积和测井物性解释等资料和储层非均质性等特征,通过设置断块网格数的方式,对水平方向的参数采用不同的插值方法,使建立的三维模型能够最大程度模拟储层非均质性,更加逼近储层真实属性。
参考文献
[1]尹国栋,聂涛,范志国,等.塔河油田三叠系水平井优质快速钻井技术[J].新疆石油科技.2006,16(2):10-12.
[2]闫文新,李桂卿,毛欠儒,塔里木盆地油气开发中水平井的应用与展望,新疆地质,2001,19(2):157-158.
[3]余晓华,雷燕.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4):16-19.
[4]吴永彬,张义堂,刘双双.基于PETREL的油藏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技术[J].钻采工艺,2007,30(5):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