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识人者智,自知者明,通过生日认识自己! 生日公历: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广东大龙华宝山地区银多金属异常区的

时间:2011-04-23  作者:秩名

论文导读:本银多金属异常区位于粤东中东部成矿带,粤东地区铅、锌矿广泛分布于各时代地层中及花岗岩、火山岩、次火山岩的接触带中。铅1.9538万t、锌4.2518万t,银107.84t,属小型铅锌矿床,现有民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银多金属异常,找矿前景,含矿及控矿地质因素,铅锌矿床,中低温裂隙充填型,莲花山成矿带,大龙华宝山
 

宝山地区AS13银多金属异常区位于莲花山成矿带北端,梅县中生代坳陷南缘,丰顺县城NE18 °方向,直距34km。测区的AS13银多金属异常区为有关单位于1985年开展的1/5万化探普查中圈定。后进行“广东省梅县坳陷及周边地区锡、银多金属异常查证及矿产预查”。通过这次工作,测区内共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其中AP1为性质不明的异常;AP2、AP3、AP4反映与已知矿床(点)有关,但还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或扩大矿床远景规模的异常;AP5反映了可能与含矿断裂带有关,推断可能找到矿的异常。发表论文

1 地质背景

1.1 异常区地质概况

异常区属粤东莲花山山脉北东段,属低山地貌特征。发表论文。区内地形切割剧烈,悬崖峭壁随处可见,最陡者70°~80°。 地质上位于莲花山成矿带北端,梅县中生代坳陷南缘,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制约地层展布和岩浆活动,以北东走向铜鼓嶂断裂为界,北西侧主要出露地层有:下侏罗统金鸡组C段(J1jc)碎屑岩;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J3gjb)酸性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总体呈北东走向;南东侧以燕山三期黑云母花岗岩(g52(3))为主,次有侏罗系地层分布。本异常区位于铜鼓嶂断裂带上,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异常区及外围地质构造见图1。

图1 AS13银多金属异常区周边地质构造图

1.震旦系(Z)杂陆屑类复理石碎屑岩建造;2.上三叠统—下侏罗统(T3—J1)灰色复陆屑碎屑岩建造;3.中侏罗统(J2)杂色复陆屑岩夹火山岩建造;4.上侏罗统(J3)火山处长陆屑建造;5.下白垩统(K1) 杂色复陆屑及火山碎屑岩建造;6.黑云母花岗岩;7.二长花岗岩;8.燕山期向斜;9.实测及推测加里东运动以来的深断裂;10. 实测及推测印支运动以来的深断裂;11. 实测及推测一般断裂;12.逆断层及正断层;13.热动力变质带;14.实测及推测地层不整合界线.

1.2 区内地质

1.2.1、主要地层

(1)下侏罗统金鸡组C段(J1jc)

本段为海陆交互相碎屑岩建造,分布于异常区南部和东部一带,地层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倾角20~30°,岩性为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深灰色粉砂岩,泥页岩,绢云母板岩夹含砾砂岩,局部含黄铁矿结核。地层因被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不整合覆盖,厚度不详。

(2)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J3gjb)

本亚群根据岩性组合,分布特征大致分为4个岩性段:

第一岩性段(J3gjb-1),流纹质晶屑凝灰岩;第二岩性段(J3gjb-2),流纹质凝灰熔岩;第三岩性段(J3gjb-3),下部为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上部为流纹质熔结凝灰角砾岩;第四岩性段(J3gjb-4),流纹斑岩:浅灰色,见于宝山铅锌矿区,出露长约2km,最宽0.5 km,北东走向,局部与流纹质熔结凝灰岩,流纹质凝灰熔岩呈过渡关系,是本区矿化围岩。

1.2.2、岩浆岩

(1)侵入岩: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区内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燕山第三期花岗岩(g52(3)),分布于异常区南东部。岩石为中粒花岗结构。该岩体中常有似斑状细粒花岗岩呈岩墙状产出,宽数米不等,岩石呈灰色。

(2)火山岩

区内出露火山岩属上侏罗统高基坪第二亚群(J3gjb),可分如下几种岩石类型:流纹斑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流纹质岩屑晶屑熔结凝灰岩、流纹质角砾凝灰岩。

1.2.3、构造

(1)褶皱

异常区位于上侏罗统火山岩盆地南缘,盆地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基底金鸡组地层总体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25°左右的单斜构造,局部(中南部)产状变为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25°左右,属叶华向斜的东翼,盆地内由高基坪火山岩构成火山盆地构造。

(2)断裂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东向,东西向和北北西向三组,其中以燕山晚期形成的区域性北东向铜鼓嶂断裂规模最大,自北至南斜贯全区,属逆断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北东向断裂:分布于测区南东部的断裂F1、F1-1为大致平行的断裂带。F1断裂总体走向为南西—北东向,倾向南东,属逆断层,上盘为大龙华花岗岩岩体,下盘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火山岩及下侏罗统金鸡组碎屑岩;F1-1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为逆断层,上盘为下侏罗统金鸡组石英砂岩,下盘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该断裂与Pb、Zn矿脉密切相关,是主要的控矿构造;F2断裂分布于测区北西部,与宝山铅锌矿脉大致平行,可见长约3km,总体走向北东向,陡倾角,控制宝山流纹斑岩(J3gjb-4)的分布。发表论文。

东西向断裂:分布于测区南部的F5、F6断裂为东西向断裂,为压扭性断裂,相对于F1、F1-1的形成时期较晚。分布于测区南西部的LL1、LL2二组裂隙带,为近东西向的裂隙带,可见长数十米至上百米,宽80cm左右,陡倾角,裂隙带内见铅锌矿化,围岩蚀变较强,具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黄铁矿化,上述裂隙带为本次工 作圈定的AP4号异常的异常源,为主要的容矿,控矿构造。

2 含矿及控矿因素

2.1 区域成矿特征

本银多金属异常区位于粤东中东部成矿带,粤东地区铅、锌矿广泛分布于各时代地层中及花岗岩、火山岩、次火山岩的接触带中;铜、金、银矿分布于同熔型花岗岩外接触带、火山岩、次火山岩中及其内外接触带和白垩纪地层中。铅、锌在地层中互相分离,铅、锌不同源,只是经后期成矿作用才聚集在一起。铅、锌元素的共生组合、浓集系数、丰度值等特征表明,本区地层尤其是时代较新地层,可提供部分物质来源,目前已发现比较重要的矿源层是中上石炭统和上侏罗统中酸性火山岩层(蒙晓莲,1994)。

避开矿化地层采集的区域下侏罗统和上三叠统岩石样品成矿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锡、铅丰度,分别为7.9—12.4Lgg、32—188Lgg,是地壳克拉克值的数倍至数十倍,能为区域金属矿床提供物质来源。刘英俊等(1988)对该区地层进行的高温、高压下锡的淋滤实验证明,在有利的构造条件下,热液流经沉积地层时可以从中淋滤出部分有用金属元素,特别是锡。粤东中部和西部两个矿带沉积地层银的背景值不同,西带的长埔、吉水门一带地层银的背景值为0.18Lgg,仅是地壳克拉克值(0.07Lgg)及沉积岩平均值的两倍多,而中部厚婆坳—田东一带地层银背景值为0.52Lgg,是地壳克拉克值及沉积岩平均值的7倍多,因此可以认为中、西两带银成矿差异与中、西两带沉积地层银背景含量的差异有关(徐晓春等,1999)。

2.2 测区地球化学特征

测区内共采集1312个土壤样、83个岩石样,各地层、岩浆岩中的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克拉克值,而东西向裂隙带、J1jc­­、J3gjb-4中的Cu、Pb、Ag、Au元素平均含量最高,为克拉克值的3—684倍。以上情况表明:J1jc­­、J3gjb-4是本区寻找Cu、Pb、Zn、Ag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而构造裂隙带则起到了良好的控矿、容矿作用。

2.3 异常区已探明矿体的特征

区内及周边地区有钨、锡、铅、锌、铀等金属矿产和云母,瓷土等非金属矿产,其中铅锌矿有宝山铅锌矿和桥下窝铅锌矿化点,宝山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简述如下:

矿体分布于As13南西部,产于铜鼓嶂断裂西侧的上侏罗统高基坪群上亚群火山岩的构造裂隙带中,圈定矿脉有8条(V1—V8),其中较好的矿脉有V1、V4、V5、V7、V8五条,V7、V8为新发现的矿脉,上述矿脉主要特征叙述如下:

V1矿脉:长1100m,平均厚度2.21 m,倾向135°,倾角55°—80°,平均品位Pb1.79%,Zn1.92%。

V4矿脉:长300 m,平均厚度1.21 m,倾向150°,倾角65°,平均品位:Pb5.74%,Zn10.84%,Ag66g/t。

V5矿脉:长700m,平均厚度0.73m,倾向129°—157°,倾角71°—82°,平均品位:Pb3.82%、Zn5.1%。

V7矿脉:矿脉长约100m,平均厚度0.80m,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陡倾角,含Pb1.54%;Ag38g/t。

V8矿脉:矿脉长约100m,厚0.65m,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陡倾角,含Pb1.91%,Ag220g/t。

金属矿物主要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次为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赤铁矿。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为Pb、Zn、Ag,其次为Cu、Cd、Te、Ga等。金属量储量;铅1.9538万t、锌4.2518万t,银107.84t,属小型铅锌矿床,现有民采。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裂隙充填型铅锌矿床。

区内与硫化物多金属矿产有关的蚀变种类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次为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 3 找矿前景

通过本次工作,测区内共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其中AP2、AP3、AP4反映与已知矿床(点)有关,但异常未完全封闭,还可能有新的重大发现或扩大矿床远景规模的异常;AP5反映了可能与含矿断裂带有关,推断可能找到矿的异常;AP1异常可能由已知的南部紧连的宝山矿(化)体引起,或因为异常南部紧连宝山铅锌矿区,亦有可能由到处可见的炉渣及废石堆污染引起。此次工作对AP4、AP5号综合异常均进行了地表工程查证,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和老窿调查,发现异常区内有铅银矿体存在及矿化现象,是异常的地质起因,其中AP4号综合异常区新发现了二条铅银矿体,控制长100—200m、厚0.65—0.80m,矿体内含铅银品位较高,矿体均受东西向裂隙带控制,裂隙带内有脉岩侵入,其形态,产状,规模和含矿性如何,有待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查明。总之,本区为较有进一步工作价值的地段,建议对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AP4­、AP5异常进一步开展地表或深部工程验证。

4 结论

4.1 测区内主要成矿元素Pb、Ag主要富集于J3gjb-4、J1jc地层及gp中。J1jc­­、J3gjb-4是本区寻找Cu、Pb、Zn、Ag多金属矿的有利层位,而构造裂隙带则起到了良好的控矿、容矿作用。

4.2 建议对具有重要找矿意义的AP4­、AP5异常进一步开展地表或深部工程验证。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地质局.广东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2.蒙晓莲.粤东地区地层含矿性探讨.的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4.
3.徐晓春,岳书仓.粤东锡(钨、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的成矿作用.SCIENTIAGEOLOGICA SINICA,1999.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隧道施工期主要地质灾害的预测
下一篇论文:河北承德核电项目中甸子工程地质测绘初步可行性研究
科技论文分类
科技小论文 数学建模论文
数学论文 节能减排论文
数学小论文 低碳生活论文
物理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网站设计论文 农业论文
图书情报 环境保护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化学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 生物论文
网络安全论文 机械论文
水利论文 地质论文
交通论文
相关地质论文
    无相关信息
最新地质论文
读者推荐的地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