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论文网! 加入收藏 | 设为论文网 | 网站地图 | Tags标签 | RSS
论文网 论文网8200余万篇毕业论文、各种论文格式和论文范文以及9千多种期刊杂志的论文征稿及论文投稿信息,是论文写作、论文投稿和论文发表的论文参考网站,也是科研人员论文检测和发表论文的理想平台。lunwenf@yeah.net。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发表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时间:2016-05-16  来源:  作者:佚名

【摘要】大学生考试作弊屡见不鲜,虽然各校都采取了果断措施予以严惩,但屡禁不鲜。对此,笔者拟从分析学生作弊的外在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不断强化良好的自我意识,塑造诚信人格;明确学习目标,注意平时积累,理智看待考试及其结果;做好考试期间的心理保健,从而有效地消减、抵制、预防作弊现象。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与对策

1 作弊现象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作弊手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外在表象仍有规律可寻。笔者认为,学生作弊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1 长期性

作弊并不是现代教育的产物,学生作弊古亦有之,古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案的处罚力度远比今日高校纪律要严厉得多,但始终无法根绝。

1.2 普遍性

一是,作弊考生的普遍性;二是,作弊课目的普遍性;三是,考试作弊地域的广泛性,不仅局限在某地区某城市,在国外,学生作弊现象也时有发生。

1.3 发展性

随着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监督技术的不断提高,考生的作弊手段也不断提高,其辅助工具变得更为先进。监督技术越高的考试,作弊科技含量越高,呈“魔道共进”的发展趋势。

1.4 群发性

现在作弊已演变为有组织、有系统、有分工的互助式。

1.5 社会性

现阶段有一股较强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枪手招聘、网络明码、工具销售、信息传播,几乎发展为较为完善的作弊产业。

1.6 屡禁不止

高校对作弊考生向来严惩不贷,对处分结果都广为公布,希望能起到震慑作用,但仍然有许多学生前赴后继,作弊不断。

2 作弊动机分析

有因必有果,作弊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行为,是什么心理动机引发的呢?

2.1 侥幸心理

是指已经意识到行为可能产生不利的后果,但自信能够避免。即认为被监考人员抓获的机率很小,被抓机率好比买彩票中奖一样低。

2.2 得过且过心理

该群体的学生往往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没有履行一名大学生的义务,要么逃课,要么上课睡觉、聊天,只为了“过”而作弊。

2.3 虚荣心理

这类群体是追求上进的,在学习上是积极的,只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是错误的。他们考试作弊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以便保持荣誉和评奖评优,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2.4 不平衡心理

此类人群看到别的同学考试作弊轻而易举,甚至还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己努力学习反而不如考试作弊的。进而会产生心态不平衡,也加入到考试作弊的队伍之中。

2.5 盲从心理

目前,社会缺乏一个健全的诚信体制和诚信环境,导致考试作弊在很多高校成为一种客观的存在。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有一种“趋众心理”。看着很多人在作弊,有的大学生也趋之若骛、“赶趟时髦”。

2.6 讲义气心理

这类学生自身学习成绩相对较好,但是性格里有一股很强的同情心和侠义之气,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是非不分,仅凭义气。面对同学的“求助”,不加思考,慷慨地伸出“友谊”之手,岂知害人害己。

3 作弊原因分析

大学生是非判断能力和风险评估能力都已基本具备,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甘冒天下之大不韪,飞蛾扑火地作弊?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两大方面:

3.1 学生的原因

3.1.1 缺乏诚信信仰

在当代教育考评体制下,绝大多数学生都属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学生的品德思想教育自然成了短腿。在进了相对宽松在高校,其学习自觉性放松,其道德的缺乏也一定会表现在行为上,作弊就是其典型行为之一。

3.1.2 缺乏端正学风

当代大学生很少经历风雨,社会责任感缺乏,很难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甚至连“学习为了谁,我为谁学习”这样的基本问题都难以回答,导致其学习松垮,临近考试,才知道该学的都没有学,只好铤而走险。

3.1.3 缺乏挫折教育

有些同学在中学里成绩一直很好,习惯了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敬仰。进了高校,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原先的一套并不能形成绝对的竞争力,心理落差很大。为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只好同流合污,携手作弊。

3.2 校方的原因

3.2.1 对学风环境营造不够

学风、考风、惩处是三个渐进的过程,而学校往往注重的是考风与惩处,对作弊现象常常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对作弊行为看重的是铁的纪律与铁的执行,而对学风的重视一般仅停留在制度中、口头上。

3.2.2 对学生心理动态掌握不足

学校对学生心理动态关心不够,对学生之间学习、生活的竞争压力不够理解。说教、批评得多,理解、沟通得少。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敷衍心理,至于是否学到真本领,那是无所谓的事。

3.2.3 固守应试教育考评体系的恶果

校方、社会唯成绩论的观点尚占主导地位。学生一门成绩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而许多学科在将来的工作中根本不会派上用场。学生自然会产生“学了也没用,混过关就可以”的想法,临到考试,只有作弊。

3.2.4 教材考试制度的缺陷

高校目前的教育模式大体为:各基础、专业课单独考试,每门学科成绩过关后综合设计、撰写论文,最后毕业。这样的设置必然将考试范围限定在各科的教材之内。许多学科老师为了“体恤学生”,提高自己学科的通过率,常常为学生们划一些重点。正是这些重点使考生有了作弊的目标,考前将重点记在小纸条上,在考场备用。

 

查看相关论文专题
加入收藏  打印本文
上一篇论文:当代大学生自拍行为特征及影响分析
下一篇论文:国内三线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热门论文